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六届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成功举办

交大外院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2-12-22

6月24日至26日,第六届语音学与大脑神经机制高级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外国语学院言语-语言-听力中心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兼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春波主任医师、范青主任医师、外国语学院丁红卫教授汪玉霞副教授、李菲副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吴梦玥副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蒋晓鸣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言语语言听力科学系与神经行为发展研究中心张扬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言语语言听觉科学系刘畅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系彭刚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秦鹏民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陈霏教授,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陈飞教授,索诺瓦集团中国区创新中心高级总监管晶晶博士等专家作主旨发言。

来自国内外近130名学者、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6月24日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幕。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辉致辞,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参会嘉宾和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各位专家学者对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常辉指出,外国语学院已将语言健康研究列为“十四五”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学院目前已在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未来将在语言健康领域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成立更大的平台,为语言健康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最后,常辉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希望参会的各位学员在本次会议中有所收获。


 

随后,张扬教授、丁红卫教授、范青主任医师、陈霏教授和管晶晶博士分别作主旨演讲。

张扬教授做题为“Understanding the speech signal: Biobehavioral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的主题报告。张扬教授聚焦情感因素在言语交流中的作用,介绍了婴儿和成人的情感言语加工,以及韵律优势效应在多模态情感言语加工中的表现。

丁红卫教授做题为“交大外院语音学的跨学科研究及国内外合作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特点和邀请的各位专家学者,概述了团队研究的总体框架,强调了团队目前对精神健康特别关注。

范青主任医师做题为“精神分裂症语音特征的量化评估及相关因素研究”的主题报告。范青医生指出,以汉语为母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区别于健康人群的语音特征,利用语音特征可以有效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

陈霏教授做题为“基于神经生理学的语音评估和解码”的主题报告,陈霏教授强调,言语感知是语音交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采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言语感知以及研究语音处理相关的加工机制。

管晶晶博士做题为“助听技术对语音感知的影响”的主题报告,重点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听力损失人群语音感知的特点和认知加工机制,设计和开发各种助听策略和算法,以解决听力损失带来的聆听困难。


6月25日,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丁剑致辞中拉开序幕。丁剑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对上海交大外国语学院给予大力支持的国内外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向百忙之中挤出宝贵时间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老师们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外国语学院一直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与文理医工交叉发展路径,先后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开展了语言健康、语言病理、语言与信息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院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己任,大力推进包括语言健康在内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外语学科。


李春波教授、刘畅教授、蒋晓鸣教授、彭刚教授、汪玉霞副教授和陈飞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李春波教授做题为“精神分裂症与语言功能问题的相关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英语语言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不同流畅声学特征集对精神分裂症自动识别算法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语义加工异常与思维形式障碍等方面内容。

刘畅教授做题为“老龄化下的语音感知:挑战及应对”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老年人在听觉感知方面存在的困难。刘畅教授及其团队指出,语音加强技术中的F2加强技术,可以帮助老年人在富有动态信息的噪音背景下更好地感知语音信息。

蒋晓鸣教授做题为“从噪音与神经信号中解码交流意义——神经语用学视角”的主题演讲。蒋晓鸣教授指出,在解码各种交流意义时,可以在不同脑区、甚至同一脑区的不同部位找到神经证据。

彭刚教授做题为“语音学与脑科学的交会”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等交叉领域的多种实验范式和神经影像学研究,充分讲述了语言学与脑科学如何在学术研究中相互支持与交融。

汪玉霞副教授做题为“在线句子加工的眼动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反身代词指代消解母语加工问题、英语形态一致母语和二语在线加工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实时语言加工进程中语法、语义和语用信息的加工进程和作用机制。

陈飞教授做题为“声调归一化认知机制研究——来自儿童、老年人和自闭症群体的证据”的主题演讲,探究了不同群体声调归一化背后的认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陈飞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全面揭示人类言语听觉感知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6月25日晚上,蒋丹工程师做题为“基于SHIMADZU fNIRS系统的研究分享”的报告,介绍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并演示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6月26日,秦鹏民教授、李菲副教授和吴梦玥副研究员分别作主旨演讲。

秦鹏民教授做题为“自己名字加工的加工机制:来自脑电与功能磁共振的证据”的主题报告。秦鹏民教授整合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对自我信息的三层加工模型,并讲解了与自我信息加工相关的神经影像数据。

李菲副教授做题为“汉语名量词短语加工机制研究:简单语法结构加工中的语义预期和整合”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名量词短语语境实验等一系列研究,通过行为和神经影像数据揭示了动态交互的多级别言语理解过程。

吴梦玥副研究员做了题为“丰富音频信息处理及其应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基于自监督学习的抑郁症特征提取方法、基于情绪识别的抑郁症语音-文本检测方法、抑郁症问诊数据集,以及融合共情机制的智能抑郁症语音问诊对话系统等内容。

在专家报告结束后的学员分享环节中,川北医学院神经疾病研究所的李芋均副教授做了有关人工耳蜗植入者康复研究的报告。张扬教授和刘畅教授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点评,参会人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学员感言环节,来自川北医学院神经疾病研究所的李芋均老师、上海交通大学的王徐忆同学等参会成员纷纷发表感言。学员们表示,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系统地了解到言语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与机制,也引发了如何将科学研究应用到现实生活场景的思考。各位专家和教授的深入浅出的讲座使大家受益匪浅,开拓了眼界,也使大家对未来有了更强的信心。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庆致闭幕辞。陶庆对一直以来给予支持的各位主讲嘉宾和参会的专家学者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并指出,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和国际言语科学研究的发展。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医学院等学院正在联合筹建语言健康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希望通过举办此系列会议和联合筹办研究院等方式,构建更加紧密的国内和国际同行交流平台,协助更多感兴趣的同行学者一同推动语音、神经机制、认知结构的交叉研究,并最终为社会做出贡献。


文案:刘劼、汤恩泽、张敏玥

摄影:方若梅、龚婕

排版、设计:滕沁芫、陈柳华

责任编辑:陈柳华

往期回顾


1.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届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暨叙事学中青年学者论坛通知

2.大学英语“学教测”一体化改革与研究虚拟教研室课程教学多元评估讲座通知

3.喜报|外国语学院两门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