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债务-通缩,还是债务-通胀?

2017-10-25 伍戈 识时务者为俊杰

摘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面临着债务高企与通货紧缩的困境。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似乎打破了这种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甚至呈现出债务和通胀同向增长的趋势。

本文作者为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等,原文标题《债务-通缩,还是债务-通胀?》

核心观点:

1、2012年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面临债务高企与通货紧缩的困境,债务-通缩之间还存在不断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趋势。然而2016年下半年以来,尽管中国整体债务率仍在攀升,但随着PPI转正和攀升,债务-通缩恶性循环似已被打破,甚至呈现债务-通胀同方向变化趋势。那么,高债务究竟导致通缩还是通胀,未来又将如何演进?这些都关乎宏观大势的科学研判。

2、长期来看,债务高企引致通货紧缩的机理客观存在。债务的长期累积一方面意味着借款者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随着资本回报率的边际递减,势必减少其投资或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基于对借款者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及高债务不可持续的担心,银行等贷款者往往收紧放款条件从而抑制融资需求,通货紧缩油然而生。诸多国际案例和理论都充分说明上述债务-通缩机理。

3、尽管如此,短期来看,债务高企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特别是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政策利率的降低和货币信贷的放松可能促使微观主体进一步增加债务杠杆,投资、消费出现短期“脉冲式”增长,社会信用的扩张引致价格水平上升。此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债务短期高企和物价上涨并存。实证上,如果将债务短期增速从长期趋势中分离出来后,我们可以发现短期内的这种债务-通胀机制。

4、展望未来,中国的高债务状况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债务水平或仍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长期来看,中国的债务-通缩风险依然不容小觑,通缩阴影的彻底摆脱取决于未来债务杠杆的去化程度。短期来看,基于过去半年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及房地产调控等的综合作用,中国的债务短期增速已呈现边际放缓迹象,这将对未来半年的PPI等价格产生滞后的下行压力。

正文: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中国是债务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BIS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率(Credit to Non-financial Private Sector,具体指居民与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之和,其中,中国非金融企业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已达210.6%。该值远高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率平均水平,与日本90年代债务历史最高点持平,也高于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历史最高点。不少国际组织多次提醒中国的高债务或引致严重的经济金融问题。

图1: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率近年来快速攀升

数据来源:BIS,华融证券整理


图2: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率远高于世界各国(2017Q1)

数据来源:BIS,华融证券整理


事实上,2012年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面临着债务高企与通货紧缩的困境,并且债务-通缩之间还存在不断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趋势。然而2016年下半年以来,尽管中国整体债务率仍在攀升,但随着PPI转正和攀升,债务-通缩恶性循环似已被打破,甚至呈现债务-通胀同方向变化趋势。那么,高债务究竟导致通缩还是通胀,未来又将如何演进?这些都关乎宏观大势的科学研判。

一、债务-通缩,还是债务-通胀:区分长短期的重要性

为了简化,本文暂时没有考虑政府债务,而是聚焦于非金融部门(含企业和居民)债务及其对价格的影响。经典债务理论如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伯南克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和辜朝明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的研究范畴均聚焦非金融部门债务问题。其实,政府债务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通胀效应往往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对各国历史数据的观察,我们的一个有趣发现在于,高债务对于物价的长短期影响是有区别的。国别横截面数据表明,债务长期趋势和债务短期波动与通胀率的关系截然相反。具体地,从长期趋势来看,债务率与通胀率整体呈现反方向关系,即高债务国家普遍通胀水平较低,甚至发生通缩(图3);而从短期波动来看,债务率的短期增速与通胀率整体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债务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其通胀率也相对较高(图4)。

图3:长期的债务-通缩关系

数据来源:IMF,华融证券整理


图4:短期的债务-通胀关系

数据来源:IMF,华融证券整理


注:1、本文选用PPI作为通胀的衡量指标,主要原因在于该指标与非金融企业的行为更加密切。从趋势来看,PPI与CPI走势也基本一致;2、图3中各散点代表各国非金融部门债务率水平与PPI同比增速的关系(取2010-2016年的均值);图4各散点代表同期各国非金融部门债务率增速与PPI同比增速的关系(取2010-2016年的均值);3、样本包含IMF数据库中债务与通胀数据完整的64个国家。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的债务问题及其宏观影响,我们选用数据可得且与中国现状有些类似的日本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上述债务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对通胀的影响不一致的讨论,我们用HP滤波的方法将中日非金融部门(含非金融企业和居民)债务率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我们发现,趋势项和周期项都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其中,趋势项代表债务的长期变化趋势,其持续周期约30-50年;而周期项代表债务实际值偏离其趋势的短期波动,其持续周期大约5-10年。可以看出,日本已经历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长债务周期,而中国的长债务周期在过去20年都处于上升阶段。下面我们将分别基于长期和短期两种视角,分别研究债务与通胀之间的关联。

图5:日本债务周期的长短期分解

数据来源:BIS,华融证券整理


图6:中国债务周期的长短期分解

数据来源:BIS,华融证券整理


二、长期视角:债务高企引致通货紧缩

长期债务高企引致通货紧缩的机理客观存在。债务的长期累积一方面意味着借款者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随着资本回报率的边际递减,势必减少其投资或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基于对借款者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及高债务不可持续的担心,银行等贷款者往往收紧放款条件从而抑制融资需求,通货紧缩油然而生。诸多国际案例和理论都充分说明上述债务-通缩机理。下面我们进一步地以日本为例,从长债务周期的演进路径切入,分析从长期来看高债务是如何导致通缩的。具体地:

图7:日本经历了长债务周期的三个阶段

资料来源:Wind、BIS,华融证券整理


图8:中国仍处于长债务周期第二阶段

资料来源:Wind、BIS,华融证券整理


阶段1:加债务-通胀阶段。该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债务率虽然处于上升区间,但绝对水平较低,通胀中枢处在通胀区间。日本60年代至80年代底以制造业为龙头的经济快速发展,由于资本存量较低和资本回报率高,企业部门有动力通过增加债务扩大投资。因此债务不断累积但处于良性区间,旺盛的需求使得通胀中枢保持高位。尽管70年代全球石油危机对日本当时通胀走高有较大影响,但从趋势上看,日本于60年代通胀中枢就已处于上升通道(即使无石油危机影响,日本通胀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阶段2:高债务-通缩阶段。该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债务率绝对水平高企,PPI中枢回落并长期处于通缩区间。随着资本边际回报率下行,日本企业被动加债务以延缓其利润率下行,80年代末日本私人部门债务率超过160%。随后市场开始怀疑以高债务所支持的总需求能否持续,通缩预期逐渐形成。90年代初资产泡沫破灭后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继续恶化,私人部门债务开始去化,通缩预期进一步强化。

阶段3:去化债务-再通胀阶段。该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债务水平继续去化至较低水平后,通缩预期开始被打破,通胀中枢随之上升。经历了漫长的调整后,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开始好转,私人部门债务率逐步去化到合理区间,2002年开始日本通胀上行并摆脱通缩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尽管日本短暂重回通缩,但长期通胀的中枢仍处在正通胀区间。

与日本相比,中国目前正处于长债务周期的第二阶段,高债务下的通缩压力并未彻底消除。从1998年至2011年,中国经历了长债务周期第一阶段,这与日本60年代至80年代末类似(限于BIS数据的有限性,我们对于中国长债务周期研究起点为1996年。但我们推断,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以来中国可能就进入了长债务周期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债务率不断上行,但仍处在较低水平。其加债务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及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激发了微观主体的乐观情绪以及加杠杆冲动,通胀中枢也不断上行。但2011年后,由于前期刺激政策引致的产能过剩日益突出,通缩预期加强,PPI中枢迅速下行并加入为负的通缩区间,中国经济进入长债务周期第二阶段(这与日本90年代初较为类似)。有趣的是,中国也是在非金融部门债务率到达160%后出现价格中枢快速下行及通缩的,该阀值与日本当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三、短期视角:债务高企引致通货膨胀

短期内债务高企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特别是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政策利率的降低和货币信贷的放松可能促使微观主体进一步增加债务杠杆,投资、消费出现短期“脉冲式”增长,社会信用的扩张引致价格水平的上升。此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债务高企和物价上涨并存。实证上,如果将债务短期增速从长期趋势中分离出来后,我们可以发现短期内的这种债务-通胀机制(图9和图10)。

图9:日本短期的债务-通胀关系

资料来源:Wind、BIS,华融证券整理


图10:中国短期的债务-通胀关系

资料来源:Wind、BIS,华融证券整理


注:作为稳健性检验,我们也研究了中国加入政府债务的短债务周期与PPI的关系,发现结果基本不变。

从日本的历史数据来看,其债务的短期增速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同步性整体上较为显著。尤其是在日本陷入债务-通缩循环之前,以及走出债务-通缩循环之后,其债务短期增速与PPI增速之间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通缩时期,债务短期增速与PPI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这可能是因为在此期间企业发生了资产负债表衰退,即企业信贷的需求不再由投资需求驱动,而是根据还债需要来决定,债务及其信用的扩张与价格之间的传统关联由此出现异化)。

从中国的可得数据来看,其债务的短期增速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同步性更为显著。由图10可以看出,非金融部门债务率的周期项(滞后三季度)与PPI增速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性。因此,短期内债务的高企是中国PPI等价格的重要驱动因素。当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能对国内PPI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短债务周期对PPI的影响比大宗商品价格更有先导效果且更加显著(具体地,短期债务波动和大宗商品价格对中国PPI均存在解释力,但短期债务波动能提前4期对PPI产生影响且系数更大,而大宗商品价格只是即期对PPI产生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供给侧改革对本轮PPI上涨的贡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基于历史数据规律,我们认为,即使没有供给侧改革的冲击,前期短债务周期触底反弹也将带来本轮再通胀的回升。事实上,供给侧改革与短债务周期反弹共振,共同推动了本轮PPI的强势反弹。

四、展望未来:债务-通缩,还是债务-通胀?

(一)长期:高债务水平使得未来债务-通缩压力犹存

展望未来,中国的高债务状况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债务绝对水平或仍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长期来看,中国的债务-通缩风险依然不容小觑,通缩阴影的彻底摆脱取决于未来债务杠杆的去化程度及方式。为了简化,我们预测未来债务长期走势的两种场景及其对价格的影响如下:

场景1:如果债务率未来迅速触顶后随即开始债务去化,那么中国将较快进入长债务周期的第三阶段,即随着债务的较快去化,PPI增速中枢将会较快触底抬升。

场景2:如果债务率在未来相对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攀升,中国将长期处于长债务周期第二阶段,即由于债务率的绝对水平仍在增加, PPI增速中枢上升将会十分缓慢。

图11:债务去化将有助于价格中枢抬升

资料来源:华融证券整理


图12:持续债务加杠杆将拉长通缩时间

资料来源:华融证券整理


从现实来看,中国债务绝对水平高企的状况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无论保持在长债务周期第二阶段,还是即将进入第三阶段,未来中国经济仍将受到一定程度潜在通缩压力的掣肘。

(二)短期:债务增速放缓将对未来PPI产生下行压力

短期来看,基于过去半年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及房地产调控等的综合作用,中国的债务短期增速已呈现边际放缓迹象,这将对未来半年的PPI等价格产生滞后的下行压力。具体地,短债务周期已于2016年下半年后至2017年上半年处于下行周期,考虑到3季度的时滞,这将对2017年第4季度至2018年第1季度PPI产生下行压力。

图13:债务短期增速放缓对未来PPI产生向下压力

数据来源:Wind、BIS,华融证券整理


五、基本结论与启示

一是通过对各国历史数据的观察我们发现,债务对于物价的长短期影响是不一致的。具体地,从长期趋势来看,债务率水平与通胀率整体呈现反方向关系,即高债务国家普遍通胀水平较低,甚至发生通缩;而从短期波动来看,债务率的变动与通胀率整体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债务短期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其通胀率也相对较高。

二是长期来看,债务高企引致通货紧缩的机理客观存在。债务的长期累积一方面意味着借款者还本付息的压力增大,随着资本回报率的边际递减,势必减少其投资或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基于对借款者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及高债务不可持续的担心,银行等贷款者往往收紧放款条件从而抑制融资需求,通货紧缩油然而生。

三是短期来看,债务高企引发通货膨胀的机理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政策利率的降低和货币信贷的放松可能促使微观主体进一步增加债务杠杆,投资、消费出现短期“脉冲式”增长,社会信用的扩张引致价格水平的上升。实证上,如果将债务短期增速从长期趋势中分离出来后,我们可以发现短期内的这种债务-通胀机制。

四是展望未来,中国的高债务状况短期内难以迅速改变,债务水平或仍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长期来看,中国的债务-通缩风险不容小觑,通缩阴影的彻底摆脱取决于未来债务杠杆的去化程度。短期来看,基于过去半年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及房地产调控等的综合作用,债务短期增速已呈现边际放缓迹象,这将对未来半年的PPI产生滞后的下行压力。


只要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欢迎投稿入驻华尔街见闻名家专栏,联系邮箱:zhuanlan@wallstreetcn.com


俊杰评论:对于现在这么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国这么大发展这么不均衡,很难简单用一种状态来描述,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工业品通胀,资产通缩,大城市通胀,小城市通缩。我们看看政府到底怎么看待通胀通缩。


一文读懂通胀和通缩 为什么通缩百姓爱政府厌?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活动中常见现象。现在,欧元区和日本就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就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可以让你的钱更值钱,但通货紧缩的情况并不多见,也不会像通货膨胀那样严重。在欧元区,假设在2015年4月买一件商品需要1000欧元,到2016年4月买这件商品只需要998欧元。

通货膨胀可以让你的财富化为乌有。在津巴布韦,如果在1980年有10亿津元那是一笔巨资,当时可以兑换14.1亿美元;但这10亿津元到2009年1月1日只能兑换1000万亿分之一美元。

严格地说,纸币不算作是财富,因为纸币的购买力会不断发生变化,甚至会变成废纸,这是因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缘故。

本文就分析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怎样影响居民的生活。

1 通货就是在一国流通的货币

在讨论通货紧缩(简称“通缩”)和通货膨胀(简称“通胀”)前,我们先看看“通货”是个啥东西。

“通货”就是“流通货币”的简称。各国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本国的通货。例如,中国的通货是人民币,美国的通货是美元,英国的通货是英镑。也有的国家把外国货币作为自己的通货,如津巴布韦自己的货币体系崩溃后,就把美元、南非兰特、欧元、英镑和博茨瓦纳普拉这五种货币同时作为自己的通货。巴拿马更简便,直接把美元作为自己的通货,虽然自己也发行巴波亚,但巴波亚与美元等值兑换,发行巴波亚这种货币似乎多此一举,所以,在巴拿马常见的通货就是美元。

对加入某一货币联盟的国家来说,联盟货币就是自己的通货。例如,有19个欧盟国家和6个非欧盟国家把欧元作为自己的通货;8个非洲国家把西非法郎作为自己的通货;6个非洲国家把中非法郎作为自己的通货。

2 通胀率小于零就是通缩,物价下跌

我们经常听说和谈论的是通胀,很少听说和谈论通缩,这是因为通缩发生的几率很小。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通缩会阻滞经济增长,增加失业。所以,政府不希望发生通缩,一旦有通缩的苗头,政府就开动印钞机印票子,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抑制住了通缩。

当然,我们说“印票子”是增加货币供应量的通俗说法,央行即使不印票子,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和出售债券或票据同样可调节货币供应量。

通缩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经济萧条,百姓赚钱不容易,巴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人们舍不得花钱,消费疲软,很多商品便卖不出去,企业为了回款只有降价销售,导致物价持续下跌或长时间在低价位运行。

目前,欧元区、日本、丹麦、瑞典、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出现了通缩,这才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或隔夜存款利率下调为负,试图增加货币供给量。

通缩的程度就用通胀率来表达,如果不是专业统计部门的精确计算,我们可以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看作通胀率。通胀率小于零就是通缩;通胀率等于零则表示物价稳定不变;通胀率大于零就是通胀。

欧元流通后,第一次通缩发生在2009年6至10月;2014年12月起再次出现连续4个月的通缩;在随后的5个月里虽摆脱了通缩,但通胀率也仅在0%到0.3%之间;到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再现通缩,2月份的通胀率为-0.2%,3月份回升到零,到4月再度出现通缩,通胀率为-0.2%。

也许有读者会问:既然发生了通缩,为什么不开动印钞机印票子呢?要知道,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印钞控制相当严格,因为货币如猛虎,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一旦票子印多了造成恶性通胀,央行的很多货币工具就会失灵,这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

3 通缩相当于涨薪,让你手里的钱更值钱

居民希望通缩,因为通缩意味着物价下跌,让你手里的钱更值钱。

假如今年通胀率是-10%,年初面包价格是10元一个,年末面包的价格就是9元一个。如果你的月薪是2700元,一个月的工资在年初能买270个面包,因为通缩,到年末,你的月薪就能买300个面包。

从这例子可以看出,通缩着实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给居民带来实惠,即使工资维持不变,通缩相当于给你增加了300元的工资,购买力提高了11.1%。可见,在通缩情况下,货币购买力的增幅略大于通胀率的绝对值。

4 通胀率大于零就是通胀,物价上涨

我们接着来看看通胀是如何让钱贬值的。

假如今年通胀率是10%,年初面包价格是10元一个,年末面包的价格就是11元一个。如果你的月薪是2700元,一个月的工资在年初能买270个面包,因为通胀,到年末,你的月薪就只能买245.5个面包。

如果工资维持不变,通胀就相当于给你减少了245元的工资,购买力下降了9.1%。可见,在通胀情况下,货币购买力的降幅略小于通胀率。

5 通胀的外因就是“票子印多了”

毫无疑问,通胀就是货币现象,用百姓的话说就是“钱毛了”、“票子印多了”。

货币供应的增加量应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一般来讲,货币供应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会出现通胀;反之,货币供应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就会出现通缩。

需要说明一下,虽然从理论上讲物价上涨需求减少,物价下跌需求增加,但市场上有时会出现“吉芬商品”,即物价上涨需求反而也跟着增长。例如,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大地震造成放射性污染,中国居民抢购食盐,食盐价格由平时的一袋1元多瞬间涨到10元,好多商店还卖断货。此时的食盐就成了“吉芬商品”,价格越涨,人们越抢。这不是因为生产食盐的成本增加了,也不是因为食盐更稀缺了,而是因为人们对食盐价格上涨的心理恐慌造成抢购,价格因哄抢被抬高了。

房价也是如此,如果里面的投机炒作成分过大,人们认为房价只会涨不会跌,这就造成一种心理恐慌,担心以后房价还会涨,便抢购住房,把儿子、孙子的房子都给买下了。这时的房子也成了“吉芬商品”。

但吉芬现象是极少数商品的短期行为,它在CPI里的比重很小,不会影响到货币供应与物价之间的一般规律。

6 脱离了金本位的纸币更容易通胀

上面说的“票子印多了”是通胀的外因,之所以票子能印多,是因为纸币的制造成本太低了,可以忽略不计,需要多少钱就可以印出多少钞票来。

如果用贵金属作货币,由于贵金属的稀有性,其产量相对稳定,供应量不会突然增多,需要钱时也不能立刻从地下挖出黄金来,一般就排除了用贵金属作货币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除非有关方面作弊,减少铸币的重量或降低铸币的成色。

当然,在金本位下,就算以纸币作通货,也不会出现“票子印多了”的现象,因为此时的纸币就是纸黄金,要印钞票必须增加黄金储备,不然就无法印出钞票来。瑞士在1999年放弃金本位后,世界再也没有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了。

所以说,通胀的内因是货币的材质——纸。失去金本位的纸币就是政府的信用凭证,它失去了货币的内在价值,它仅保留了货币的交换价值。由于信用纸币无任何抵押物,政府让它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

7 通胀的本质就是征税

假如你今天为别人提供5个小时的劳务获得100元的报酬,你拿到的一张百元钞票其实就是信用凭证,将来你可以用它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但这张钞票将来能换回多少商品或服务,这就看通胀率了。由于这张钞票是央行发行出来的,央行就把发行的货币计入自己的负债,所以说,央行是货币持有人的最后债主。

由于通胀,假定10年后5个小时的劳务报酬是500元,你现在为别人劳动5个小时拿到的100元,10年后如果你需要别人为你提供劳务,这100元只能支付1个小时的劳务报酬,你的财富缩水了80%。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人们努力工作,省吃俭用,想积蓄一笔养老钱,但通胀会吞噬你的劳动果实,让你的这笔财富缩水。

政府的任何支出基本上都来自百姓的纳税,许多国家的征税权被议会牢牢控制,政府增税难度非常大,有时为增加一项税或调整税率要辩论几年。美国政府一直想推出增值税,但辩论了几十年也没推出来。最近一次,美国参议院对增值税动议进行无约束力的投票,85票反对征收增值税,赞成票只有13票。因为增值税虽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实际掏钱纳税的是消费者,这会加重低收入者的税负。

如果政府绕开议会向央行借钱,这就是货币的财政发行,央行这只右手印钞票,然后交给政府这只左手去花。印的票子被政府花出去,由于货币乘数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数倍于新印的钞票,通货的突然增多,而物品和服务却没有相应增加,根据上文的分析,这必然会爆发通胀。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筹集战争经费发行了巨量国债,战后,加之战败赔款,德国政府只有靠印钞偿还国债,由此爆发了恶性通货膨胀,仅1923年一年,物价就上涨了4.5亿倍,人们取暖、煮饭不用劈柴,就用钞票,因为用钞票换来的劈柴还没有钞票本身耐烧。

现在读者应该明白了,德国当时的通胀,对政府最有利,这样,政府就可以轻松地卸掉债务。像德国,当年借给政府4.5亿元可以购买一家大公司,但后来政府还给你的4.5亿元只能买一个面包。

所以,很多国家干脆就把通胀叫“通胀税”,如果通胀率是10%,就相当于对个人收入增加了10%的税。

8 通胀把能源大国经济压垮

委内瑞拉是世界能源大国,石油储量世界第一,天然气储量世界第八,煤炭储量90亿吨,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全国电力供应主要来自水电。自然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竟被通胀把经济压垮。

当年,委内瑞拉政府提出很多庞大的发展规划,通过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货币,于是,政府就大量印钞,引发通货膨胀。2008年1月1日,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委内瑞拉实行货币改革,发行强势玻利瓦尔替换玻利瓦尔,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率是1‥1000,即过去辛苦劳动积攒的1000玻利瓦尔现在仅值1强势玻利瓦尔。

但货币改革未能阻止通胀继续。居民不信任本币,兑换美元,政府开始外汇管制,企业必须把外汇上交央行。企业没有外汇就无法进口商品,而委内瑞拉居民的日常消费品又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减少必然造成商品供应短缺。即使有的企业通过黑市搞到外汇进口商品,但通胀也把贸易利润给吃掉,没人会冒险从事无利可图的国际贸易。进口商品稀缺又推高了物价,造成恶性循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4月预测,委内瑞拉今年的通胀率为481%,2017年将达到1642%。

现在,委内瑞拉的水、电、大米、面粉、牛奶、面包、啤酒、卫生纸等商品都要凭带有指纹信息的供应卡定量供应,食品和生活用品短缺率高达90%,药品短缺率高达80%,导致疥疮、疟疾、痢疾、阿米巴病等多种疾病发病率蹿升。

委内瑞拉2016年4月26日宣布,为应对电力供应短缺,所有公务员每周工作两天(星期一和星期二),中小学上四天课(星期一至星期四)。

通胀导致的物资匮乏,让委内瑞拉印钞的原料也没有了。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一直拖欠外国公司的印钞费用,委内瑞拉恐怕将来连钞票都印不出来了,那时本国货币体系必然崩溃,而只能流通美元等外币。

9 通胀导致货币体系崩溃

津巴布韦1980年独立时其经济水平仅次于南非,被誉为南部非洲的粮仓。津巴布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铂矿储备,2006年还发现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发现的最大钻石矿。

由于政策失误,到2005年,津巴布韦人均购买力倒退到了50年前的1953年。

国民经济日渐萧条,但政府开支却逐年增加,2007年,政府支出占GDP总量的67%。由于政府无法再从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百姓那里征税,便开动印钞机狂印钞票。

1980年发行第一套津巴布韦币时,当年的通胀率为7%。后来发生了恶性通胀,政府不得不于2006年8月1日发行第二套津巴布韦币。

根据研究机构的估算,2008年11月津巴布韦的通胀率为79600000000%。2009年2月2日又发行了第四套津巴布韦币,一张钞票的面值印到了100万亿元,第四套1津元兑1万亿第三套津元。

2009年4月12日,津巴布韦宣布停止使用津巴布韦币,政府记账货币改用美元,现在流通货币有美元、南非兰特、欧元、英镑、博茨瓦纳普拉、澳大利亚元、印度卢比、日元和人民币。

一些国家的民意调查显示,在众多经济事件和社会现象中,民众最反感的就是通胀。所以说,物价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物价稳定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为此,很多国家央行把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例如,欧美等多数国家把通胀率锚定在2%上,新西兰规定中央银行的唯一目标就是稳定物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