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复习冲刺学案《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
第十七首:《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山水诗最出名,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赞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2、体裁:七律。韵脚:“延、天、圆、然”。
二、词语解释:问边:慰问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居延:地名,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比喻远行之人。孤烟:指烽烟。长河:指黄河。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三、译文:
我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边关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我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出了边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进入胡地的天空。茫茫大漠无边无际,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长长的黄河奔腾而去,天边挂着一轮圆圆落日。经过长途跋涉,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他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前线。
四、诗句内容理解和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内容:首联点题,交待出使地点及事由/出使的目的和行程。
“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现他出使的孤单和无奈。
“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要经过居延,这样写,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心境。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修辞,对偶和比喻。“征蓬”,比喻诗人,是正比,“归雁”,比喻诗人,是反衬。雁北归旧巢,诗人却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表达出诗人幽微难言的愤激抑郁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画面示例: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烽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内容:沙漠夕照图//奇特壮美的边塞景色//苍凉壮观的大漠景象。(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之句)
赏析:1.这两句诗如何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下的河流、近处的烽烟、远处的夕阳、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第三,色彩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炼字:“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单调。“直”字写出了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长”字写出了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横贯其中的特点。“圆”字给人以亲切而温暖又苍茫的感觉。写出了落日之低之大,平添了黄河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经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也表现出对前线战士的关心,暗示出使行程尚未停止。
五、主题: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景象时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第十八首:《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李贺,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2.体裁:《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名,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二、词语解释: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城欲摧”: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里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角”: 军中号角。“塞上燕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结为紫色。这句中的“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 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三、译文: 敌军攻城的气势就像黑云一样压近,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结为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疆场。
四、诗句内容理解和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内容:揭示敌军来势凶猛,守军严阵以待,处境艰难的情况。
赏析: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修辞:比喻、夸张 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生动形象。炼字:“压”,逼近的意思。揭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危急形势和紧张气氛。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修辞;比喻,生动形象写出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表现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内容: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赏析:描写角度:听觉和视觉;修辞:夸张、比喻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为下文写友军的救援做了铺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内容:援军驰救,投入战斗
赏析:炼字:“半卷”写出了黑夜行军的谨慎。
“临易水”暗示了将士们悲壮激烈的豪情。
霜重鼓寒:天气寒冷,环境恶劣。衬托出将士们毫不气馁的精神品质。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修辞:用典,借用“黄金台”和“玉龙”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英勇赴战的精神。
六、主题:本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出悲壮的战争场面,把战斗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英勇赴战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