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钟南山:如同抗疫,控烟也需举国之力!你还在抽?

金海岸工作室 金海岸 2021-01-25
今天是世界无烟日 


新冠疫情带来更多审视自身健康行为的机会,

在疫情下吸烟者是否重新考虑戒烟?

戒烟有没有新方法?

如何通过改进烟草包装的图形警示让青少年远离烟草?


🚭🚭🚭


在第33个世界无烟日前夕,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发布三项最新研究成果:

  1. 新冠疫情防控引发吸烟者反思,增加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依然存在认知误区;

  2. 全新的新媒体戒烟平台可以个性化定制戒烟方案,帮助吸烟者戒烟;

  3. 烟草包装中疾病图片对于青少年的警示作用优于文字包装,也受到青少年的认可。



疫情引起吸烟者反思



🚭

为评估新冠疫情对于吸烟者戒烟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3月开展了一项线上问卷调查,通过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1471位吸烟者的问卷反馈发现,疫情发生后,有18.4%的受访者的戒烟意愿增强,并有14.1%的受访者表示在疫情期间曾尝试戒烟。在吸烟量方面,受访的吸烟者疫情期间每日平均吸烟量有所减少,从疫情前每日平均吸烟14.2支下降为疫情期间的13.5支。吸烟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疫情让我更重视健康”(69%)、“家里空间小不适合吸烟”(68%)、“戴口罩吸烟不方便,使吸烟减少”(63%)等。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戒烟意愿增强的吸烟者(18.4%)比意愿减少者(6%)多很多。疫情对吸烟者重新审视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对于我国的3亿多烟民而言,18.4%的人数就相当可观了,如果抓住机会开展戒烟行动,将能够有效推进控烟进程。”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负责人郑频频教授说。


不过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声明吸烟者发展为新冠肺炎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该研究却发现,部分吸烟者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吸烟能预防新冠肺炎”“烟草烟雾有一定杀菌杀毒作用”的谬误说法仍分别有10.4%和11.5%的受访者持赞同意见。因此,提升公众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避免误导,仍任重道远。


研究发现,不加任何品牌标识、形象的统一标准化包装可以进一步维持受试者对警示标签的注意力



青少年:烟草包装图形警示效果更明显



🚭

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研究团队此前的一项研究分析不同烟草包装对于青少年的警示作用。


疫情期吸烟量减少的原因


研究通过伦理审核,招募了60名上海初高中学生,邀请他们观摩16张不同烟草包装图片,涵盖如“禁止中小学生吸烟”“吸烟导致失明”等文字警示、抽象图案、真实疾病图片等。通过眼动仪实验等研究发现,相比文字警示,图形警示能引起青少年更长的注意时间与注意次数;而不加任何品牌标识、形象的统一标准化包装可以进一步维持受试者对警示标签的注意力。


该研究还对1238名上海初高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向被访者展示不同的烟草包装,并请参加者对其效果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显示,受访青少年认为图形警示在“获取吸烟危害信息”“考虑烟草危害”“决定远离烟草”等各个维度效果方面均优于文字警示,且真实疾病图片明显优于抽象图案的警示效果。69%的受访青少年支持我国烟草包装印刷疾病图片,远高于不支持的比例(19%)。研究者认为,在烟草包装上印制和吸烟相关疾病的真实图片并采用统一的标准化包装弱化烟草品牌标识,可以最大程度警示烟草的危害,降低烟草品牌的吸引力,帮助青少年远离烟草


“我们还注意到,原本帮助吸烟者戒烟而诞生的电子烟也开始‘变味’,电子烟厂商的营销也瞄准了青少年。香精口味的添加、潮流乐队的广告等都是为了迎合年轻人。”郑频频谈到,“国家对烟草广告有严格管理,但电子烟的营销还在真空状态。接下来我们也将开展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社交媒体戒烟平台帮助吸烟者戒烟



🚭

想戒烟,用什么方法?近期,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根据行为改变相关理论,结合中国文化特点与吸烟者需求,开发微信戒烟干预平台,通过对每位吸烟者的评估,制定个性化帮助策略。“戒烟是很个性化的事,每位吸烟者想戒烟时所处阶段不同,行为也会不同。因此有针对性地推送,可以提高戒烟动机。”郑频频教授介绍,平台从吸烟危害、戒烟好处、戒烟技巧、误区澄清等方面,每天针对吸烟者的个性化需求推送2-4条信息。


研究所团队已在职业人群和社区征集200名吸烟者,开展随机干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微信戒烟平台在线干预3个月后,采取戒烟行动的吸烟者比例达到25%,高于对照组的11%,效果至少保持3个月,且97%的参与者表示愿意向周围想戒烟的人推荐这一方式。下一阶段,团队还将进一步优化平台并纳入更多吸烟者开展进一步研究。新媒体戒烟干预方法可以成为戒烟门诊、戒烟热线等方式的补充,形成立体化的戒烟网络。



 边走边抽烟?

 让人很讨厌!



第33个“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发布本市首个“游烟”相关的市民调查结果:通过“上海发布”“健康上海12320”和“无烟上海”微信公众号的问卷调查,共有6300多位热心市民积极参与,其中超七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九成市民表示反感,“拒绝游烟”获得市民广泛赞同和强烈共鸣。


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不久前正式发布《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其中,“不随处抽烟”作为“八不十提倡”内容之一,尤其是不抽游烟,受到市民关注和热议。为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在“世界无烟日”前夕,通过“上海发布”“健康上海12320”和“无烟上海”微信公众号,开展本市首个“游烟”相关的市民调查,共收到6350位热心市民的回复。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会遇到“抽游烟”现象的比例达74.5%。而遇到“抽游烟”场所的前五位依次是:马路人行道;地铁站出入口、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枢纽;商场、写字楼出入口;公园、绿地;医院、学校大门口


遭遇“抽游烟”时,有92.4%的市民表示反感,其中认为二手烟有害健康、选择赶紧躲开的占63.4%;只能默默忍受的占26.8%;极少数选择当面指出阻止,或拨打举报电话及通过其他方式间接阻止。此外,有60.0%的市民认为室外区域应当设置指定吸烟区域,吸烟者只能在该区域内吸烟;也有33.0%的市民认为人群聚集的室外区域,也应当立法禁止吸烟。



市民关注“游烟”问题,正体现对健康的重视。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介绍,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至少70种为致癌物质。无论是烟民直接吸入体内的一手烟,还是非吸烟者吸入环境中的二手烟,或是接触附着在物体表面如衣物、地毯、家具上的残留三手烟,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游烟,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二手烟,而二手烟不存在所谓“安全暴露”水平。吸烟者随处抽烟,会使周围人员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下,直接影响他人健康。






金海岸工作 

作 者 | 易   蓉  左   妍

         宋琼芳(通讯员)

图 片 | 世界卫生组织  采访对象供图

编 辑 | 梁   群



● 5月,这类股票走势强劲!

● 宠娃狂魔已上线!为迎接萌娃回园,上海幼儿园竟然这么做…

● 未来一周几乎天天有雨,上海要入梅了?气象专家说…

● 一场前所未有的魔都大酬宾!你参与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