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见 | 美国建筑界“先知”因新冠逝世,曾给武汉会诊“城市病”

荐见 荐见美学 2021-01-28


美是共识,美是见识


作者 | 一博


又一位大师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离世。


他是建筑界的思想者,被称为“先知”的传奇建筑设计师。


“建筑是形式与生活的有效统一。”他生前一直致力于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构建居住的未来乌托邦。他说:“我坚信,规模合理的城市是民主国家的基础。”


迈克尔·索金(Michael Sorkin)和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理念,停止在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3月26日。他死于新冠病毒引发的并发症,享年71岁。


迈克尔·索金


著名建筑师迈克尔·墨菲说:“毫无疑问,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智囊和先知……迈克尔·索金就是那位属于建筑学界的贤者。”


1


12年前的冬天,迈克尔·索金曾坐在武汉的一间房内。这个城市正在一轮高处扩张的前沿。四处在大修地铁,但拥挤同样和那些地铁保有量极高的城市,一样并没有缓解。索金试图给武汉的“城市病”开药方。


房间里的索金说,“这儿很冷,但也因为这很冷,我的生态足迹也相应很小。这个道理也可以反向用在纽约一所过热的房间里。”他所说的生态足迹,是一种用于衡量人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分析方法。生态足迹越大,表明对大自然的影响和破坏越大。


“生态足迹,应该成为人们觉悟的一个重要标尺。”索金说。他希望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们所消耗的资源有正确的了解,比如清楚造一张纸、做一个杯子、冲咖啡等必需品会带来多大的消耗。


迈克尔·索金事务所官网截图


他把一个寒冷的房间所承载的消耗量,延伸到一个水果上。“当你吃一颗草莓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当地产的,还是从南非空运过来的。草莓可能是一样的,但经过一万多千米的空运后,所蕴含的巨大的‘内部能量’是远远大于本地产的。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


索金认为人类的生存,不应该超出环境的承载力。数据显示,如果所有人以美国人的消费方式生活,我们预计还需要3个地球才能满足全球70亿人的生存。


在他看来,正是这种“过度”,给城市带来了麻烦,也给人类带来了麻烦。


那一年,索金作为纽约城市大学建筑学教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受邀来到武汉大学,完成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交流活动。


他很想利用武汉独特的自然条件,打造一个我理想中的未来居住“样本”。


索金参与设计的武汉清潭湖科技园区


“像巴黎、布拉格,河流是城市的中心。武汉滨水区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很好的时机。”索金说。长江及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武汉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


去过武汉的人会发现,这座城市常年在修地铁,像中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一样,逃不掉的出现交通拥堵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走别人的路,不用好如此多的水呢?


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应设计多种方式使城市与水相亲近。如果只是简单的有河、公园、道路和建筑,将会错过很多机会。直接将滨水公园深入到城市,并通过内河运输、农业灌溉及水能,赋予河流活力,这也是一种建筑方式。


武汉清潭湖科技园区


这种谨慎的乌托邦幻想,接近人与自然共生东方理念。为了让想象的触角更多的伸向现实,索金尝试提出了“生产性河流”规划实践。


运用湖泊链发展水上运输,并用于当地的交通,那花费将更加便宜。而且从更多方面来说,高效的水上交通将胜于大量金钱修建的城市地铁。”索金说,现在的纽约也处在同样的境况,从前的河流被大量运用于工业用途,现在工业区消失,水运也消失了,他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来合理探索河流,以此满足运输、生活和娱乐。


这适用于世界上任何一条大河,适用于汉江,同样适用于长江。长江是中国的宝库,它值得被中国人认真对待,避免受到任何污染。”索金说。河流知道答案,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源地,里面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


2


迈克尔·索金的目光从没离开过中国。


他曾参与过西安城市规划中的西安机场办公大楼、西安森林公园等多个设计项目。


西安机场办公大楼


体量最大的渭河生态走廊规划,成为索金设计人与自然融合的范本。他设计渭河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渠道,为周边农业、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提供条件。城市达成依赖自然的修复能力,实现资源的内部循环,养育一座城市的居民。


渭河生态走廊规划图


但是,这是迈克尔·索金极少大规模规划设计的个例,他甚至羞于谈论那种自上而下、大尺度的规划。而对照中国,4年前的新一轮城市建设才刚刚开始。


中国的这一阶段,与美国的19世纪末雷同。美国在那段时间,掀起了“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由知识分子、商人、建筑师发起改革,意在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环境肮脏、贫民窟增多等问题。


后人对美国的这段历史评价不高,遭到过诸多有识者的诟病。城市史学者路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说,“因为它并没有真的解决城市问题,并且从某种程度上取消了城市个性。”


迈克尔·索金将美国城市更新运动,同快速公路建设、苏维埃共和国兵营式住房建筑放在一起类比。说它只是解决了当时城市化发展规模需求,仅仅是在应对全球城市每周增加一百万人口的增长速度。


苏维埃共和国兵营式住房建筑


“这种对城市主义的放任态度,会直接导致两种灾难:巨型城市和郊区漫延。”迈克尔·索金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被压缩。当超级城市不断出现,世界建筑将失去意义。因为城市化为了承载拥挤而来的人口,大量同质化、可复制的建筑群必然会集体出现。

中国紧跟着麦当劳、星巴克一头扎进了建筑全球化的同质化无意义中,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商业区、高层住宅区鳞次栉比的出现。

这个进程在3个月前被打断,全球化因疫情出现撕裂。昨天,日本也加入了封国的名单。紧接着联合国宣布,疫情可能引发粮食危机,如果这件事一旦出现,它会成为疫情送给人类的“终极大礼”。流行病、资源短缺、过度消耗……任何一个导火线,都有可能带我们走到今天。


迈克尔·索金想要建设的乌托邦城市,本可以抵御和应对这一天。


3


作为大学教授,迈克尔·索金把乌托邦的模型建立在了一个小的校园之上。


“一个校园可以代表可以代表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团体,校园提供一系列的物质环境基础。在这里,每一个成员都与其他人积极互动,并追求着共同的目标,扩展见识。”好的校园可以提供众多的选择,从教室到酒吧,同时在这些设施间有众多可选择的路线。


构建生态城市,要像一个校园一样小而美,在环境上应实现自给自足。


“我们应该让工作地和居住地尽量地接近,最好是能建造社区。”他说构建生态城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人只用步行和自行车就可以达到城市的所有地方。人们需要走的路越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越小。

 

纽约最小地块竞赛


但城市同时要承载高密度的人口,建设高层建筑并非唯一的方法。迈克尔·索金说,好的城市应该尽可能的建设低层或者混合型建筑。关于前者,他说中国人可以在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还有武汉的里分中得到启发,传统的中国已经实现过高密度社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对于混合型建筑,他设计了“纽约自生长城市规划”。从地面开始平面每三层凹进去,设置空间花园直至楼顶。对屋顶实行绿化,对建筑进行立体绿化。房间天窗设计,形成一条跨越坡冠层,将自然光线带入空间的间隙。


纽约最小地块竞赛


他说,建筑中存在的80%的环境问题,都可以在太阳方位和房屋通风问题上提前得到解决。比如更经济更环保的方法,不是使用空调,而是增加墙壁厚度,通过物理方面协调解决。


纽约自生长城市规划


生态型城市的自给自足,并非否认全球合作的价值。索金解释,“一个努力进取支撑自身的城市,通过整体建设过程中的预见性计划,可以寻求更有意义、可防卫的地位。各种规模的经济,不是基于螺旋状上升的永恒扩张,而是建立比例协调的体系,是平衡需求、欲望和资源的手段。


“开放与动植物王国共生,产生一种新的包容性形态学理念。”它不是简单的回归乡村,而是形成一个以众多星云般具备相似特征的新城形态。每位居民的身体最终都可感知到:适合呼吸的空气、顺畅通风、舒适的隔离、城市热岛效应的减少以及愉悦的空间。


4


现在世界上很多城市:洛杉矶、首尔、多伦多、武汉等看起来越来越像,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也越来越多,索金提醒我们应该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早期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只有两百年前的罗马城等。


“这种超大型城市能否长久存在值得怀疑。因为从环境的需求方面来说,这种现象可能无法持续。”索金说。


索金的愿望是希望世界上每个城市,都不同于其他城市,各自顺应环境建设。“而那些居住于城市的人们,将用他们的天才构建各自的城市特色。这样的话,威尼斯、菲斯、武汉、里约热内卢等,就能继续成为不同的地方。”


如果一个城市能像一个巨大的弹性空间一样运转,而非主要基于功能分区,那它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也会更大。


纽约自生长城市规划


“城市的动态发展将为它自己寻找一种我们无法预测的城市形式。我认为所有的城市都应对环境敏感,但是表达这种敏感的方式应尽可能地不同。”迈克尔·索金说,等到城市与自然共生那天,人类栖息地将真正变得长久。


而,夺去他生命的,也正是这种让城市逐渐失控的力量中的一部分。


听你说👏


创办一年的荐见是美学领域知名内容品牌,微博十大影响力人文艺术机构,腾讯百佳企鹅号,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头条号。在微博和公号拥有百万级艺术粉丝矩阵:微博“荐见”月阅读量5000万+以上,公众号“荐见美学”是美学、艺术、设计领域话题策源地之一,也是该领域用户互动参与度最活跃的公号,曾推出《全世界都在捐助,为什么武汉医疗物资还在告急?》《我们为什么爱常玉?》等多篇现象级传播推文。


荐见不仅是媒体,也是一家聚合美的高认知人群,由他们共同参与,一起发现和重新定义“美”的新一代社群组织。荐见美学市集是聚合社群用户认知力为大家发现生活好物的平台,是100万美学分子的共识之选。


如果你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美学分子,如果你的美的故事和关于艺术的作品要给荐见投稿,欢迎加见叔个人微信。等你


加见叔微信

微信号:wenyi1282

请标注城市—职业


为防失联,也为了让荐见美学会更集中于美学、设计、艺术话题的讨论,社会类话题内容请大家移步关注荐见小号“百闻Paper”


留言点赞👍第一名将获得👇

《卢浮宫艺术课

奖品由“读客图书”提供。


“微距”式细品卢浮宫20件全世界至爱的艺术珍宝!作者旅居法国10年,造访卢浮宫上百次,看遍35000件常设展品,精选世界至爱的艺术珍宝,讲透画里画外的动人故事!零基础轻松读懂艺术的故事!


扫描图片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大家都在看

👇


荐识

带你见识世界的

美与真知👣


排版编辑 / 施冬雅


未经授权转载图文者必究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后台

▼今天给大家推荐《卢浮宫艺术课》,“微距”式细品卢浮宫20件全世界至爱的艺术珍宝!作者旅居法国10年,造访卢浮宫上百次,看遍35000件常设展品,精选世界至爱的艺术珍宝,讲透画里画外的动人故事!零基础轻松读懂艺术的故事!点击【阅读原文】购买预售4月5日陆续发货)


猛戳右下角,志趣相投的我们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