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叶檀:这个城市一周六块地无一成交 开发商直接懵圈了

2017-10-25 叶檀 识时务者为俊杰

文/叶檀 ☞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房地产市场温水煮青蛙似的下行,已进入第二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9月,房地产数据下行,每个月丁点下行,房地产已经退潮,不过,还没有到完全退潮的时候。

9月,70个大中城市中15个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从环比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全部下降或持平;从同比看,涨幅均继续回落,回落幅度在1.8至8.8个百分点之间。

一线城市受到控制最严厉,房价下行。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降0.2%。

二线城市趋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三线城市成热点。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和0.3%,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

一波一波的去库存,从一线去到三四线。

长假之后,成交量回暖,但同比变冷。

去化率挺高。按照中指数据,从9月25日到10月8日这两周,一线城市开盘平均去化率为58%,这两周深圳没有楼房开盘,二线城市平均去化率为96%。

但看看同比就很吓人。从10月16日到22日这一周,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1.5%,同比大跌41.4%。

2017年第1到第42周,重庆、上海、武汉成交面积稳居前三。除重庆外,监测的重点城市成交均下降,南京下降最快,54.21%,深圳、北京、杭州降幅均超过45%。

这并不意味着房价会大幅下降,备案决定了推向市场的速度和价格。房价尽在掌控。

房地产市场按照政策在走,非常听话,去库存,稳健。

今年前八个月去库存数据亮瞎我们的钛合金眼。

1到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985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增速比1至7月回落1.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78096亿元,增长17.2%,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9.85亿平方米是同期历史最高纪录,8月单月销售面积1.2亿平方米环比上涨4.3%,全年将刷新历史纪录。销售额方面,7.8万亿元也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

楼市库存降至近年来最低。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352万平方米,比7月末减少1144万平方米,已降至2015年来新低,仅略高于2014年末商品房62169万平方米的待售面积。

如果按照8月单月1.2亿平方米的成交面积计算,当前全国楼市的库存消化周期为5.1个月,库存压力大减。

有的城市还在抢房,而房地产市场开始下雨,开发商在土地市场旁观。

中指院数据,10月16日到22日,北京朝阳、大兴、房山、海淀、平谷、顺义推出6块地块,起拍总交188亿元,但无一宗成交。在此前的10月11号,还有地块竞拍成功。

这很容易理解,土地拍卖附加条件越来越多,去年年底万科拍到了开发商100%自持土地70年,不得对外出售房源,其他开发商正在掂量万科拿烫手的山芋怎么办。

今年8月,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的通知,集体土地是什么价格?拍卖市场是什么价格?13个试点城市以后土地市场变数极大,其中就包括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厦门、郑州、武汉、广州、佛山、肇庆、成都。

建房少了,拍地少了,库存量不可能上升,2018年GDP将受到考验。

接下来房地产市场主要是租赁、共有产权房等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那有两个办法,一是动用公积金,变成中国版的房贷美,向美国学习。二是建立租赁房的房地产信托,以租金为产品,还允许上市,就解决了。内地跟香港一样。

但这样一来,房地产以前的港式市场化也就彻底转向了。

俊杰评论:基本上经历过前面几次调控之后,聪明如开发商也是知道退避三舍,特别是现在政治风向这么明确的情况下。地产商是商人拿了地都是要赚钱的,不赚钱的地打死也不会拿。看看之前地王遇到调控都是什么下场?


地王频出!其实都在赔本!

8月17日,上海拍出一宗新地王,起拍总价高达46亿元,可售面积楼面价14.3万/平,创下了中国土地成交历史上最贵的地王纪录,保守估计未来卖到17万/平才能保本。在堪称“地王制造年”的2016年,在地王纪录频频被刷新的趋势下,上海这宗破纪录的地王,既让人感到震惊,有似乎合情合理。

  2016年,有点实力的房企都一股脑去抢地了。一线城市不够,就去二线抢。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截止到目前,全国成交金额超过10亿元的地块已达到300宗,溢价率超过100%的地块为150宗。随着出现的地王越来越多,拿了地王的房企面临的风险也与日俱增。产品入市后价位多少?低了成本收不回来,高了购房者会不会买账。不要被拿地王的房企的土豪做派所迷惑,很多房企拿了地王后,走入了尴尬的境地。

  广州10个地王只有两个赚回地价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无论是楼市还是土地市场,发展都是比较温和的,房价上涨比较合理,房企在广州的拿地也不是很激进。但这样的情况下,2012年-2014年间入市的10宗代表性地王,只有两宗地块赚回了地价。2014年,中海斥资115亿元在广钢新城拿下两幅地王,至今仅取得32.4亿元的销售额,佳兆业2013年拿下的开发区地王总价约为45.6亿元,目前只销售了7.62亿元。据悉,这些地王在产品入市后,去化周期普遍都超过20个月,销售压力较大。

  豪掷88亿元拿地 金地股价三天跌7%

  7月27日,上海出让浦东新区祝桥镇中心镇区核心区G-10地块。经过583轮举牌后,金地集团击败融创中国、平安不动产、龙湖地产等22名竞拍对手后,以88亿元总价摘得,溢价率为286%。在当时,这宗地块成为上海的总价地王。

  然而随后,自7月27日至8月1日,金地股价累计下跌7.20%,股价创下了2015年8月14日以来新低,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17%。据业内分析,此宗地块楼面价较高,将加大金地的执行风险,随之也加大了金地的负面信用影响。可见,地王的代价是苦涩的,甚至与房企规模无关。像金地这样的大牌房企,一宗地王造成了短期股价的下跌,对其他一股脑抢地王的房企,未偿不是一个预警。

  花350亿当了7次地王 只能为银行打工了

  有些开发商在拿地的时候财大气粗,但拿了地之后的苦果,也只能自己吞。这不,信达地产目前正在为地王的头衔买单。2015年以来,信达这家房企,在全国各地拿了9宗地块,其中7宗是地王,金额高达350亿元。而据悉信达地产账面现金只有59.2亿元,这350亿元的买地钱哪里来的?

  这也是信达目前面临的境况——为银行打工还钱。为了完成制定的“加大力度布局一二线城市”的战略规划,借钱也要拿地!然而,借钱越多,利息也就越多,净利润也就会随之减少。由于债权融资剧增,信达地产资产负债率已达85.6%,可能将来信达买房子赚的钱,大部分都会用来还给银行吧。



  房企斩获地王后,面临尴尬境地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地王不乏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的地块,更有很多都是被大牌房企拿下。那么,大规模的拿地王是否是房企激进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否该被适当规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