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启事 || 西南大学首届吴宓史学新秀论坛
西南大学吴宓史学新秀论坛是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学术论坛,旨在为国内历史学专业青年学子提供跨校学术交流、展示学术前沿成果、培养拔尖史学人才的专业平台。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注重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现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古典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国家级特聘教授与青年学者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重庆市英才计划、巴渝学者、国家民委优秀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博新计划等省部级人才近20人次。近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达9项。
吴宓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1953年起吴宓先生执教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现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任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为学院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优良的学术传统。为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要求,弘扬吴宓先生“会通博雅”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院历史学拔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优势,拟于2022年5月中上旬在重庆举办“西南大学首届吴宓史学新秀论坛”。山城五月,花开半夏。缙云山下,嘉陵江畔,诚邀国内各高校青年才俊齐聚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一起交流心得、切磋技艺、开拓创新,期待史学英才共襄盛宴!
一、论坛设置
论坛设有中国古代史(含考古学与古文字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历史地理、世界史四个征稿方向;论坛组委会综合来稿质量,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出席本届论坛。届时,组委会将邀请一批国内史学名家开展专题讲座并对参会论文进行点评。
二、征稿对象
本届论坛主要面向全国各高校历史学在读优秀本科生征稿,并欢迎跨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成果投稿。
三、投稿须知
1.投稿方式:有意愿参加论坛者,请下载并按照要求填写史学论坛参会回执。投稿时,请将参会回执与投稿论文(Word格式+PDF格式)整理在一个压缩文件中,并将压缩包以附件形式发送至组委会邮箱(wumiluntan@163.com)。
2.提交材料命名要求:为便于统计信息,请在投稿时将邮件主题与论文文档标题格式统一命名为:“X方向+学校+姓名+题目”,如“中国古代史-张三-西南大学-《XXX研究》”;参会回执统一命名为:“参会回执-投稿人姓名”,如“参会回执-张三”。
3.投稿论文字数要求:来稿需为学术论文(包含摘要、关键词等),正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以20000字以内(含脚注)为宜。
4.投稿论文标准要求:来稿文章应当独立完成,同一作者只接收一篇文章投稿,且投稿需未在其他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正式发表。
5.提交论文排版要求:论文标题黑体加粗小三;一级标题黑体加粗四号,二级标题黑体加粗小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加粗五号;摘要、关键词均采用楷体;正文采用1.25倍行距,黑色宋体五号字;页下注均采用黑色宋体小五号,单倍行距。投稿须尊重前人研究成果,引文格式参考《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第184-186页(附件3)之规定。
6.每个方向至多投一篇文章,每篇文章只能投稿一个方向。
7.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4月15日。请务必于此时前将来稿电子版发送至投稿邮箱。收稿后,组委会将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多层匿名评审,并在征稿结束后及时公布入选会议论文结果。
8.论坛组委会有权对来稿进行格式、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修改。
9.如受疫情影响,征稿事宜、论坛举办时间或举办方式发生变化,将另行通知,请持续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奖项设置
本届论坛将从来稿中遴选40篇优秀论文(每个征稿方向10篇)作为参会论文,并从其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各方向1项,共4项,奖金3000元/项。
二等奖各方向1项,共4项,奖金2000元/项。
三等奖各方向2项,共8项,奖金1000元/项。
优秀论文将视情况结集出版。
五、参会事宜
1.参会时间:2022年5月中上旬,具体时间将在文章评审工作完成,结合疫情状况进行公布。
2.文章评审工作完成后,将发布入围作品及会议议程,具体形式及详细信息请以后续通知为准,请关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微信公众号、“西大历史科协”微信公众号。
3.本次论坛暂定为线下举办,对入选论坛的参会者不收取任何会务费,举办方将为重庆市外与会者提供住宿(两晚、两人合住)及餐饮,交通等其他费用请自理,如遇特殊情况将改为线上举办。
4.为办好本次论坛,欢迎大家积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未尽事宜,请发邮件至:wumiluntan@163.com。
5.请点击下方获取本届论坛参会回执。
往期推荐:
斯年已尽,潮生未满 | 《唐潮》杂志公众号2021年推送合辑
西岳史著 || 侯亚伟《天津"卍"字会及其慈善事业研究》出版
图文来源/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江炜炜
审核/丁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