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见 | 15年前的今天,31岁天才画家离奇死亡,200多幅描绘“后浪”的遗作让人不寒而栗

荐见 荐见美学 2021-01-28


美是共识,美是见识


他笔下的医院的病房里,住满病态的青年等待救治;他画的葬礼上没有眼泪,解体的人被回收进纸箱......



他的画第一眼总让人觉得他对这个世界没好感。但你越看这个世界,越觉得世界就一如他画里的荒诞和现实。


他没有高歌“后浪”。作为日本经济复苏期时“后浪”中的一员,他笔下物化的后浪们,冷漠,疏离,瞪着空洞的双眼,和世界对望。


1


2005年5月25日,31岁的日本画家石田彻也死于火车平交道事故。


他留下了200多幅惊世画作,也留下了一个死亡之谜。有人说是因为电车事故导致石田身亡,但他留下的每一幅沉重、压抑的画作又让更多人相信石田死于自杀。



石田彻也生前一直默默无闻,举办画展没有作品售出。他所有的画作内容都让人感到震惊、恐惧、悲哀。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任何买主愿意为这些让人不安的内容买单。


他是东方的“卡夫卡”。他的“变形记”是对新千年后日本国民心态的精确刻画和预言。他和他画的对象正是出生于日本第二代婴儿潮(1971-1974)的年轻人。

是的,他画的都是那个时代的后浪。尽管,日本经济经历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后,在1999年摆脱衰退实现了正增长,但在日本“后浪”们眼中,未来并不等于希望,拼命工作的动力早不像“前浪”那般澎湃。年轻人里很认同这样的说法:“干嘛去买奔驰呢,五十铃的微型车也很不错啊。”


石田彻也就画这些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就职冰河期”走入社会、失去希望,但身体已经与物化的文明合体的后浪们。


他把青年和教学楼合为一体。让上班族变成集装箱挤在电车里。



十年后,人们突然在石田彻也的画里看到了自己的焦虑。经过打拼,有了一定财富的年轻人们说,石田彻也画的就是自己啊。

在2015年,石田彻也的遗作《无题》拍出412万港币,远高于佳士得上拍前的估价。


在台湾,他有一批拥趸。蔡康永、阿信们都对他推崇备至。


《无题》


然后,他的作品屡屡在互联网上被刷屏传播,一本杂志甚至专门做了以他为名的专辑,并销售火爆。在他去世15年后,他画作里的细节,所有无奈、恐惧和挣扎,依然让人感同身受。


石田彻也,人们说他是个天才。


日本画家:石田彻也


2


他日本最早也最成功地刻画“御宅族”的画家。因为他自己就是御宅一代。



石田彻也1973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当地议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在他还只有5、6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良好的艺术天赋,但父母曾期望他成为一名化学家,可那并不是他的理想。


石田彻也的灵感草图


初中毕业时,他的老师评价:你将来会因绘画获奖而成名,他也朝着这个目标出发。


石田彻也的家境虽然十分富裕,家庭观念却极其传统,他的父母一致认为,就算画得再好也没什么用,不如读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来得稳定、安逸。


然而石田彻也则认为画画是他一生的追求,也只有画画能让他感到充实。


但他的父母曾无数次地指责并告诫他:“停止画画吧”、“画画根本没什么出息”。



尽管家人竭力反对,石田彻也仍然努力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这也使得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在多年中,一直处于一种近乎冷漠的状态。


和奈良美智一样,石田彻也是个“宅男”画家。他的朋友平林勇说,“无论何时看到石田彻也,他都在画画。”在他笔记本中,除了创作草图、梦境日记,就是零碎的观影记录、招工信息等,很难窥见创作之外的生活的影子。


他早期的很多作品灵感来源于他的梦境。1995年他画了这幅《潮虫之眠》。



石田彻也从20岁左右就开始写梦境日记。他很推崇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在他1993年的一次笔记里,他写道:“决定把梦记录下来!”他还记过一次关于考试的梦。


石田彻也的笔记


1999年石田彻也的作品《后代》,直接就是他根据创作前两年的梦境笔记转化而成。



高中三年级,他毅然进入了艺术预科学校,之后他考上了日本的知名院校武藏野美术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系。


从进入学校第一天起,他就不肯接受来自家庭的任何资助,石田彻也的行为更激起了父母的怒火,以至于整个大学期间,他都很少和父母有来往。


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大一开始,石田彻也就为自己找了两份零工,他一边打工,一边努力画画,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


石田彻也去世后,在他公寓中发现了51本遗世笔记,通过对笔记的整理,发现了他一生大约200幅成作,对应的550张灵感草图,而他被发现的草图就有12 300多张!


简单计算便知,草图的直接利用率约4%,剩下的96%都成了“水面下的冰山”。这是极为惊人的创作量。



大学毕业后,石田的就职面试不是很顺利,便与好友合开一间小公司,制作艺术电影。


可偏偏,他们锐意创业的时候碰上日本经济泡沫爆破、由八十年代的经济高峰期急降至九十年代的萧条期,公司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将主业改为数码图像设计。



一年后,他离开了公司,成为了一名自由画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石田彻也画出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虽然他并没有真正当过上班族,但他对现代社会寓言般的表达,却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敏锐的洞察。


一群穿着笔挺西装的男性上班族,面无表情地凝视着同一个方向,空洞无比,而身体却呈现诡异以及僵硬的姿态,就好像四肢被隐形的绳索捆绑在一起。



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3


他将人类和工业产品融合,用工业化体现当代人的生活状态画出一幅幅冰冷冷的超现实作品。



画中人物多为成年男子,有着西装笔挺的上班族样貌,他们的眼神空洞绝望。



身体却呈现诡异、僵硬的姿态,和楼房、飞机、轮胎、电视等工业产物形成合体好像被隐形的绳索捆绑在一起。



上下班通勤白领绑成方块挤在地铁里



下班以后,坐在流水线一样的用餐区吃工业生产出来的食物。



人们生产机器,机器又生产出人类,也不知是婴儿还是怪胎。


4


他的画有的也并不局限于现实的事物,有的元素看起来似乎很荒诞,但结合现实背景,却能够让看得人明白作者的用意。


来自成人世界的关怀是疼爱,还是伤害?



梦想织就的网,人如蛹活着。



每天就像泄气的轮胎,机械化的工作让人们生无可恋。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这些挂钉人就是一边说着“这不是没办法嘛”,一边又埋头干活的“过劳的日本年轻人”们。


人们每天都仿佛身处被困的牢笼中。



个人生活狼藉又规矩。



集体生活混乱又麻木。



在他的生命后期,生与死的主题频繁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画面构图越发复杂、内涵也更加值得玩味。



画面中日常事物的随意性,让人却感到更加的恐惧和局促,地狱或许真的存在,但它不在别处,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就这样,石田彻也用绘画,把个人的实际生活和联想中的世界结合起来,虽然被他描绘的世界并非现实,但却好像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中。


而他的画作几乎没有女性的出现,于是很多人认为这位主角就是画家的自画象,也是石田彻也本身表达自己对社会看法的间接投射,但石田彻也本人却予以否认。


他说,不管是被工具操控的人,还是被机器合体的人,他更多是想把社会生活中的不安描绘出来,并释放出极大的讽刺。


在2005年,举行了一场个展后,石田彻也死于一场火车碰撞事故。



不过大家都说,石田彻也的死也许是一种解脱,他不必再被现实社会牵绊,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寻找来时的世界。


社会的阴暗面需要有人去讲述,石田彻也坚持站在这个角度,把每一个活着却没有生命力的人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并不断努力地去诉说自己看到的世界。


但这样一个勇于给社会画诊断书的天才,只能在死后被认可,只可惜人们不知,他每一笔的黑暗,都是对光明的渴望。


2004年,是石田彻也去世前的一年。他有一幅作品叫《迷路的人》。一个酷似石田的男子将衣服卷起,展示出印在自己身体上的地图。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无法读取自己“身份的地图”而“迷路”的男子。




石田彻也其他作品





听你说👏


看完石田彻也的这些画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7大门类13个精品专题课程,构成了我们持续365天的美学大餐的主体。我们决定在上线后的7天内,只收99元的会员年费——也就是说,一张普通美术馆门票的价钱,你就能加入“荐见美学社群2020-2021”,在一年里和我们一起并肩。当然除此之外,向来被称为“宝藏”的荐见社群里,你还可以收获到更多。


👇 扫码加入荐见美学社群2020-2021年度会员




大家都在看

👇


荐·人物



排版编辑 / 施冬雅


未经授权转载图文者必究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荐见美学社群2020-2021年度会员


猛戳右下角,志趣相投的我们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