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比特币到“美联储币”,究竟还有多远?

2017-10-25 华尔街见闻 识时务者为俊杰

摘要:摩根大通认为,比特币币值波动巨大,难成交易媒介。而“美联储币”则可由美联储控制供应量,与美元币值保持1:1,让日常使用成为可能。但“美联储币”会严重挑战现有金融体系,距离成为现实仍然遥远。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张家伟。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美联储体系部分人士对“美联储币”(Fedcoin)的思考,引发市场对央行发行虚拟货币的高度关注。不过在摩根大通看来,“美联储币”的发行面临着诸多障碍,距离成为现实仍然遥远。

央行发行虚拟货币的设想之所以让人关注,是因为比特币问世之后,其背后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令全球金融机构振奋不已,近期甚至连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典央行的经济学家,都开始探讨央行发行虚拟货币的可行性。

摩根大通认为,从比特币本身来看,其供应受限于预先设定的规则,发行量无法根据货币供应曲线进行调整,因此币值波动巨大,导致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并不认同比特币能成为交易媒介以及记账单位。

而如果由央行自己发行虚拟货币,并且对发行量予以控制,保持虚拟货币与本币币值的比例为1:1,那么其相对于一篮子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就相对稳定,也更便于在日常交易中使用。

“美联储币”要如何发行?

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币”如果发行,也要和美元币值保持1:1,其发行必须要经过两步:

第一步,允许非银行(企业以及个人)直接在美联储处持有账户,让他们能够直接拥有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债权。

第二步,对于这些债权之间的交易,允许他们基于“点对点”的模式进行清算和结算,对比特币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加以利用。

摩根大通认为,虽然简单来看只有两步,但是每一步都充满着争议,如果要付诸实施,都需要美国国会的通过,而从目前来看,可能性都不高。

对现行体系的挑战

摩根大通认为,上述两步中,第一步给企业及个人享受狭义银行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这对于金融中介机构而言影响重大且有很大争议;第二步则会引发关于中心化的清算结算机构是否应该保留,以及“美联储币”是否保持匿名特征的问题。

具体来看,如果第一步成为现实,企业和个人将能够直接拥有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债权,那么他们的储蓄就有很强的动力从商业银行体系转移到“美联储币”。这是因为,即便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拥有保险,其安全性也难敌人们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债权。

此外,如果“美联储币”还向持有者支付利息,那么这种储蓄搬家的动力会更强。

摩根大通认为,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也就意味着美联储利用其资产负债表创造了一个“狭义银行”,其负债端是企业和个人的储蓄,资产端则仅有高安全性、高流动资产。这对于现行银行体系将带来极大的冲击,美国国会势必要谨慎考虑。

对于上述第二步来说,摩根大通认为,现行的银行间支付体系已经运行的非常好,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体系也基本上毫发无损。因此,基于“点对点”的交易以及分布式账本技术在这一步中是否是更优的选择,仍不得而知。摩根大通写道:

如果你不信任美联储,那么一开始可能就不应该使用美元。事实上,目前已经存在不少呼吁在更大范围内以电子化手段直接接触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提议,但这些提议同时也坚持认为应该继续使用中心化的清算与结算。

摩根大通认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果“美联储币”最终还是被打造成基于分布式账本的支付体系,那么这时又会面临新的选择:它是否也应该保持比特币和现金所具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匿名性。

如果保持匿名性,就和银行存款的实名特征形成强烈对比,在这一点上,摩根大通认为同样会在国会遭遇强大的阻力。该投行写道:

目前有多项法律用于防止金融体系成为洗钱、支持恐怖活动以及其他活动的工具。在关于“美联储币”的设计问题上,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国会会掌握着最终决定权。

摩根大通认为,正是因为上述种种问题,“美联储币”距离成为现实仍然相当遥远,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不重视比特币背后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应用。

作为支付体系的利益相关者,美联储在鼓励民间部门参与者探索美国能够实现更快支付体验的方法,尤其是在零售层面。

即便“美联储币”永远都不能成为现实,更快的支付体验带来的好处,可能也会促进央行们对发行虚拟货币进行考虑。


俊杰评论:随着数字货币的火爆,相信现在没有一个政府敢小看他了。但是政府很多官员还是可能理解错误,新政府数字货币币值稳定或者和法币1:1挂钩,对于大家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大家热炒的区块链货币是因为什么逻辑?搞不清楚这点的基本都是在做无用功。


“打不死”的比特币 依然得不到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摘要:比特币“愈挫愈勇”,但面对恐怖的波动性,主流机构投资者依然不想把客户的钱砸在上面。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曹泽熙。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虽有多个国家的严厉监管,但比特币“愈挫愈勇”。面对顽强且收益巨大的比特币,主流投资机构投资者却依然不想掺和其中。在他们看来,缺乏监管、波动性极强以及流动性太差,都让这些投资者难以把客户的钱拿来砸在比特币上。

今年以来,比特币涨疯了。自上个月起,虽然中国、韩国等国家相继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以及ICO实行强力监管,但依然阻止不了比特币疯长的步伐。比特币一度涨破6000美元大关,市值一度超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美国CNBC组织的调查中,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比特币年内可以突破一万美元……

实际上,自2011年以来,除了2014年,每年都“跑赢”其他货币。但是,在主流机构投资者看来,比特币依然和洗钱、非法武器运输、毒品交易等联系起来。

根据金融技术研究机构Autonomous NEXT的报告,今年以来,全球已经有84个名为虚拟对冲基金的公司设立,全球的类似公司已达110个,资产规模为22亿美元。

不过,大多数类似的公司一方面规模较小,另一方面相关的追溯记录不健全,这也让全球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以及规模大且成熟的基金公司很少投资这些企业。

皇家伦敦资产管理公司的分析师Trevor Greetham对路透社称:

尽管数字加密货币可能会继续发展,但是市场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分析,剧烈的波动性中也容易滋生诈骗。多元投资的确是好事,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某个东西存在就去进行投资。我们更青睐于那些在产品收益和减少风险方面有长时间可追溯记录的产品。

当然,也有人表示,正是因为比特币的剧烈波动下,主流机构投资者终将坐不住,最后会投资比特币。

ETFS证券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师James Butterfill就认为:

对很多机构投资者来说,投资是围绕波动性进行的,他们终将会投资。

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如果担心比特币的风险,投资比特币的有效途径是把比特币放在一篮子对冲基金中进行投资是分散风险的好方式。但是,对一家投资了超过100个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来说,比特币依然没能入选他们的“对冲基金篮子”。这主要是因为,对主流对冲基金来说,把核心业务放在比特币这样的高风险资产上显然是一种巨大的赌博。

以比特币和以太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波动非常剧烈。在9月初,比特币一度攀升至5000美元的高位,但随后在不到两周时间内就蒸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市值。不过,之后一路攀涨,价格几乎翻倍,目前维持在6000美元左右。以太币的波动性则更为明显。从今年年初到6月,以太币的价格飙升了近50倍,但之后又很快缩水到了五分之一。

这样的波动性让很多机构投资者不敢把钱放进数字货币之中,至今,主流机构投资者依然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敬而远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