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点读书丨不忘初心,坚定信心

浙江致公 2022-07-12




晚上十点,睡前伴读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读书学习重要论述精神,根据致公党中央“书香机关”读书活动部署要求,浙江致公公众号推出“十点读书”专栏,引导广大党员和机关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愿读书,成为通达之才,全面建设高素质参政党队伍。今天推出第三期。

■ 荐读书目:《习近平用典》

 

■ 分享人:陈福军,致公党省委会机关干部



不忘初心,坚定信心


读《习近平用典》,既可以追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又能在古为今用的创造性转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年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气所在。

有两点感受特别深刻,一是更加明白了初心,二是更加坚定了信心。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成立以来便是如此。书中有多处用典都涉及到,选取三个举例:

【为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从理念上来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为人民的幸福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为官之道时多次引用。他指出,为官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赋予这句话以新的时代意义,那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简单对比一下中美的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要脱贫攻坚,要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对待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救治。而部分西方国家对待疫情依然是坚持经济至上,资本至上。

【敬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从情怀上来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郑板桥的这首诗,以此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情怀和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是这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民干事,为民担当,不计毁誉,处处体现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高度自觉。这里我讲一个关于总书记的小故事。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调研回来的路上,遇见一起卡车和摩托车相撞事故。习近平同志看到骑摩托车男子倒在血泊中,要求立即停车下去看看。旁边人都劝他,交警已经到位了,就不用管了,还是继续赶路吧。习近平同志严肃地对他们说:“倒在那里的如果是你们的亲人,你们会不会下去。”他下车察看后,马上叫人拨打120,并俯下身握住伤者的手安慰他:“不要怕,我们周围有这么多人帮忙呢。”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等伤员上了救护车,习近平同志反复叮嘱一定要抢救过来,然后才回到车上。在返程的车上,他一句话也没有说,看得出来心情很沉重。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坚持下车去看望伤者,是因为他确实把群众当作了亲人,十指连着心。

【立德】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这是从态度上来讲,1989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说:“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2007年又在《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一文中写道:“古人也常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百姓心为心”这句古语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影响甚大,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他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有4次提到“以人民为中心”。这里我谈一下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这是一次自我革命,虽然对职能部门而言,任务更重了,但是老百姓感受非常好,而且是越来越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说到,我们浙江是“重要窗口”。

坚定信心

为什么有信心?因为有伟大的思想——【劝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时,多次引用王国维的“三境界”说,并详加阐述: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习近平告诉我们学习三步曲:学深、悟透然后学以致用。

学习特别重要,我们非常需要学习,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指引。思想就是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政治思想坚定,方向把得准把得牢,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就能向着胜利的目标不断前进。

为什么有信心?因为有伟大的队伍——【任贤】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文章中多次引用韩非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他的人才观,他指出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领导干部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到地方和基层一线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

中国共产党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强创业团队”,我们的领袖也是具备真正政治家的所有特质,包括:学贯中西的知识,高山仰止的人格,高瞻远瞩的目光,百折不挠的毅力,海纳百川的胸襟,纵览全局的能力。而且我们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让干部队伍处于不断自我革新中,风清气正、素质过硬,就是要保证队伍能够一直伟大下去。

为什么有信心?因为有伟大的制度——【笃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文章中多次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他的实干兴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成功。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蹄疾而步稳”就是对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另类表述。

我们是有巨大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优势的,特别是政治制度。以抗疫为例,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优势,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省包一市,中国的执行力很强,所以能够“蹄疾”,中国的凝聚力很强,所以能够“步稳”。我们的抗疫措施这么好,有一段时间媒体老在说西方国家抄作业就行了,但是西方国家为什么不抄作业,非不为,不能也,因为制度和国情不允许。所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浙江“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制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