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丨发力乡村产业 促3000万脱贫人口就业

童彤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3-01-24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童彤



  实现脱贫地区人口就业不仅事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更是确保贫困地区彻底与贫困绝缘的必要条件。

  

  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表示,2022年,将确保年度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高于3000万人,力争比2021年有所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占比达到67.9%,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而想要确保目标达成显然需要国家层面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与帮扶。

  

  据记者了解,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确定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产业就业帮扶等措施。国家乡村振兴局也明确指出,“2022年,新增超3000万个脱贫人口就业的岗位,大部分将由乡村产业支撑和吸纳。”

  

  显然,这也埋下了产业帮扶的伏笔,而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显然是促进脱贫人口就业的关键所在。各地积极多措并举发展乡村产业,走上一条以产业促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也已势在必行。

  

  而在产业连着就业的基本逻辑下,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源源不断地推动着乡村产业助力乡村就业。据国家乡村振兴局介绍,2021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乡村产业的比例已达到50%,2022年还将继续提高,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也在发力乡村产业上跃跃欲试。比如数字技术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交易的数字化转型。2022年,各大平台也在加速布局乡村产业,拓宽脱贫群众就业渠道,促进稳定增收。

  

  当然,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带动下,发力乡村产业的各路资本带来的好处绝非仅仅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广大的乡村市场也是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期。

  

  “乡村振兴战略会吸引很多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进入,其中不仅包括因地制宜的产业培育,也会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事关乡村发展的硬件设施上有所呈现。”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角度看,确保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是确保不再返贫的根本性举措。他认为,在一系列税收优惠、社会保障、产业政策的指引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呈现积极返乡创业就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的喜人景象。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新闻网。



热点链接

绝美又浪漫!北京冬奥会闭幕式10个难忘瞬间

●视点丨洪涛:以系统观念推进能源转型

●关注丨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热点透视丨“双轮驱动”:大宗商品新发展格局亟待加速构建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