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沟通与指导以及开学工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部分学术委员分专题撰文,目的在于唤起大家共同思考与努力,希望能给孩子、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些专业支持和帮助。今天一起看看王春燕教授的《基于儿童,基于发展,做好幼儿园课程的应对》
基于儿童,基于发展,做好幼儿园课程的应对
2020年鼠年的开端,一场新冠状病毒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寻常的变化,孩子们也由此产生了多种复杂的感受与困惑。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这些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开展生动的教育活动。生活即教育,眼前的疫情就是最好的教材。面对当下的新冠病毒疫情,如何应对开学后的课程活动,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基于儿童,基于生活,分析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兴趣关注点幼儿对于新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造成的生活深有感触与体验,而且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当下的疫情生活也有很多想要了解,想要探究的欲望与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基于儿童,基于儿童的生活,分析幼儿关于新冠状病毒疫情等方面的原有经验和他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兴趣点。我们要思考的是:1、关于新冠状病毒疫情幼儿的原有经验是什么?2、对于新冠状病毒疫情幼儿有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他们关注什么?他们感兴趣的又是什么?3、幼儿哪些零散的感性经验需要我们引导去梳理?等等,只有这些明晰了,课程应对才有基础,课程生成才能站在儿童的视角,课程才能是幼儿喜欢的。二、基于发展,基于《指南》,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与潜在价值当教师基本摸清了幼儿关于新冠疫情及最近生活的相关经验后,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链接《指南》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结合这次疫情,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可能会和指南里提到的幼儿的身心状况,科学认知及社会情感有比较多的联系。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在当前疫情背景下,我们需“关注幼儿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如保持稳定的情绪,不紧张,不过度焦虑,也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如保证喝水量,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与良好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指南》在科学领域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当下疫情,病毒既离孩子很远,又离孩子很近。通过相关活动,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激发幼儿通过查阅资料、亲子互动、同伴团体讨论等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认识自然,体悟科学,进而珍爱生命,尊重和保护自然。另外,《指南》也强调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的氛围。尤其在疫情笼罩下,让幼儿“感受关心与同情,尊重他人”,并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很重要的等等。不同地区新冠状病毒疫情的情况不同,幼儿的经验与感受也有所不同,幼儿园老师需要很好地结合当地幼儿的不同生活、不同现状,链接指南,厘清所蕴含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才能为课程应对、课程生成明晰目标,明晰发展方向。三、基于资源,基于现状,预设可能生成的相关的课程活动 面对当下的新冠病毒,面对孩子的真实经历和真实经验,基于我们和幼儿生活中可获取的资源,预设可能生发的活动或课程。比如我们可以从面对病毒“我们该做什么?”:学习正确的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洗手;健康的饮食知识;守护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舒缓情绪,对病毒不惧怕,不焦虑紧张等,生发诸如《病毒侵袭我不怕》、《健康作息我安排》、《口罩的秘密》等主题或项目活动,通过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面对困境学习勇敢应对,并对未来生活产生美好的憧憬。我们也可以从“从新冠病毒的故事”说起,比如病毒是什么,病毒什么样,它从哪里来,它怎么传播,感染病毒后的危害等方面开展活动,生成诸如《冠状病毒小怪兽》,《野生动物的秘密》《地球妈妈》等主题或项目活动,在探究、讨论与互动中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多样化地表征对病毒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引发孩子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野生动物及“微生物世界”的好奇与关注,增长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从而懂得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我们还可以从“感恩有你们”这一角度出发,比如认识钟南山爷爷;比如社会上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爱的行动——各行各业的捐赠,志愿者活动等;比如伟大的医护人员,英勇的解放军叔叔等等生成《奇怪的春节长假》、《宅在家,也快乐》、《我们身边的抗疫英雄》《特殊装备》等主题或项目活动,帮助孩子了解社会中各种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群体,从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件和实例中引导孩子感受“众志成城”的生动诠释,体会祖国的温暖,从而进一步萌发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关爱自然,关爱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学会奉献,学会自我约束,形成初步的责任感,比如不集聚,不串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