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数学系毕业当乡村教师,他用40年“青浦实验”惊艳世界!
33岁那年
他还是当时上海远郊青浦县
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师
却喊出口号
“用十年时间彻底改变青浦教育落后的面貌”
没想到
他领衔的数学教改一搞就是40年
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青浦实验”
昨晚,这位77岁的老人登上了
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讲台
向全世界报告他的“青浦实验”成果
他也是继华罗庚之后
时隔41年第二位
在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作报告的中国人
他就是顾泠沅
顾泠沅向全世界报告他的“青浦实验”成果
用“零头布”搞出教改
1962年,18岁的顾泠沅从江苏吴江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5年求学,他把恩师苏步青说过的一句话铭记在心底:“做学问要巧用‘零头布’。”他说,苏老说的是做学问的人必须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去发奋工作。也正是从复旦开始,他养成了利用一切时间看书、解题、思考、笔记的习惯。顾泠沅至今保留着170本日记,堆满了家中的两个书柜,这是他从1977年开始写下的教学笔记,其中的精髓就是后来推广至全国的“青浦实验”。他说,这些都是用“零头布”做成的。
虽然得到过苏步青的“真传”
但顾泠沅从教的起点
却是在原青浦县莲盛中学破旧的课堂里
这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农村学校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已经调任青浦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顾泠沅兴奋不已,他想着能有更多的农家孩子因为高考而改变命运了。没想到,作为数学教研员的他,在全县高中毕业班组织了一次摸底考。
“我记得当时4373人参加,题目并不难,但是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全县平均分只有11.1分,零分学生比例高达23.5%。一又三分之二除以九分之五等于多少?这么简单的题目,青浦县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竟然有三分之二答不出或答错了。”
焦急的顾泠沅当即给县教育局局长打了份报告,自告奋勇地要求挑起全县数学学科教改的重任,并立下 “军令状”:用十年时间将青浦的数学成绩提升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
为了迅速改变青浦教育落后面貌,顾泠沅成立了一个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青浦数学教改实验小组。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青浦实验”拉开了大幕。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顾泠沅和同事们听了不下几百节课,从课堂里总结出了160多条教学经验。随后又用一年半时间,顾泠沅分别在5所中学开展了50次控制性对比实验,逐一验证这些经验复制推广、优化改进的可能性。
秘诀就在“变式体验”
不到十年
“青浦实验”就结出了硕果
全县9年级毕业生数学成绩合格率
由1979年的16%上升到
1986年的85%(全市68%)
1992年,原国家教委将“青浦实验”定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并向全国推广。顾泠沅先后收获了首届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全国数学教学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育功臣等殊荣。
顾泠沅讲述了“青浦实验”的几个“秘诀”
在昨晚的报告中
顾泠沅讲述了
“青浦实验”的几个“秘诀”
在全球直播中引来
国内外许多数学教育专家们的热烈鼓掌
有网友在聆听后留言
“中国的数学课惊艳世界了。”
比如,教“平行线”概念。一般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老师先告诉学生“平行线是平面上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学生在熟记后说“我背出来了”,这就是灌输式教学。有的老师会启发学生:“像列车两根轨道那样的就是平行线。”这是对定义的描述,比较形象。但是,如果学生继续追问:“列车拐弯了还算不算平行线?”遇到这种情况,“青浦实验”的方法就是引入情景体验,和学生一起分析火车的转弯轨迹:如果火车转弯后继续直行,这时两根轨道仍是平行线;如果火车转弯时是沿着一个方向前进,这时的轨道仍可能是平行线;如果火车是呈S型的弧线转弯,那么此时的两根轨道就不是平行线了。
顾泠沅说,这叫“变式体验”,分为概念变式与过程性变式两种类型。讲授“火车转弯是不是还是平行线”,是属于概念变式,在这种体验中形成的数学概念,一是可以显著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二是有助于加深对数学概念“关键属性”的领会,三是提高场境干扰中的独立辨识能力。
顾泠沅的教学实验吸引了众多数学教育工作者
顾泠沅讲的数学教学方式,让线上线下的各国数学教育同行越听越入迷。比如,我国9年级数学教材中讲圆的知识,但同学们往往一下子很难理解圆的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等概念。顾泠沅说,这时就要运用过程性变式教学法。老师们会让学生回到7年级时学过的卡车上桥的知识点,卡车在桥面上位移,如果把车轮的“移动线段图”画出来,不正是一个个圆在做着相离、相切、相交、内含吗?这种利用“核心关联”去解决数学教学难题的方式,正是“青浦实验”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
在顾泠沅家中
保存着一份能力测量试卷,共24页
这是他亲自设计的
曾在1990年、2007年、2018年
三次针对青浦区初中二年级学生
开展大样本的能力测量
以此校验“青浦实验”的效果
他说:“我是奔80岁的人了
但这样的实验还会一直做下去”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王 蔚
摄 影 | 李振东
编 辑 | 梁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