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崇思楼对话:如何让中学生亲近院士

王泠一 金海岸 2021-01-24

9月4日,一个周五的傍晚,夕阳正浓。我再次来到静静地伫立在徐家汇的百年建筑崇思楼,造访徐汇中学正高级教师曾宪一校长。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这是今年我和这位同龄教育家的第一次见面。我们对话的主题是:如何让中学生亲近院士这样的大科学家?陪同交流的,还有光启小学的少先队大队长刘佳怡同学。

▲ 建于1917年的上海历史保护建筑,徐汇中学崇思楼


熟悉基础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读者都明白,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偶像崇敬现象,并会伴随着他们升入大学本科阶段。青少年应该崇敬哪些代表性的人物?是歌星还是体育明星?是科学家、医生、英雄、劳模还是各行业的时代楷模?我和曾校长都是主张让孩子们多多接触并亲近正能量典型人物的。


对于徐汇中学这样拔尖的科技教育特色学府而言,如何让中学生亲近院士及其非凡成就?一直是曾宪一校长积极思考的实践型、发展型校本课题,他的探索得到了上级部门、学校同仁以及孩子们的热烈呼应。


▲ 曾宪一校长接受本校学子叶议文(左)和王淇仪(右)采访


这次对话,他很自豪地说道: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题工程——院士广场的落成仪式圆满举行,为弘扬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后盾式的保障。原来,为进一步均衡发展徐汇区域内的基础教育事业,在徐汇区政府和上海市教委以及徐汇区教育局的不懈努力下,徐汇中学已在华泾区域建成了焕然一新的南校区。为了增强汇学(徐汇中学校园文化的品牌符号)在新校区的凝聚力和示范作用,曾校长和学校决策层在上级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在新校区(即南校)打造了以八位院士校友塑像为基轴的院士广场。


▲ 徐汇中学南校区院士广场的八位院士校友雕塑。从左到右依次为:严义埙、潘健生、汪应洛、翁文灏、周知行、魏敦山、周兴铭、褚君浩


9月1日,徐汇中学的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就是在院士广场隆重举行的。两位杰出校友,即已80多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魏敦山院士和年逾古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出席了院士广场落成典礼。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吕晓慧和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及徐汇教育党工委书记姚黎红等领导,一并出席。


▲ 徐汇中学院士广场揭幕仪式于9月1日举行


这堂富有科学主题特色的开学第一课,取得了积极成效和社会影响。如刚刚升学预初的新生代表王淇仪体会到:“9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也是我在徐汇中学就读的第一课。那天在南校的院士广场,举行了热烈的院士校友塑像揭幕仪式,我观看了院士塑像揭幕的直播视频。八座院士塑像围绕在写着‘桃李天下’的花坛外,人物塑像的眼中闪烁着智慧,似乎在告诉一届又一届的汇学学子努力学习、钻研创新。我想,院士们都是了不起的科学家,从我的学校居然走出了八位院士前辈校友,这些榜样值得我好好学习。我也为能在徐汇中学这样一所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好学校学习而感到骄傲。”笔者觉得这就是德育的导向啊!


▲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上的魏敦山院士(左一)、褚君浩院士(左二)和曾宪一校长(左三)


而国家电网徐汇站的高级工程师刘俊观看视频后则说:“徐汇中学客观上已经成为整个徐汇区区域范围内的文化高地和德育旗帜,院士广场作为徐汇区居民新的骄傲,自然可以鼓舞学子们将院士们的事迹整理、传播。科学家的探索又是无止境的,汇学学子们如果能够接触科学家们的探索型思维,则必然是前景光明!”


次,院士校友也有自己的求学岁月,他们的汇学故事更有激励作用。这一点曾宪一校长特别在意,而且已有所积累。曾校长具体介绍到:“褚君浩院士,是徐汇中学1962届校友,我国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1993-2003年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奖、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奖等诸多奖项。在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实验室在国家评估中两次评为优秀。”


褚君浩院士,正好也是我熟悉的一位大科学家,在待人接物,并同晚辈学子的交流中和蔼可亲。他曾经告知前去采访的徐汇中学高中生:“我记得当时念书的时候经常去二楼的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对我影响很大。徐汇中学的图书馆藏书那时候是非常有名的,种类丰富、数量众多。我当时借过很多书,科学类的、社会类的。特别是借过很多名人传记,比如《科学家奋斗史话》《居里夫人传》《焦耳传》《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等等。记得西方人写的《科学与社会》一书中,中间有些话对中国人有些看不起,我把这些段落都抄下来,心里感到不服气,也很感慨,觉得作为中国人的我一定要奋发图强,为中国人争口气。还看了很多科普的书:《眼睛与太阳》《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宇宙》;还有些是大学里的书:《天文学》《原子物理学》《分子物理学》《相对论ABC》《绝对微分学》等等。看书时我都做了笔记。但是基本上看看概念,有点兴趣,大多数是不懂的,能理解的很少,不过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这些笔记现在还保存着。”


▲ 褚君浩院士在徐汇中学期间的读书笔记


显然,这样亲切的对话和院士校友自己披露的在校求学期间的心路历程,对当下的汇学学子而言,既是榜样也是一个可借鉴的参照系。当然,这样的互动可以尽可能地扩大范围,如同样作为杰出校友的文学家、外交家等都不妨加以对话。


再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院士校友的很多成果是造福于民的。如果汇学学子或其他兄弟学校的学生加以了解的话,必定能感受到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亲和力。在接待同在徐家汇区域的光启小学刘佳怡同学访谈时,曾宪一校长特地介绍了自己的忘年交魏敦山院士。魏敦山院士不仅是徐汇中学的著名校友,而且是我国体育场馆工程设计的泰斗,更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建筑大师。刘佳怡同学对魏敦山院士的国家功勋也有所了解,因为其所在的光启小学是有名的奥运跳水冠军摇篮(吴敏霞就是其著名校友),而她的跳水和游泳特长的同学们就在魏老当年设计的上海游泳馆里进行训练和比赛。同样,上海体育馆和上海体育场也是魏敦山院士的杰作。对此,曾校长动情地说:“魏老前辈一直在种树,我们晚辈一直在乘凉!而不久的未来,徐家汇体育城更将成为市民们的福利!”


▲ 魏敦山院士担任总顾问的上海徐家汇体育城明年即将全面建成


▲ 魏敦山院士设计的埃及首都开罗国际会议中心于1989年落成


最后,在院士校友和科学精神的引领下,系列汇学科技课堂与课程的设计和推进,必将是汇学学子探索未来的主要舞台。曾校长告知我:“在全体汇学人的努力下,在上级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下,170岁的徐汇中学进入了发展的新高度——今年三月被评为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享受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待遇。”


徐汇中学的历史比上海交大还要悠久,其首届毕业生马相伯先生更是创办了我的母校复旦大学。曾校长又进一步介绍,“办学办课程,作为中国校本课程创生地,徐汇中学1850年有60门课程,现在的徐汇中学则有120门课程,其中科创32门、艺术24门、体育20门。”他很自豪地说,“徐汇中学的教师是科教达人!到2019年我校已有3位特级教师、3位正高级教师;各级教学、课程与课题骨干教师140人;科研员23人、科技创新备课组41人、校外专家团队70人……”曾校长还特地强调,“十四五期间,徐汇中学将继续培养有灵气的年轻教师、大气的带教导师团队、有思想的高端教师,并打造智慧型研究型全体教师队伍!”我听之觉得很受鼓舞,也符合未来需求,教学相长必然有助于科创!


临别,我们在马相伯先生铜像前留影。我忽然生出感慨:马相伯先生也曾经担任过徐汇中学的校长,这位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缔造者赞赏的杰出教育家一直怀有科教兴国的伟大理想。然而他的时代,救亡图存压倒了一切!如今国泰民安、江山无恙,汇学晚辈更能在新时代的阳光沐浴下探索科教兴国的未来!


▲ 马相伯先生铜像前的留影,左起:作者、刘佳怡、曾校长、刘俊


崇 思


王泠一

每天我瞻仰马相伯铜像

仿佛听那夜莺在歌唱

过去的日子不堪回望

小鬼子叫我们东亚病夫


每当我漫步在汇学长廊

崇思百年巨变的学堂

一位位先贤灿若群星

为中华民族带来荣光


那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啊

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

天天学不再苦

习不再彷徨

期待欢聚中华腾飞






金海岸工作 

作 者 | 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摄 影 | 费联浦   郑静洁

编 辑 | 梁   群



● 女生和大爷都来追直播,服贸会上海展区大有看头

● 双胞胎姐妹花今天同济报到!她们基因图谱一样,梦想也一样…

● 9月国内游价格大跳水,“抄底”攻略来了→

● 未来10年,中国数字贸易如何发展?这个会议全说明白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