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制造!能送咖啡,能照顾老人…家庭保姆机器人要来啦

叶薇 金海岸 2023-08-01

疫情期间曾经在社区、医院、隔离点大显身手的服务机器人,如今只有少数还在服役。对机器人企业来说,一方面曾经井喷的抗疫应急需求消失了,另一方面营收的压力并未减轻,是降低研发成本,只做相对成熟的赚钱业务;还是专注前沿技术,发掘新的应用场景?


上海机器人企业达闼的选择,依旧是全情投入服务机器人的研制领域,与国际巨头抢赛道抢时间。从成立之初立下的愿景“做出能走进千家万户的家庭保姆级机器人”,到疫情期间服务机器人有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再到当下后疫情时代,达闼的初心从未改变,持续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加码。


达闼机器人生产线


01坚持高比例研发投入


成立于2015年的达闼,是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其全球总部位于上海。


“我们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做0到1的创新,很多技术环节没有任何借鉴,这一路走得非常孤独,企业付出了大量的研发成本。”达闼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汪兵介绍,2020年,达闼的研发投入占到营业收入比重的50%左右,疫情期间也始终居高不下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在语音、语义、肢体等交互能力的成熟,人形机器人灵活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指日可待。正因为此,人形机器人也成为全球科技企业瞄准的新方向。去年下半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迎来全球首秀。“像这种能够直立行走,可以操作工具,做视觉感知并决策的机器人,做出来非常困难、非常烧钱,背后需要大量的计算和测试,还要有规模庞大的供应链企业来配合。而对达闼来说,难度翻倍,每一步都走得艰难,甚至很多人劝我们放弃。但我们坚信,长三角有强大的机器人产业基础,上海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高地,我们一定能做出来。”


达闼机器人关节生产线


目前,达闼已搭建起人形机器人的三大技术底座:云端大脑操作系统柔性关节。把机器人的大脑放到云端,然后通过安全移动通信专网连接到机器人本体,借助互联网与云计算,帮助机器人相互学习并共享知识;打造面向机器人的操作系统“海睿OS”,通过调度云、网、边、端的各种运算资源使得云端机器人具备各种智能;柔性关节则决定了机器人是否能灵活地站立、走动等复杂运动,这一核心部件的成本占硬件总成本的70%以上。


达闼要建设的是一个机器人生态,就像是智能手机背后的操作系统、应用商店以及云端的海量应用服务,促进机器人产业链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升级。


02鏖战“人形双足机器人”


“对我们来说,第一轮原始创新已经初步成型,但每一块内容都需要不断迭代,注入新的灵魂,比如,如何让机器人‘看’得更准、走得更灵活,以及怎么做到更低的成本,都是我们的挑战。”目前,达闼推出的人形机器人Ginger xr-1,已经发展到2.0的版本,它的柔性关节从1.0版本的34个增加至41个,7自由度能负重5公斤的灵巧手,续航时间超过24小时,还能切换不同角色,通过视觉和语音感知人类情绪


达闼双足概念机器人模型


为了推动智能柔性关节产业发展,达闼在上海创建了制造基地来量产关节,为产业解决终端难题。目前,这个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期已于去年年底使用并投产。达闼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结合5G通讯技术,建立自动化、数字化、联网化和共享化的智能工厂,用来满足各类服务机器人和智能执行器(SCA)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未来这里将实现“工业机器人生产服务机器人”的场景。“随着基地投产,上下游企业正快速向上海集聚,我也相信,上海会站上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制高点,一些技术领域还需要企业形成合力去突破,相信未来我们不再是这个赛道的‘孤勇者’。”


目前,达闼的工程师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人形双足机器人的研发工作。这一款新产品将直指达闼的梦想,定位于家庭保姆机器人:女性形象,行为动作更接近人类,拥有60自由度,可做出跑步、跳跃等动作,将来可以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在咖啡厅提供送咖啡等服务。“今年双足机器人原型机将完成,计划于2025年商用。”


双足机器人未来生产线模型


03加速创造新应用场景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我们跟欧美国家可以说是齐头并进,出货量我们也排在第一梯队。但实际上,在一些场景中,服务机器人并没有在生活中真正用起来。让服务机器人好用,这里面的技术壁垒很高。对企业来说,我们要继续为生存而战。先活下来,才能支撑起我们的理想,才能持续为研发‘输血’。”


汪兵介绍,今年以来,除了酒店、商超、园区这些领域,达闼也在尝试将业务的触角伸向过去不曾涉及的领域,比如在工厂,打造“机器人打工仔”:在一条流水线上,一个机器人打工仔可以在各个工位上工作,而不是只专注一个工位的机器手臂。


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的爆火,也将为企业带来新机遇。“我们将针对具体场景,推出机器人定制化应用的‘GPT’,下个月就将上线。”汪兵介绍,比如在酒店里,置入定制化语言模型的机器人能开展多轮对话,当这种基于大模型的对话机器人有了大数据的不断“喂养”,可以胜任客人在酒店场景里遇到的各种问题。


“需求不断变换,技术快速革新,我们要不断探索,找到产业发展需要聚焦的方向,快速地从技术、产业、生态等方向实现它。”






金海岸工作 

  作 者 | 叶  薇  摄 影 | 陈梦泽  编 辑 | 陆佳慧

● “咬春八鲜”来啦!春笋、河豚、刀鱼…“懒人”也能一步到“胃”→

● 画漫画“吸粉”6000万!火遍全网的“混子哥”来上海开书店了

● 单反爷叔&“Z世代”通吃!136岁的她有啥“星光”熠熠的秘诀→

● 大厂都来送外卖,格局要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