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措并举让青年群体就业更容易

周子勋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3-01-06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虽然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连续两个月下降,但是16-24岁青年群体失业率进一步攀升至19.3%,处于今年以来较高水平。


  从二季度情况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但是青年人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就业问题仍然突出并复杂,其中结合了中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和当前疫情影响下的周期性问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就业研究室主任曲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快速扩招、高等教育改革滞后导致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质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变化,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6月份青年群体失业率再创新高,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按照往年经验,3-7月份青年调查失业率普遍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因为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短期内会因摩擦性失业致使失业率升高;另一方面由于二季度北京、上海等局部地区突发疫情对毕业生供求两侧均造成影响,表现为企业招聘停滞、毕业生求职周期延长,往年二季度毕业生供给人数会逐月回落,但今年6月份仍有较多毕业生处于工作搜寻状态。此外,中小型企业、通信电信、机械制造等职业招聘需求较多,但高校毕业生求职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和文职、行政等管理类职位,也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业。


  高校毕业生群体陷入求职困境。“青年人就业压力大主要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上。”曲玥说,16-24岁青年群体失业率长期保持高位,今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再创历年新高。高校毕业生作为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群体,更多对应新增就业机会。在经济主体尚未完全恢复、对存量就业可能造成冲击时,高校毕业生所对应的新增就业机会更是明显受挫。然而,大学生是人力资本较高的群体,其就业不充分或长期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损失更大。因此,保证、支持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是促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内涵所在。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不同院校、学历和专业间的就业分化加剧,存在结构性失业风险。”毛宇飞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将大学生毕业院校是否为“双一流”院校作为筛选标准,使得普通本科毕业生陷入求职困境。据《2022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4月份,“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获得1个以上工作机会的比例相对更高,为62%,而普通本科生仅为43%。


  “下半年须多措并举解决青年群体失业率攀升问题。”曲玥建议,对企业实施减费降税等更加全面的纾困措施;短期内创造部分公共岗位,发挥政府力量支持吸纳大学生就业;重振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


  毛宇飞建议,一要维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推进“毕业季拓岗促就业”行动计划。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持续性、长久性。二要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三要多部门政策工具齐发力,促进灵活就业高质量发展。四要加强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新闻网。





热点链接

●解盘年中经济丨上半年经济在爬坡过坎中企稳回升

●解读丨健全机制防范国家集采药品断供

●学者观察丨大数据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域丨重庆两江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助力构建科创生态圈

●关注丨山西太原迎泽区:纾困解难助力经济新业态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