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百度拟领投威马汽车10亿元融资,腾讯争取共同领投

2017-11-09 一财科技 识时务者为俊杰
摘要: 威马汽车创始人表示,传统汽车制造商是造不出智能汽车的;要把威马打造成挑战特斯拉的存在。

 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悦读更多请登录我们的网站www.awtmt.com,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见闻(AWFintech)”。

本文来自一财科技,作者段倩倩,原标题《独家 | 百度领投威马汽车10亿元融资,腾讯争取共同领投》,授权华尔街见闻转载。

百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又有新动作。

一财科技记者11月7日获悉,威马在筹划一轮约10亿元左右的融资。这轮投资百度领投,由百度董事局主席特别助理马东敏推进,腾讯正在争取共同领投。

腾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不仅是收购那么简单,低调的腾讯已经在内部研发了自动驾驶系统。

11月7日,彭博报道称腾讯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尚不清楚腾讯的开发进展,但腾讯已经有了一个原型,并开始在内部测试。

百度领投威马汽车10亿元融资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12月,公司定位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和其它新能源汽车创始团队不同,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有着丰厚的汽车行业从业经验。在创业之前,沈晖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并主导了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这是中国汽车公司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沈晖离开沃尔沃的理由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传统汽车制造商是造不出智能汽车的;”沈晖也曾公开表示,要把威马打造成挑战特斯拉的存在。

低调的威马汽车并未主动对外披露融资信息。2016年8月,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威马汽车已获得A轮融资,投资人不便透露,但总体融资金额在10亿美元。

“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创始人是很重要的。沈晖的背景是供应链管理,这是角逐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方面,也是威马的优势,沈晖在汽车行业的积累、人脉和其他创业者相比是有绝对优势的。”迈哲华(上海)合伙人郭凯对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落地,行业普遍预计特斯拉会在2到3年内实现中国区新能源汽车的量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无法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推出产品、建立品牌认知的公司,将失去拓展市场的重要机会。

“威马汽车的推进速度和进展状况很好,在业内的口碑很好,行业预计它明年会有产品推出,这是它被投资人看好的另外一个因素。”郭凯称。

2016年12月23日,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在温州市瓯江口奠基。2016年,零部件配套工厂和自动驾驶试验区先行开工,全部达产后,将拥有年生产20万台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生产能力。沈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温州工厂一期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人民币。

2017年上海车展期间,威马汽车首款概念车“AG2020”首次亮相,沈晖称威马汽车首台量产车将于2018年下线。

11月7日,记者多方求证得知,威马汽车在筹备一轮10亿元左右的融资,记者致电威马汽车相关人士,对方称此次融资还在进行中,最终的融资额和投资方还没敲定,基于保密协议无法对外宣布融资细节。

腾讯的布局

很少有哪个领域像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这样受到各路人马的追捧。李彦宏、马云、董明珠、李嘉诚……不同行业的企业掌门人不约而同对新能源汽车表现了热忱。放眼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已经成为独角兽;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在自动驾驶领域有所投入。

家大业大的腾讯也不例外。最近几年,可以看出来腾讯对出行领域的格外偏爱,它先后投资国内外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或无人驾驶汽车公司,目前持有特斯拉约5%股份。

2014年11月,腾讯、刘强东、易车创始人李斌和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等共同出资成立蔚来汽车。

2015年3月,腾讯联手富士康、和谐汽车共同成立新公司“和谐富腾”,三方签订协议在“互联网+智能电动车”战略合作;2015年12月,和谐富腾与和谐汽车携手成立了名为“爱车”的电动车公司;2016年10月,原爱车的产品团队悉数加入原爱车CEO付强牵头成立的“爱驰亿维”的公司,爱车公司则和谐富腾、腾讯一道成了爱驰亿维的股东;2016年10月30日,爱驰亿维公司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后江西上饶,项目总投资达133亿元。

进入2017年,腾讯加快了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领域的布局。

3月16日,腾讯以领投的方式再度投资蔚来汽车;同月,腾讯斥资收购电动车龙头公司特斯拉5%股份;10月,腾讯被曝通过其注册于新加坡的子公司Copper投资4亿美元印度打车公司Ola,新融资主要用于电动车研发。

考虑到之前的投资,腾讯对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也是水到渠成。11月7日,彭博报道称,腾讯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尚不清楚腾讯的开发进展。

俊杰评论:其实汽车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仍然以其傲慢而让大家不舒适,单调的外形,不兼容的内部设计,半垄断的分销售后体系,以安全和不专业为理由藐视一切指责和挑战。问题是,现在的挑战者不是新人,大多数是有汽车行业经验的人事,所以看看他们可以带来多大颠覆吧。和其他号称的高逼格不一样,威马汽车上来主打主流市场,我觉得这是对的,看看小米的策略就知道。



威马汽车是下一个观致?还是中国版的特斯拉?

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就跃居全球第一,汽车保有量超过1.94亿辆,前景一片大好。随着国内的政策指引以及互联网新兴产业的崛起,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发布会上,这些企业打着“互联网造车”的旗号,炫酷的设计、超长的续航等,甚至超越特斯拉的各种宣传让人是目不暇接。更有甚者,直接用一份精美的PPT,靠着创始人一张嘴,就可以将没有样车的产品吹的天花乱坠。

虚张声势可以吹起一时的大泡沫,但是逃避不了幻灭的结局,乐视的“互联网造车”之路就印证了这一点。于是乎这些新兴的互联网车企,纷纷想摘除“PPT造车”的帽子,都在紧锣密鼓的推出量产车上市的计划时间。相比起爱制造头条、刷纽北圈速的蔚来以及最近在海马工厂下线小批量生产的小鹏等企业,威马汽车就显得低调很多,这也引发了人们的猜想,威马是在“憋大招”等着爆发吗?

相对务实的威马汽车

威马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曾说过:“我们不会为树品牌而去造一辆高档的电动车来树品牌,我们第一辆车就是一辆量产车。”与特斯拉、蔚来选择的先用超级电动跑车打响名气再生产平民电动车的道路不同,威马选择直接量产20万级家用SUV电动车,最大程度的将第一轮融资的10亿美金最大程度地利用在供应链与产品研发上。相比之下,蔚来已经完成了五轮融资,但EP9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而12月份即将量产上市的ES8又有多少EP9的技术,这点还有待考究。

另外一点,威马选择把产品定位在主流的电动车刚需人群上,最主流的需求就意味着威马的产品上会摒弃那些新奇却不太实用的功能。换句话来说,威马要做的是一台舒适、实用性的电动SUV。同样20万级别的SUV本来就是一片红海,而威马似乎就是让消费者在其产品与传统燃油车做出选择,而不是靠着各种政策补贴。

威马规避了代工厂的不确定性

蔚来、小鹏分别选择江淮、海马这些传统车企代工生产,是为了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毕竟李斌、夏衍并没有实际造车经验。但是代工又存在一定的风险,关于蔚来ES8的全铝车身和超轻合金材料,很难相信现在的江淮有这方面成熟的能力。

提到威马创始人沈晖,就不得不提他的光辉履历。80年代从美国硕士毕业后在多个外企任职。在汽车供应链的巨头博格华纳工作了7年,然后去了主机厂菲亚特。博格华纳是汽车供应链行业的巨头,为沈晖在汽车供应链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在吉利期间,沈晖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

此后出任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主导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落地建设,几乎从零开始,5年内建成两座整车工厂、一座整车研发中心和一座发动机厂,以及完善的经销商网络和供应链体系等。换句话说,沈晖在吉利沃尔沃已经完成了一场完整的创业历程,供应链方面的多年浸润的经验与广阔的人脉资源,都可以运用在威马的量产上。

悬而未决的生产资质

虽然威马汽车已经成立了一段时间,甚至工厂已经开工建设,但很多人仍对这家企业表示担忧,因为威马汽车目前仍然没有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获得生产资质的严苛程度在业界有目共睹,即便国家已经对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进行了“放宽”,仍有一批初创新能源车企被淘汰。

在缺乏生产资质的情况下,蔚来和小鹏汽车走的是传统车企代工路线。而威马进行的是自建工程生产,所以生产资质是必须要有的。沈晖也曾提到争取今年第三季度拿到资质,可是十月已经过半,生产资质的消息还没有动静,明年十月上市的量产车计划能否正常实施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因素。

下一个观致or中国版特斯拉

众所周知,国家明确规定2020年新能源车累积销量要达到500万台,占当年的5%。按照中国去年2800万辆汽车的总销量来看,就需要56万辆纯电动汽车。就算按照5%的比例,也需要35万辆纯电动汽车。所以,各大传统主机厂都在布局电动车产品,无论国产的、合资的都会挤破脑袋进入这个市场。

到时候,传统车企顺势生产电动车满足双积分政策,如果电动车市场供大于求,就一定避免不了价格战。而威马明年上市的这款产品,就会面临比国产品牌价格高,比合资品牌影响力不足的局面,如何破局推广,这关乎着威马是否会是下一个观致。当年,同样是大背景、大资金、豪华团队、国际供应商的观致,人们还不能接受国产卖合资的价格,威马怎么让人们接受比肩合资的价格,这关乎着威马的存亡。

不过,一旦让人们接受20万左右的定价,按照产品规划中量产车最大续航里程达600公里、充电15分钟行驶400公里,假如有一个方便的使用环境、保障一周充一次电的续航,没有人会拒绝这样一台电动车,也许威马就是中国版的特斯拉。

总结:明年即将上市的威马汽车如今路测已完成200万公里,温州的首台涂装大型设备也已进厂安装,低调而务实的威马,也许会成为互联网造车里的黑马。但是将要面对是品牌力强劲的合资品牌,靠各路融资的量产的互联网车企以及下探到30万级别的特斯拉Model3,究竟实力几何,让我们静等威马量产车的上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