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史著 || 冯立君主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东北亚卷)》出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
和谱系(国外部分·东北亚卷)》
作 者: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研创
冯立君主编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 版 日 期:2023年12月
页 数:356
装 帧:精装
定 价:168元
ISBN:9787522821382
作者简介
冯立君,1984 年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著有《唐朝与东亚》《百济集史》;译著有《武曌》《慧超的旅行》等;主编《域外人物传记资料汇编》及学术集刊《中国与域外》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等课题多项。社会兼职有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理事,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内容简介
本丛书旨在通过搜集、翻译、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墓葬文化遗产情况,通过其葬式、葬法、葬俗、陪葬品,展现中华文明与中国周边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及其遗产,让遗产和文物说话,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本项目丛书共分4卷,即北亚卷、中亚卷、东北亚卷、南亚东南亚卷,本书为东北亚卷。
东北亚即亚洲东北部,本书主要指今日中国以东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历史中国称呼这一地区时有独特的名词,其中一个使用广泛的是“海东”。海东之国受容中华文明,形成汉字文化圈。历史中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欧亚世界广泛联结,海东之国无疑也因而与之贯通,得以源源不断地与大陆文化互动交流。东北亚的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存在于彼此共享的汉字所书写的典籍和文书中,也存在于众多无言的人们所留下的遗迹和文物中,墓葬文化无疑就是其中一类。
在东北亚古代文化中,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古代墓葬文化总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它们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墓葬文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实际上,关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墓葬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料,不仅是中文学界付之阙如,在朝鲜、韩国和日本也并不易获取,系统介绍和研究者更少。本书尝试通过搜集、翻译、整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古代墓葬文化遗产的状况,呈现其葬式、葬俗和随葬品(及其包含的中国文化因素),为考察古代东北亚与中华文明的交流提供资料基础。上卷是朝鲜、韩国境内的墓葬文化遗产,下卷是日本境内的墓葬文化遗产,时间范围主要是古代国家阶段的墓葬文化遗产。朝鲜、韩国境内主要是百济、加耶、新罗、高丽、李朝时期的王陵与贵族墓葬。日本境内以古坟时代为大宗,包括了日本各府县的重要墓葬。
前言
冯立君
2023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世界互通互联与文明交流互鉴,本身即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陆海紧邻中国东部的东北亚,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与中国文化的渊源悠久深厚,面向未来,中国与东北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不断共同谱写出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东北亚(Northeast Asia)即亚洲东北部,本书主要指今日中国以东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历史中国称呼这一地区时有独特的名词,其中一个使用广泛的是“海东”。海东之国受容中华文明,形成汉字文化圈。历史中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欧亚世界广泛联结,海东之国无疑也因而与之贯通,得以源源不断地与大陆文化互动交流。东北亚的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存在于彼此共享的汉字所书写的典籍和文书中,也存在于众多无言的人们所留下的遗迹和文物中,墓葬文化无疑就是其中一类。
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东北亚卷)》的内容基于对一个学术问题的追问:在东北亚古代文化中,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古代墓葬文化总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它们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墓葬文化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实际上,关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墓葬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料,不仅是中文学界付之阙如,在朝鲜、韩国和日本也并不易获取,系统介绍和研究者更少。本书是一种尝试,通过搜集、翻译、整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古代墓葬文化遗产的状况,呈现其葬式、葬俗和随葬品(及其包含的中国文化因素),为考察古代东北亚与中华文明的交流提供资料基础。
上卷是朝鲜、韩国境内的墓葬文化遗产,下卷是日本境内的墓葬文化遗产,时间范围主要是古代国家阶段的墓葬文化遗产。朝鲜、韩国境内主要是百济、加耶、新罗、高丽、李朝时期的王陵与贵族墓葬。日本境内以古坟时代为大宗,包括了日本各府县的重要墓葬。
上卷大致以地理政区为序,主要考察忠清南道、忠清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全罗北道、开城市和仁川市、京畿道和首尔市。忠清南道集中重点介绍百济时期王室与贵族墓葬,忠清北道重点是几座百济、新罗墓葬。庆尚北道重点是新罗历代的王室墓葬(含疑似)墓葬,庆尚南道则是加耶时期和大致同期的新罗墓葬。全罗北道既有百济重要王室和贵族墓葬,也包括重要的加耶墓葬。开城市和仁川市等集中为高丽时期历代重要王陵,京畿道和首尔市则集中为李朝时期历代重要王陵。下卷同样按照政区地理顺序,从今天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一直到最南端的冲绳县,其间依次论述日本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各地方的古代墓葬,其下按照各府县顺序依次编排墓葬资料。
上、下两卷遵循大体一致的写作体例。不过,因为资料的详实程度不同,也在客观上存在一些差别。例如,朝鲜半岛古代墓葬因其对中国墓葬文化的吸收甚至模仿程度显然更高,因此每个条目的字数也要比日本列岛古代墓葬单个条目的字数要多。同时,为保证版面美观,本书上、下卷所有条目除必要的直接引用外,一般不再引注古今著述。全书不强求字数和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更偏重构建墓葬文化的谱系脉络。
二
朝鲜半岛古代王陵和贵族墓葬的中国文化要素,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陵墓选址、布局与形制。陵墓选址符合风水思想,百济王陵、新罗王陵、高丽王陵、朝鲜王陵选址的最大特点是依山而建,大多按照中国风水观念选址造陵。墓葬布局遵循礼制原则,君臣观念、儒家秩序理念体现在陵园或墓葬陵域布局的整体原则中。墓制兼有中原影响和本土传统,对于中国墓葬制度陵寝制度依据实际条件有所变通。
二是十二支神像的设置。新罗王陵的十二支神像具有浓厚的唐风,如真德女王陵墓等众多王陵或高级贵族墓葬,以立体石雕、平面浮雕等多种样式表现十二支神像,即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像既具有确定方位等功能性,也极具装饰效果,与隋唐时期十二生肖陶俑可进行比较研究。十二生肖神像的广泛使用说明新罗、高丽等对汉文化的广泛吸收。朝鲜半岛王陵发展史上,十二支神像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要素特征,但在后期日趋式微,在李朝时代的墓葬中逐渐变成毫无特色的装饰。
三是石人、石兽与石物。在高丽时代至朝鲜时代的王陵中,石人和石兽较为普遍地分布在墓道两侧,相对而立,成双成对。石人多为文官和武将,石兽以石狮、石虎、石羊居多。这是中国陵寝制度的典型形式。在新罗时代,石人保持着并不稳定或者说是活跃的形式,胡人造型引人注目。这也是新罗与唐代文明交流的结果。朝鲜半岛古代墓葬中的石物,还有各式各样的石柱、石床、望柱石、石阶、石碑等。
四是汉字题记、铭文,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古代墓葬中,受汉晋乐浪、高句丽文化影响,汉字墨书铭文等广泛出现。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古代墓葬中,百济、新罗时代开始出现碑文书法秀丽的墓碑和墓志。如新罗文武王陵碑就是盛唐书风的高超展现,高丽王朝的墓志铭更是典型的汉式墓志形制,目前学界已出版相当一部分由高丽士人撰写汉文墓志铭集。李朝墓葬整体格局的中国化、儒家化非常明显,其墓葬中存在一些汉字标石。
五是墓内器物与装饰。墓葬玄室构造和墓内器物等,较少反映中国文化因素,但在壁画及其内容上,显然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例如对于日月星辰、神仙、四神以及道教、佛教等内容的表现。百济武宁王陵,既采取南朝砖室墓营建,墓内还有汉字书写的墓铭(也有观点认为具有买地券功能)、四神壁画、道教祭祀香炉等,受到中国南朝文化的强烈影响。
六是祭祀和祖先崇拜。朝鲜半岛古代上层社会崇尚儒学,在殡葬文化习俗等方面受到儒家文化的强烈影响,除了表现在礼制文献中的殡葬制度之外,还表现在众多墓葬遗产中的祭祀崇拜文化遗迹,此外今日朝鲜半岛乡村社会中也残存浓厚的风俗遗绪,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
日本列岛古坟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要素,相较而言,总体上没有朝鲜半岛古代墓葬那么鲜明,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出土的典型中国式器物。最典型的代表是铜镜,日本列岛古坟中各式铜镜出土数量较多,如学界热烈讨论过的三角缘神兽镜等文物,很可能来自中国或是由中国工匠移民在日本制作完成。此外,玉器、马具、金银器等也都是较为典型的早期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出现的陪葬品。日本马具可能是经过鲜卑—高句丽—百济、加耶、新罗—倭国这一路线传入。关于马的埴轮也较多,但与大陆的陶制品风格迥异。有些墓葬出土了刻有汉字铭文的器物,如埼玉县稻荷山古坟出土的刻有115个汉字的错金铭铁剑;行者冢古坟顶部发现的金铜制带金具,也是从大陆传来的珍品,中国和朝鲜半岛北部都出土过同类物品。
二是表现中国文化的墓葬文化遗迹,如古坟的壁画、佛教相关遗迹等。最典型的代表是奈良的高松冢壁画古坟,其墓内绘有手持威仪器具的人物、星宿图、日月、玄武、青龙、白虎等五彩缤纷的壁画,充满中国文化要素,特别是出现了汉晋中原和边疆地区墓葬常见的四神题材,壁画中的玄武形象与大陆墓葬壁画高度相似,其女性人物形象也被有些学者认为是唐风女性人物形象的典型表现。
三是揭示日本列岛与中国和朝鲜半岛交通交流的文物。千叶县的内里冢古坟出土的铁镰和铁箭镞都表现出受到朝鲜半岛影响的形态。百舌鸟古坟群是与“倭五王”相关的遗产,出土了各种形状的埴轮、金铜制装饰品、马具、铁制武器等陪葬品,其中一部分受到朝鲜半岛、中国、波斯的影响,体现了与东亚活跃的交流。樱井市花山冢古坟的横口式石槨是由榛原石堆成砖状,近似朝鲜半岛的砖槨坟,推测是从朝鲜半岛迁徙到日本列岛的贵族墓葬。九州古贺市的船原古坟群3号坟出土了金铜制的步摇装饰金具,表明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存在文化交流。长崎市的曲崎古坟群出土了玻璃制的小玉、碧玉制管玉等,由此推断墓主是负责海上交通的人物。
当然,在古坟时代,日本列岛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尚不如后世直接和充分,许多中国文化要素实际上是通过朝鲜半岛海上交通或者渡来的大陆移民间接获取,这些仍有待更为细致的探讨。
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东北亚卷)》获得了项目责任单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以及我校学科建设处和社会科学处“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给予的大力支持。
同时,日本留学归来的姜牧天、陕西师范大学的王佳玲两位同学协助整理了部分日文资料,浙江大学的蒋璐老师带领学生帮助翻译了李朝的墓葬条目,我的研究生傅亭瑄协助整理了文稿。徐思彦编审、郑庆寰社长对本书出版惠助良多,赵晨、窦知远编辑也付出很多精力编校书稿。赵俊杰教授耐心解答了我对考古术语的肤浅疑问。拜根兴、郑京日、金荣官等诸多师友们的摄影作品、收藏资料是本书的主要图片来源。
在此,谨向以上支援单位和师友同仁致以诚挚谢意!本人诠才末学,但对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古代的文化,特别是它们与中国的关系兴趣浓厚,对于外形不同的史料——典籍文献、金石文献和考古资料等,从未抱持畛域之见,尽力统统学习利用,痴心期望使之如女娲补天炼就的五色石般融冶于历史一炉。如此单纯地以主要是考古资料的墓葬文化遗产作为写作内容,于我亦尚属首次,错漏必定不少,祈请读者朋友指正。
全书初稿完成于去年暑假,随后开学的日子常常被围困在长安校园里。桂花的暗香在阒寂之中弥散,书稿面貌在往复交流中变化多端。今年春夏之交始在北京暂居,公务之余再度修订,最后利用国庆假期删定文稿。近两年疏懒于学,这部作品虽粗浅谫陋,即将付梓仍给人以难得的喜悦。或许是因为,在学术的大森林中,光水丰美处须有令人仰望的参天巨树,僻冷荒脊处也应有努力结出果实的茁壮树苗。
2023年10月18日于北京
往期推荐:
西岳史学 || 冯立君:构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学科体系
图文来源/冯立君
责任编辑/张梦晨
审核/冯立君、胡耀飞、王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