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岳史学 || 刘戈:参观“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巡展”有感

唐潮杂志 2022-03-19

参观“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巡展”有感

 

刘  戈

 

今天是2021年4月2日,在本市省图书馆一楼大厅,有一个展览“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佣复制作品巡展”。这是一个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结项内容之一,展览的主持人是石村与王倩,主办单位是西安美术学院,展期是4月2日至10日。

12

图1图2均为“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巡展”海报


今天上午我参加了展会的开幕式,浏览了一下音乐舞蹈陶佣,每件复制得都很逼真,神采奕奕。这些展品既表现了古代的音乐舞蹈文化,也反映了王倩对陶佣艺术的理解、研究与高深的制作技艺。恭贺她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3

图3为王倩接受采访

2004年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就已经退休了。但是,她退而不休,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这批展品是她理想的依托,智慧与辛苦劳作的结晶。她对自己作品质量的要求是:能够陈设在首都北京国家大剧院的陈列厅。

我向朋友圈里的人们推荐,抽空去省图看看,从中感悟什么是不死的灵魂,顽强的艺术人生。

45

图4为“ 乐舞群俑 ”

图5为“马上伎乐俑”

2004年,我与王倩在敦煌认识,我们共同出席“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她是作为中国早期敦煌石窟的研究者、著名的雕塑艺术家王子云(1897-1990)的家属出席会议的,在那个会上她还向敦煌研究院赠送了他父亲在敦煌工作时期的手稿。我也由此才知道,解放前,在常书鸿之前,民国政府曾派遣一批艺术家在敦煌工作,内容包含勘测、制图、临摹……


前几年,在陕西省博物馆东面展馆,以她的父母在敦煌工作时期的资料为主举办过一个民国时期的文化救亡活动的展览,那个展览我也去参观过。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的父亲留法回国,放着好日子不过,去抢救研究敦煌文明。听她说过,她的母亲大家闺秀,从日本回国,在重庆看到了他父亲招聘同行前往敦煌的告示,揭了帖子报名参与。后来他们结为伉俪,成为敦煌石窟早期研究历史中的浪漫篇章。

在往返敦煌的途中,她的父母对那个时代遗留在陕西甘肃地区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临摹、记录、拓片、素描……很多东西现在只能凭借他们的资料来了解情况了。

两位杰出的中国艺术家一生历经磨难,子女随父母的命运历尽坎坷。虽然2004年她就已经退休了,本来该颐养天年了。但是,十几年来每次见到她,不是看到她的新作品出版,就是邀请我参加她的个人作品展览,这些活动都是自费。她笑谈磨难的态度与向社会奉献精致艺术品的豪情是一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情怀。

这个展览终于举办了,不久还会到北京去展览,恭贺她的成功!

展览信息

中国古代音乐舞蹈陶俑复制作品巡展

(西安站)


项目主持人:石  村    王  倩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日至4月10日

展览地点:陕西省图书馆展览

主办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陕西汉唐朗庭文化艺术品传播有限公司、陕西长安汉唐文物复制有限公司、陕西富陶国际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造型监制:冯昌泰   技术监制:孙  津   工程监制:徐  艳

文字执笔:张西昌   摄      影:蓝伟斌   版面设计:茹  天


乐舞,作为个体抒发情感的方式,它或许是人类最早的艺术表达与享受,它不仅与鲜活的欢乐相关,也与感念神灵的庄重相连,在社会礼仪的不断铸塑中,舞蹈被赋予了系统的语言和人文的逻辑,是最显化的身体表达,也是族群张力的体现。从庙堂到民间,从山林到寺院,乐舞都不曾放弃自己与人类精神的绵延。

 陶俑,以泥土之躯连接着大地,也含带着历史故人的性灵余温。为了使美广传延续,由老中青艺术家及工匠组成团队,历越五载,仿制古俑近100件套,近400人偶。经由妙手的复现,使俑人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向世人展露着潇逸的乐相与风姿。历史的激越与悲欢,正是赖于艺术而显化,在工匠的指尖上,青春不因历史而老去,欢悦由于倾注陶土而延留。

古今相逢,俑人笑语,在西安这座久为京畿之地的古城里嫣然盛聚,以使大家能够通过这些艺术品来窥赏历史烟尘中的鲜活性灵,同时也回眸和告慰这座伟大城市曾经的灿烂文明罢!


往期推荐:

斯年已尽,潮生未满|唐潮2020年推送合辑

唐潮文萃|李裕民:做学问不是电子检索

西岳史学 || 杨瑾:隋代墓葬出土胡人类型与文化渊源初探

西岳史学 || 牛敬飞:地方大族与王朝扩张:论汉隋间 陇西辛氏之发展

西岳史风 || 于赓哲:学者走上大众媒体,要有心理准备

西岳史著 || 崔建华《天下之中:秦汉三河区域研究》

讲座信息 | 楼劲:魏晋以来的“北族革命”



图文来源/刘戈

责任编辑/曾亚辉

审核/周恺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