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状元当保安,怎么看?

閔氏慶强闵氏家族,中国家族文化的领跑者

北大毕业生陆步轩

近日,“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状元当保安,奥数天才当教书匠”等社会现实重回网络热议。名校毕业后既没从政报国、也没在商海淘金,难道高学历已经失去了就业优势?读书真的变得无用了吗?到底什么才算成功?答案怕是言人人殊。有人说,金榜题名、学优则仕;有人言,商海驰骋、扬名立万;也有人道,平淡最真、宁静致远……虽说界定成功可能视角各异,但人生价值观正从单一走向多元,一些“非主流”的选择越来越被社会所接纳。

一、北大毕业生可做科学家,也可卖猪肉


北大才子陆步轩曾是高考文科状元, 80年代的天之骄子。在他34岁的年纪,他被迫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卖猪肉这个职业,估计与陆步轩对自己形象的想象也相距甚远。以至于2013年4月,陆步轩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几度哽咽,称自己“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彼时,北大老校长许智宏回应称,“北大学生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这样的表态,如今读来,更加感触良多。


陆步轩本来是该绝望的,但他开辟了另类成功。命运并没有给他一帆风顺的人生,把他高高捧起之后,又狠狠砸下!1989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陆文轩被分配到长安县的柴油机场工作。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复杂,陆步轩的事业发展并不顺利。陆步轩迷茫过,消沉过。在他34岁的年纪,他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开始转型从一位地地道道的北大才子到了农贸市场的小贩,之后与北大的师兄陈生合作,做出了高端的品牌猪肉公司。


不论从什么学校毕业,都要有与人相处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在中国,这是一个人情社会,北大才子毕业后不论在北上广还是小县城,都需要合理处理与周围同事的人际关系。这也说明,在学校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固然重要,而如何与人相处更是一门要深究的学问。陆文轩迷茫过后另辟蹊径,也是同自己的师兄合作后才成就了另一番生事业。


每个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不同,每个人在毕业后的境遇也不同。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读名校无用。名校能给你的是专业的知识素养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并不是毕业后辉煌人生的绝对保证。陆步轩在生活中学会了面对大起大落的人生,在被高高捧起又被狠狠抛下后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每个毕业生在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宝物。

 

清华毕业生张晓勇


二、清华毕业生以“服务社会”衡量人生的价值


张晓勇,1996年清华毕业生,他是22年前长沙理科高考状元。毕业之后,曾经在广州工作,高薪,白领。在广州工作5年后,他的父亲突然生病瘫倒在床,于是辞去了广州的高薪工作,为了父亲为了家庭而回到老家。不经历的人大概永远无法去想象他的担当,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从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从头开始——张晓勇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愿意为家庭付出的人。


回家后张晓勇在长沙马王堆陶瓷市场里当起了保安,如今他已升任市场物管客户部的主任。同事们评价他工作非常投入,很负责任,哪怕是半夜接到电话也会马上出现把工作协调处理好。也有人说他“清华毕业搞物业是高射炮打蚊子”,张晓勇表示,我就当他是一句玩笑话。其实我认为在社会来讲,不管你是清华人,北大人,就应该以服务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从这个方面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每天早上8点赶到办公室,一个月休息4天,月底领取2000多元的工资,这些才是更实在的事情。3张桌子配上几把木椅,墙面挂钩上吊着6把巡视用的巡逻棒,不足十平方米的保安室是张晓勇坚守5年的地方。张晓勇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小区内巡视。哪家的狗狗被偷,哪家又遭了贼,哪家夫妻又吵架了,这些都是他的分内事。


张晓勇也曾有过科学家梦想。1991年张晓勇以538分长沙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乡亲们骄傲而激励的目光中,腰杆挺得笔直的他立志在生物领域做出一番成就来。他在学校里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在当时整个学院都小有名气。1996年毕业,正赶上国家实行“双轨”分配制度,张晓勇最后决定去广州一家中外合资日化企业。2001年,张晓勇的父亲突然生病瘫倒在床,张晓勇选择了回长沙敬孝父母。


张晓勇说:“我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选择安于现状。”对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张晓勇表现得很淡然:“曾经的梦想磨灭了这么多年,一切都应该习惯了。”但他也坦言,1996年毕业后17年来,他从没有参加过大学同学会。因为“同学们问起什么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毕业后他只去过一次北京看好友兼同学,对方问起工作情况,张晓勇下意识地撒了谎,说在长沙搞房产,是中产阶级。


对于张晓勇的经历,小区居民持不同看法。有人为他感到可惜:“照顾父母也可以从事更能发挥才智的工作,不是说保安工作不好,只是感觉他可以学以致用,干出一番事业。”也有人认为张晓勇在家门口当保安,病床前尽孝心是另一种成功。“牺牲一部分事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家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就好。”在业主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称职保安。“他刚来时大家觉得很稀奇,日子一长也就不稀奇了。”芙蓉区火星街道兴和社区专干朱薇说。

 


三、名校毕业选择低端就业,值不值?


名校毕业生选择低端服务业就业,卖猪肉、当保安,值不值?这是绝大多数人得知类似消息的第一反应。很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为此唏嘘不已,慨叹他时运不济、明珠暗投云云。其实,从这一追问的背后,读出的是普通人在这个时代的诸多无奈。


对此,社会学专家方向新称,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去当屠夫、做保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些浪费资源,做一些自己不适应的工作,不仅工作做不好,还把原来的专业技能给遗忘了。“如果他对此工作感兴趣,愿意在这个行业发展,也就无可厚非了。”他建议,有能力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完全可以根据爱好选择发展。但如果发现工作掣肘,再次选择时尽量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会更易于提高自己。


张晓勇的人生轨迹透显父母的养老问题。他辞职回乡主要源于父亲生病,独生子女在事业拼搏与照顾父母之间纠结,这是人们从张晓勇经历中读出的无奈。当然,能在家侍奉双亲,享受家庭的温暖,也是人生的幸福与成功。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养老、医疗机制十分完善,张晓勇大可不必辞职回乡,或许也不会遭受事业下滑。虽说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再完全依靠子女,这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从张晓勇毕业17年从未参加过大学同学会来看,他对自己的现状显然并不满意。


另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很多人在观念上认为“体制内风光、体制外落泊”。所以才会认为名校高材生卖猪肉、当保安很不值,甚至连当事人自己也觉得有些落寞。原因无非是觉得低端服务业工资不高,也不稳定,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名校毕业是大材小用。耐人寻味的是,去年哈尔滨招聘事业编制的环卫工人,引来29名硕士研究生报名,还有研究生称,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屠夫、保安和环卫工人,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为什么从业者的心态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很明显,关键就在于体制内外的身份区别。


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名校招牌固然金光闪闪,但并非行走社会的丹书铁券。一顶状元光环、一纸名校文凭,只能代表某段过往、说明某方面成绩,跟一个人未来的所作所为和生活际遇谈不上绝对相关,更没有什么非此不可的模式可言。放眼现实,无论中外,名校毕业生从事的行当可谓五花八门,找不到工作者也大有人在。名校高材生当CEO也好,卖猪肉、当保安也好,着实没什么可大惊小怪。


中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过现实状况和社会心态却不是如此。如果有一天,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会太悬殊,防老不再依靠“养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保障,那么,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高材生当保安才不会再成为新闻。职业本无贵贱之分,这本是最朴素的道理。只要勤勤恳恳、自食其力,就很光荣,就应该享有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这其实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奥数天才付云皓


三、伤仲永,不如坚定做好自己


除了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状元当保安,昔日奥数天才,今成二本院校教书匠,算不算失败?近日,一篇名为《奥数天才坠落之后》的文章引发热议,有人嗟叹,浪费了大好天赋;有人声援,当个普通老师没什么不好。“坠落”一词,与其说描绘的是付云皓的人生起伏,倒不如说是世俗期许的落差。天赋异禀,少年得志,而后泯然众人,在不少人眼中,付云皓就是现实版方仲永。而“天才”本人付云皓则回应称,在脚踏实地处,活得很快乐很充实。


围观者众,讨论也多,但每每都“伤”意颇浓。仔细观之,“伤”字之后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成功观:有名有利、惊天动地。如若不然,就是庸碌堕落的失败者。按照这样的逻辑,付云皓只应成为数学领域的大家,至于其是否感兴趣、有能力,以及个人际遇如何,通通没所谓。如此单一刻板的功利评价体系,显然相当简单粗暴。


在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当保安、奥数天才当教书匠等社会现实面前,到底什么才算成功?答案怕是言人人殊。有人说,金榜题名、学优则仕;有人言,商海驰骋、扬名立万;也有人道,平淡最真、宁静致远……视角各异难有定论,但能断言的是,界定成功不只有一把尺子。从引发的争议不难看出,当今社会的成功观、价值观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那些“非主流”的选择越来越被接纳。

 


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成功没有固定标准。青年马克思曾写道,“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天才、名校的光环也好,功名、利禄的世俗也罢,都不应当是人生选择的负担。当下许多人对付云皓投以赞许,其实是对“走自己的路”的捍卫。更何况,干出经天纬地之事的人终究是少数,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一生,难不成全是失败者?


无论是在“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只要敬业、乐业,心有所向、素履以往,皆能够抵达自己那个版本的“成功”。反之,人生一世,若只为别人眼中的这好那好而奔波劳碌,岂不太过可惜太过被动?


过往,成功路径相对单一,在种种现实考量之下,很多人会选择成为最大多数。大学选专业,什么热门填什么;毕业找工作,哪儿钱多奔哪儿去。再看今日,社会舞台空前广阔,各行各业皆有光明前景,这些,都提供着更多可能性,也容得下更多“任性”。“选己所爱”,听从兴趣的召唤,遵从内心的声音,都能大展身手、海阔天空。这是个体之福,又何尝不是社会进步?


正所谓,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开放包容的社会,本该参差百态。我们大可不必被单调刻板的成功观所蛊惑,在追名逐利中咂摸那些过时的陈腐味道。不畏人言、无愧社会,坚定地做自己,足矣。

「点击下方蓝字,为我们努力“走心赏阅”



▌今日推荐一个国家精神,就印在他们的钞票上!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人生就像一碗粥,熬是最深的滋味!
祖国强大了,华人为什么却赖在国外不回国?
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觉得不错请点zan你能决定我们的内容哦


- END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