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色彩研究 | 中国“五色”是什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 Author 肖世孟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CMF(色彩、材料、工艺)
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当代国内艺术、设计、色彩等领域深受强调色彩科学认知的西方色彩学说、方法等的影响,而对于注重于色彩精神作用的中华色彩文化的观念、成果等知之甚少。中国色彩事业若想在世界色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断地研究、推介、传承和运用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色彩文化,就成为是中国色彩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色彩学术研究机构,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官方公众号(BIFTcolor)将一如既往地对此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应用成果、专业活动等予以及时报道,推动国内传统色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从语言中的“五色”、五色的形成、宇宙五分三个层面探讨了中国传统色彩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特此推荐。
目前CMF设计军团成立了产品色彩交流微信群,诚邀设计师及对色彩爱好者们加入,长按如下二维码或加群主微信13480805861,备注“色彩”,加入产品色彩交流微信群,与行业人士一同交流。
摘要
生理上,人类能够分辨的色彩达到上百万种,中国传统色彩为何是“五”,而非“六”或者其他?五色涵盖了所有的色彩,五色是色彩的五类划分。色彩以“五”为数并非从来如此,它是色彩的视觉识别到一定阶段并加以定型后的结果,也曾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五色的定型来自色彩知识,这种知识是宇宙分类知识的具体化,是宇宙万物“分类”的一个缩影。汉武帝之后,随着大一统思想的推广,五行系统论的宇宙分类方式得到广泛认可。色彩的五类划分也成为影响最大的色彩分类方式,形成所谓的“五色”。
正文
两千年来,“五色”一直是传统色彩最基本的表达形式。
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直至1912年,中华民国打出的反封建旗号,而当时的国旗、国歌一致标榜五色。民国蔡元培设计的北大校旗也采用五色的元素。
生理上,人类能够分辨的色彩达到上百万种,中国传统色彩为何是“五”,而非“六”或者其他?
一、语言中“五色”
对“五色”的讨论是从语言开始,语言中的“五色”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和角度。
(一)何谓“五色”
“五色”一词出现的很早,先秦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
《尚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
《尚书·皋陶谟》:“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老子·十二》:“五色令人目明(盲),驰骋畋臘(猎)令人心发狂”。
不仅如此,后世文献几乎无一例外的将五色指向青、赤、黄、白、黑,如:《釋名·釋地》:“徐州貢五色土,有青、黃、赤、白、黑也”。
从历代的文献来看,青、赤、黄、白、黑这五个颜色词成为五色的代表。
(二)五色涵盖了所有的可见色彩
五色涵盖了所有的色彩,五色是色彩的五类划分。正如《孙子兵法》:“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实际上,春秋至秦汉时期,语言上出现大量描述色彩的颜色词,表明对色彩识别的种类越来越多,先秦的颜色词种类有127种。秦汉之后,颜色词更多,东汉之前的颜色词达348例。颜色词如此之多,五色如何代表众多的色彩?
面对众多纷乱的色彩,将其归纳化、条理化是色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青、赤、黄、白、黑对所有的颜色进行归纳分类。
早在先秦时期,五色-青、赤、黄、白、黑就已涵盖所有的颜色词,成为众多颜色词的代表。《先秦色彩研究》梳理了先秦的127个颜色词,根据这些颜色词在经典中的注疏词义,非常明确可以将其区分为五大类,列表如下:
青碧、苍、蓝、葱、綦、缥、绿、緺、翠、青、駽、校
赤瑕、璊、騵、琼、朱、絑、祩、桋、绀、纁、红、绛、縓、爵、緅、炜、騢、驳、騂、骝、丹、彤、雘、赤、赨、赧、赪、赭、赫、糜、杜、赩(奭)、殷、蒨(茜)、旃、紫
黄缇、綟、驔、黄、黈、斢、𪎽、䵍、华、皇、黅、纯、绞
白瑳、芑、蘩、蕃、枌、皜、缟、縳、骆、的、駰、皅、皎、皦、皙、皤、皑、垩、貔、皫、杲、皭(潐)、翰、斯、思、颁、鹤、皓、素
黑玖、缁、骊、骓、驖、玄、玆、秬(𩰤)、黑、沃(䵳)、黯、黸、黬(黶)、𪒹、黥、黝、泑、黚(黔)、黦、涅、淄、儵、台(炱)、黧、獹、玷、鬒、黰、蝇、卢、玈、幽
汉魏时期的语言分类中,就形成了“五色”的明确分类方式。三国《广雅》对汉魏时期颜色词进行了整理,以青、赤、黄、白、黑归纳这一时期若干常见颜色词,将其一一纳入五色之下。《广雅》卷八《释器》:
碧、缥、绀、缲、绿、緅、葱、苍、青也;
丹、彤、朱、赩、纁、绛、騂、赪、赫、缇、赭、赤也;
斢、驔、黈、𪎽、䵍、黅、黄也;
皔、皛、皙、皢、皑、的、皏、皦、㓗、皭、白也;
黝、黦、黯、䵳、黶、黸、早、涅、元、儵、淄、墨、卢、黧、黬、黥、泑、黚(黔)、獹、鬒、黰、蝇、玈、黑也”。
现代学者张永言按照上古颜色词的词义,将上古348个颜色词归纳到五色(黑、白、赤、黄、青)大类下,然后依据其音义特点归入若干小类。张氏论文所收上古“黑”义词97例,“白”义词85例,“赤”义词59例,“黄”义词29例,“青”义词78例。
不难看出,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从语言上,它们以五大类的方式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众多色彩种类,这是广义上的“五色”。
除了广义的五色之外,还有狭义上的“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代表的五正色,五正色有着十分具体的色彩指向,据研究,先秦五正色以“雉”为染色标准。
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将色彩以“五”分类是不变的。
二、五色的形成
色彩以“五”为数并非从来如此,它是色彩的视觉识别到一定阶段并加以定型后的结果,也曾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一)色彩是逐渐被认识,并被区分的。
早期社会对色彩的认识,不同文明具有相似的特性,都与视觉感知中色彩的显明性有关,不同文明的人类最早认识的色彩是黑、红、白。学者凯保罗和麦克丹尼尔调查了几十种语言后,提出世界各种语言中颜色词出现的次序都遵循一条普遍规律,即所有语言都至少有黑白两个颜色词;如果一种语言有三个颜色词,第三个必是表示红色。
黑、红、白也是中国古代最早识别的色彩。在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中已经出现色彩识别的颜色词。有研究表明,商代的颜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颜色划分可能是在“白”和“勿”之间。“白”表示所有的亮色、浅色,其余深颜色和各种杂色都属于“勿”的范畴。
第二阶段:在“勿”中分离出“黑”,表示颜色谱中的另一个极限,然后又从“勿”中陆续分离出“红色(赤)”。“騂(红黄)”“戠(褐)”和“幽(黑红)”可能属于红色的范畴,红色是人类视觉经验中最深沉的颜色,它的波长比其他颜色都广泛。“赤”“騂”“戠”“幽”虽然都是红色,在甲骨文中还有语义的区别。它们都表示偏红色,但“赤”用来修饰马,“騂”、“戠”、“幽”用来修饰牛。事实上,这些词的区别可能是颜色的光度,而非色调。
第三阶段,“黄”被区分出来。在商代的色谱中,“黄”可能与土地的颜色有关。许慎《说文解字》:“黄,土色”。在甲骨文中,黄色动物用于祭祀四方神或土地神,“黄”常与“幽”形成对比。
在殷商甲骨文中,用来表示色彩的颜色词有五个,分别是:幽、黄、黑、白、赤。实际上,可以分为白、赤、黄、黑四类,甲骨文中的幽可以归入“黑”色大类, “黑”类中包括了黑色、绿色和蓝色。此时,还没有出现五色之一的青。
(二)“青”的出现
“青”在金文中就有出现,但并非作为颜色词使用。西周金文中,“青”字作颜色词的例子仍然很少。《墙盘》(西周晚期)有“青幽高祖”,学界一般把“青”读作“静”的假借字。“青”作颜色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中(“绿竹青青”),其年代约在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之间,“青”被纳入五色之中应该在春秋中期至春秋末期之间,这一时期的著作《老子》、《孙子兵法》都提到五色,如《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陈鼓应注:“五色,指青、赤、黄、白、黑”。《孙子兵法·势篇》:“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李荃曰:“五色,青、赤、黄、白、黑也”。
青的加入,使五色-青、赤、黄、白、黑成为常见颜色的代表。但此时的五色观念并未完全定型。直到“宇宙分类”的定型,“五色”作为所见色彩的分类,才开始定型。
三、宇宙五分
五色是对色彩的五类划分,是色彩识别的结果,色彩识别并非人天生的能力,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因此,不同文化中对色彩识别呈现了不同的结果。色彩识别实际上是色彩知识的结果,色彩知识对色彩视觉观看具有根本的规定性。
(一)宇宙万物的分类
五色来自色彩知识,这种知识是万物分类知识的具体化。是宇宙万物“分类”的一个缩影。
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情、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为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和排斥关系的基本知识。对事物以其种类加以区分是人类所共有的特点,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分类是古人对宇宙秩序化的一种需要,分类的目地在于更好的理解并把握宇宙万物。某种意义上,“分类”是宇宙的存在方式。
对人类早期活动的考察可以发现,世界各族的原始思维普遍存在着分类的观念。与现代 分类不同,古代人追求一种与外在世界一致的思想和秩序,即理解外在世界秩序的整齐的思想。他们按照观察和体验对宇宙进行感觉相似性的理解,并对其进行总体性的分类。法国学者爱弥儿·涂尔干和马塞尔·莫斯的《原始分类》一书中,他们考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种族的原始分类形式,认为:
“原始分类并没有简单地把事物安排在孤立的群体中,相反,这些群体相互间具有确定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单一的整体。而且像科学一样,这种体系还具有纯粹的思辨目的。它们的目标不是辅助行动,而是增进理解,使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明白易懂。”
中国古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按照自己的体验想象和观察,将复杂的万事万物区别为“类”,以总体的思维加以控制和把握。正如李泽厚所说:“如果不计细节,总的来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图把天文、地理、气象、季候、草木鸟兽、人事制度、法令政治以及形体精神等万事万物都纳入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并遵循普遍规律的 ‘类’别宇宙图示中,从总体角度加以认识和把握。”
分类思想一直延续,在汉代时形成“阴阳五行”的思想骨干。正如顾颉刚在《汉代学术史略》中所说:“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推究这种思想的原始,由于古人对宇宙间的事物发生了分类的要求。他们看见林林总总的东西,很想把繁复的现象化作简单,而得到了它们的主要原理与其主要成分,于是要分类。但他们的分类法与今日不同,今日用归纳法,把逐件个别的事物即异求同;他们用演绎法,先定一种公式而支配一切个别的事物。
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个社会并不会总采用单一的分类方式,分类体系本身也是由大量混同的体系,错综复杂的体系所组成。正如罗德尼·尼达姆在《原始分类》的英译本导言中所说:“在采用两种或更多种分类模式的社会中,即使它们是可以相互还原的,这也并不意味每一种分类就一定代表着社会范畴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二)先秦两汉时期的宇宙万物划分
先秦至两汉时期,处于理解、认识世界的需要,人们形成了多种的宇宙分类方式。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阴阳二分世界的方式。
殷商时期,商人形成了世界四分的方式。从殷墟卜辞可以看到,商人已经形成了四方和四方、四风的观念。“五”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只是一个数字,还不具有分类的特征。殷人的祭祀往往同颜色发生了关系,商人祭祀时对祭牲颜色的挑选。例如,商人用黄色的祭牲来祭祀四方,求雨止雨时专门占卜所用时祭牲是黑色还是白色,这可能因他们心目中的雨水跟黑色发生关系,四方神灵同时也是地祗的缘故。因此在殷商时期的四类颜色中的黄、黑可能因此与土地和水发生了关联,虽然此时“五行说”尚没有成形。
宇宙“五分”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宇宙分类方式。宇宙五分的表现形式有“五材”“五行”,最终以“五行”为定型。正如李泽厚所说:当时可能不止这一个“以数为五”的图式,似乎还有过“八”“六”“四”为数的结构图式。只是它们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就被“以数为五”的图式压垮了。
西周幽王时期已经出现了“五材”观念,世界由土、金、木、水、火五类组成。《国语·郑语》记载西周幽王时期的史伯答郑桓公讲到: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获杂,已成百物。”
春秋后期,人们认为世界的基本构成是“五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国大夫子罕:“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在“五材”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五行”观念。“五行”观念将世界万物被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最能说明“五行”观念得到普遍认同的,是《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所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蔡墨所说:“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五行”观念广泛流行的基础上,为了分类配位体系构成的需要,春秋后期出现了相当普遍的“尚五”现象。因此,味有“五味”,音有“五音”,色有“五色”,谷有“五谷”等等,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数字“五”相关。
春秋之前,色彩的识别与五行的发展是相互独立,并没有产生关联。
(三)五行五色的系统化
真正将宇宙万物进行五类划分进行全面系统化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人心盼望结束征战,形成统一、稳定的国家。思想上要求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学术上,各种思潮、学说、流派在相互辩难中逐渐出现了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新趋势。从传世典籍《荀子》到《吕氏春秋》,再到《淮南子》,再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这一趋势十分明显。
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就综合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派,将社会人事、天地自然纳入到一个总的系统中。《吕氏春秋·序意》:“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具体来说,就是将天地万物按照五行被划分为五大类,形成系统的五色、五方、五星、五兽、五音、五帝、五味等等。其中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色的白、青、黑、赤、黄。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其作用统辖时令、方向、神灵、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按照《吕氏春秋》、《礼记·月令》等文献的记载,五行与万物对应关系如下:
秦汉之际,随着统一王朝的出现,更加要求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董仲舒等人的“儒术”定为官方思想,后世影响极大。董仲舒的儒术并非先秦的原始儒家,既继承了《吕氏春秋·十二纪》融合各派的特点,又进一步综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诸派思想,形成了一个以五行系统论为宇宙图式基础的儒家学说。正如李泽厚所说:
“董仲舒的贡献就在于,他最明确地把儒家的基本理论(孔孟讲的仁义等等)与战国以来风行不衰的阴阳家的五行宇宙论,具体的配置安排起来,从而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家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
汉武帝之后,随着大一统思想的推广,五行系统论的宇宙分类方式得到广泛认可,涵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在:
其一,由于官方的认定,五行成为最重要的思想。
五行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国家祭祀、征战,就是婚姻择取吉日也和五行分不开。《史记·日者列传》:“臣为郎时,与太卜待诏为郎者同署,言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於五行者也。”
五行的思想也影响至今,正如顾颉刚所说:“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
既然五行成为最重要的思想,五行直接结果是宇宙万物五类划分,因此,色彩的五类划分也成为影响最大的色彩分类方式,形成所谓的“五色”。
其二,从根本上,董仲舒思想是一种以五行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为基础的学说。世间万物(包括色彩)通过五行次序来显示他的性格与功能,五行直接形成相生相克关系。《春秋繁露·五行对》:“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
这其中,包涵了五行五色的系统关系,也规定了五色与世间万物的系统关系。
综上所述:世间色彩多种多样,在宇宙“五分”的历史背景下,以五行与五色进行对应,将若干色彩分成五大类(包括广义和狭义),以五色-青、赤、黃、白、黑为代表,形成中国古代色彩的基本框架。
参考书目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全四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
[汉]刘熙:《释名》,中华书局2016年版
张永言:《上古汉语的“五色之名”兼及汉语和台语的关系》,《语文学论集》(增补本)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1-273页。
张永言:《上古汉语的“五色之名”兼及汉语和台语的关系》,《语文学论集》(增补本),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肖世孟:《先秦五正色考》,《2017中国传统色彩理论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版
伍铁平:《论颜色词及其模糊性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2期
[英]汪涛:《色彩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色彩含义探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杨逢彬:《关于殷墟甲骨刻辞的形容词》,《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
《殷人的色彩观念与五行说的形成与发展》载于艾兰、汪涛、范毓周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西周墙盘铭文笺释》,《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
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1999年版
肖世孟:《色彩对生活世界的塑造》,《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法]爱弥儿·涂尔干、马塞尔·莫斯,汲喆译:《原始分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李泽厚:《秦汉思想简议》,《中国古代思想简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法]爱弥儿·涂而干、马塞尔·莫斯著,汲喆译:《原始分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英]汪涛:《殷人的色彩观念与五行说的形成与发展》载于艾兰、汪涛、范毓周主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李泽厚:《秦汉思想简议》,《中国古代思想简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經註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李泽厚:《秦汉思想简议》,《中国古代思想简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顾颉刚:《五德始终下的政治和历史》,《古史辨》(第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清]苏舆撰,锺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
作者简介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五色考”主持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美术学院硕士,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代表著作《先秦色彩研究》。
素材来源 | 2019年第6期《美术观察》 、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
2019国际CMF设计大会
主题:溯本归源
时间:2019年10月
地点:深圳
规模:800+人
主办机构:国际CMF设计大会组委会
发起机构:国际CMF设计大会组委会、CMF设计军团、萨米设计研究、广州设计周、色哲色彩顾问
历届大会,来自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典、韩国等国家;华为、三星、小米、oppo、vivo、广汽、上汽、现代、本田、东风、大众、一汽、北汽、吉利、长安、美的、博世、西门子、科勒、格力、海尔、苏泊尔、TCL、创维、奥克斯、WGSN、Pantone、比亚迪、富士康、科思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围绕宏观设计思考、CMF、社会趋势、色彩、材料、工艺、图案纹理、CMF设计教育、CMF战略管理、CMF构建、CMF应用等进行专业探讨。
2019年CMF在广度与深度上继续延伸,CMF现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备深入研发实力与前瞻服务能力的重要特征。2019国际CMF设计大会主题为”溯本归源“,集结全球行业顶尖行业力量,拓展CMF的价值与意义。
2019国际CMF设计大会目前已正式开启预报名通道!时间截止到7月19日前。凡是在此时间段填写如下报名表单或加活动负责人廖小姐微信189 2521 8739(电话同微信)报名大会的朋友,均可在已有早鸟票优惠的门票基础上再立减200!
长按登记报名
或长按如下二维码加活动负责人廖小姐微信
往期国际CMF设计大会活动回顾,视频时长1分44秒,请放心观看~~
推荐阅读:
18926006016(马先生) 15019499516 (黄先生)
关于CMF设计军团:CMF行业第一平台,由Samy团长黄明富创办,致力于推动CMF行业发展,专注于CMF探索研究与分享传播。为主机厂提供CMF创意资源支持;为供应商提供精准业务对接;为高校提供CMF教学支持;为设计师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对CMF的践行与感知,详询可加军团微信:CMFDESIGN999(请备注姓名、需求)
为探索CMF深度与广度,提升行业水平,军团邀请到:
海尔、美的、格力、西门子、奥克斯、小天鹅、海信、康佳、TCL、松下、奥马、长虹、飞利浦、创维、莱克、科沃斯、苏泊尔、史密斯、美菱、九阳、海派、仁宝、罗技、华硕;Apple、华为、小米、三星、OPPO、联想、中兴、vivo、酷派、魅族、乐视、Motorola、传音、努比亚、奇酷360、一加、美图;微软、intel;宝马、大众、广汽、北汽、上汽、一汽、长安、长城、吉利、海马、江淮、比亚迪、奇瑞、现代、中车、陕汽、东风、潍柴、蔚来、泛亚、小鹏、宝沃、伊狄达、开云、同捷科技;佳普、老板、正大、模德、奥普、樱花、欧普、欧派、顾家、华帝;杜邦、库尔兹、巴斯夫、陶氏、PPG、苏威、阿克苏诺贝尔、3M、艾文德、LG;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院、天津科技、天津工业、广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理工、浙江工业、中国地质、南京理工、南京航空航天、北京理工、西南交通、广东工业、华南理工、华南工业、华南农业、安徽农业、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色彩设计研究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色彩中心、爱色丽&潘通、丽华创新制造、江南大学&卡秀堡辉联合创新实验室、荣格、YANG DESIGN等诸多业界同仁,分别来自家电、3C、汽车、家居、资源方、学术界、第三方平台、设计企业等,共同探索CMF,助力行业发展。
用心研究分享
设计、材料、工艺、趋势、文稿、资讯
CMF设计军团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对于行业的个人看法,作为分享交流。本文引用的图文、数据等其它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用于学习之用。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需转载,请与军团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购买CMF工具,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