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厦大档案馆“6•9”国际档案日专题培训明天开启


“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

为迎接2024年国际档案日

厦门大学档案馆精心安排了

2场干货满满的专题培训

诚邀您的参与



一、文书档案归档培训


1.时间:2024年6月5日(周三)下午15:00

2.地点:庄汉水楼(南强二)310

3.培训对象:全校各部门负责文书档案归档的工作人员

4.培训内容:文书档案知识普及,部门归档文件的收集和整理



二、科研项目文件的收集与整理培训


1.时间:2024年6月6日(周四)上午9:00

2.地点:祖营楼(嘉庚四)101

3.培训对象:全校教学科研单位科研秘书

4.培训内容:科研档案知识普及,科研项目文件的收集和整理





国际档案日 相关知识普及




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1948年6月9日—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场国际档案工作者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

      2007年11月,为庆祝2008年6月9日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国际档案理事会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2013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



档案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一章第二条:本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的起源

      “档案”一词中,“档”是横木框档,即木架柜格;“案”古称案几,指长木板或长方形的小桌子,后来把处理一桩事件的有关文书叫“一案”。我国的档案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为“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今统一称作“档案”。

      “档案”一词最早出自清代杨宾的《柳边纪略》一书。其第三卷载:“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多年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之谓‘牌子’、‘档子’矣。”



2013年以来的国际档案日主题

2013年:“档案在你身边”

2014年:“走进档案”

2015年:“档案——与你相伴”

2016年:“档案与民生”

2017年:“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

2018年:“档案见证改革开放”

2019年:“新中国的记忆”

2020年:“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

2021年:“档案话百年”

2022年:“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

2023年:“奋进新征程 兰台谱新篇”

2024年:“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



文稿、编辑 | 魏昊、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图片| 厦门大学档案馆 

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