查看原文
其他

预告|《唐潮》第六期读书会

唐潮杂志 2022-03-19

预告|《唐潮》第六期读书会

1

《唐潮》读书会

    中国人无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除了居住在中国大陆的13亿人之外,全世界还有数千万人自认为是中国人或华人。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研究中国的外国学者,也困扰这中国人自己——尤其是处于边缘地位的中国人。《唐潮》第五期读书会以王明珂先生的《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阅读书目,并有幸邀请到了许鹏老师作为指导老师。这一场唇枪舌剑的交流与思潮激荡的讨论,期待您的热情参与!


指导老师:许鹏

时间:2021.4.10(周六)14:30

地点:文渊楼3102

2

书目介绍

《华夏边缘》是著名学者王明珂讨论中华民族族群认同与历史,发展的重磅研究,他以边缘视角理解族群,在历史记忆中反思认同,探讨所谓“华夏边缘”的形成、扩张、延续与变迁,为回答“什么是中国人”、“华夏认同如何发轫演变”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全书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边缘与内涵”介绍与探讨了当代人类学社群理论与社会学的社群记忆理论,而这也是本书论述的基础;第二部分“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梳理,提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华北人类生态变迁图像,以此来说明华夏生态边界的人类生态背景;第三部分“华夏边缘的形成与扩张”讨论了自西周以来随着周人族源传说与边缘人华夏化而形成与不断扩张的华夏边缘,并通过“谁是羌人”这一问题探讨汉藏之间羌人的自我认同问题,说明了华夏边缘的漂移与模糊;第四部分“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重点论述了华夏边缘在近代以来的变迁过程,即传统的受污名化的“蛮夷”成为“少数民族”中的一员,非汉族群不再是别人眼中文化的他者,而与“汉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王明珂先生与他的《华夏边缘》之所以在学界颇负盛名,主要在于它取得了研究范式与理论的重大突破。首先,他颠覆了传统民族史的思维路径,引入了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族群边缘”视角;其次,他基于上述方法,以历史记忆为切入点将“民族认同”这一概念作了全面的解构;最后,基于上述的研究,他提出了“基于资源竞争而产生的历史记忆和族群认同”的观点,不仅回答了“我们是谁”,更进一步解释了“我们为何宣称我们是谁”这一些列的问题,为我们重新审视民族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毫无疑问,《华夏边缘》把中国的民族史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突破不只是研究内容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全新的方法与视野。著名历史学家罗新教授就曾评价到:“这是一部对中文世界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作者从族群边缘的形成与变迁这个特殊的角度,来探讨华夏民族生长和扩张的历史,从而以十分新鲜并充满魅力的论证,为推进中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

作者介绍: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台湾师范大学毕业,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人类学组主任及副所长,并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校。王明珂教授从事的主要是对华夏及其边缘人群――由过去的 “戎狄蛮夷”到今日少数民族――的历史与人类学探索。主要著作有《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指导老师:

许鹏,男,1989年1月生,江苏盐城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西夏文文献的研究工作,参与“黑水城西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10&ZD081)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论著有:《百年来西夏文辞书编纂之回溯》、《俄藏6239号〈天盛律令〉中的两则残叶考释》、《论西夏语的词义移植》。

3

具体流程

一、选取两位同学报告读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全体与会同学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老师点评与讲解穿插其中。

三、主持人总结后合影留念。


希望感兴趣、有意愿参加的同学尽早熟悉书目及相关研究,以便更好地参与讨论,期待你的独特观点与精彩发言!时间为4月10日14:30文渊楼3102。此外还会有素拓赠送噢,快来加入我们吧!

往期推荐:

斯年已尽,潮生未满|唐潮2020年推送合辑

《唐潮》第五期读书会 |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唐潮读书会第四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唐潮》读书会预告|加勒特·马丁利著,杨盛翔译《无敌舰队》(The Armada,1959)



图文来源/乔一峰 江炜炜

责任编辑/傅亭瑄

审核/尤雅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