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平安好医生赴港IPO 打响分拆上市头炮

2018-01-31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子公司分拆上市终于迈出第一步。

证券时报 2018/01/30 10:55浏览 2.2W字体:宋

作者 | 邓雄鹰 潘玉蓉

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子公司分拆上市终于迈出第一步。中国平安1月29日晚公告称,已向香港联交所申请批准平安健康医疗科技公司在主板分拆或独立上市。据了解,平安健康医疗科技公司正是“平安好医生”的上市主体。

中国平安曾在1月18日发布公告称:结合集团科技战略转型的需要,包括并不限于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将部分科技业务对外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估值可能达50亿美元

在平安集团“医、食、住、行、玩”战略中,平安健康互联网负责承接其中“医”战略部分,该公司的核心产品——“平安好医生”APP作为在线健康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是目前国内覆盖率最高的移动医疗应用。

在平安集团的科技业务分拆步骤中,该公司被首个分列出来上市,足见平安集团对平安好医生模块的重视和信心。

平安好医生母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注册资金3.5亿元。根据平安集团战略,平安好医生作为线上流量入口,将建立一站式、全流程、O2O的健康医疗服务模式。

平安好医生成立以后发展快速。线下资源已成为平安好医生的核心优势之一。截至2017年6月底,平安好医生自建医学团队近1000人,提供7*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与超过6万名外部医生合作,同时还和超过3000家的医院和体检机构进行合作,覆盖全国191座城市。

从管理团队来看,平安好医生高管多是从阿里过来的“技术宅”。平安好医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涛在加盟平安之前,是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兼阿里软件(阿里云前身)总裁。马明哲将王涛从这个位置上挖过来,交给他的任务是“带领平安健康险团队的互联网化转型,把平安健康打造成领先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平安好医生的首席产品官吴宗逊是阿里巴巴早期创始人之一,也是阿里软件创始人之一,淘宝商户平台事业部副总经理,设计和运营淘宝开放平台;首席技术官王齐,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副总裁,领导阿里巴巴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阿里贷款信贷数据计算平台的建设;高管团队中唯一的女将白雪担任首席运营官,她曾先后担任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阿里巴巴市场总监、阿里巴巴客服总监等职位。

2016年5月,平安好医生实现A轮融资5亿美元,估值30亿美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好医生累计为超过1.6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月活跃用户数峰值2000万,日咨询量峰值46万。除了线上引流,2017年5月,平安好医生在青岛开设了旗下首家互联网医院。

据接近人士了解,此次分拆上市,平安好医生的估值或将达到50亿美元。

还有子公司或分拆上市

中国平安近年在“金融+互联网”的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扮演了孵化器的角色。市场消息称,除了平安好医生,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金融壹账通以及平安医疗均在规划分拆上市事项,可能在今年逐一登陆资本市场。

陆金所是平安集团旗下一站式理财平台,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旗下设有全资子公司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陆金服)。截至2017年6月30日,陆金所平台注册用户3123万,活跃投资用户数766万,并首度实现盈利。

金融壹账通全称“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专注于为中小金融机构科技赋能。截至2017年6月30日,金融壹账通平台用户规模2.03亿,累计与406家银行和1493家非银金融及准金融机构合作。

谈及科技子公司分拆上市对平安股价影响,有香港分析师称,当第一次传出分拆时,平保股价在70元以下,随后股价上升,已经反映大部分利好及重新估值因素。该人士认为这些新科技金融股目前都属于估值高但盈利低(或亏损),其发展能否支撑估值和未来股价,需要时间检验。

俊杰评论:巨头们的医疗科技之心给了大家再活500年的可能。

【工业之美】骨骼、心脏、类脑组织 还有什么3D打印不能打印的?

想要用标准的商业化3D打印机打出一个功能健全的脑组织,研究人员可能还需花费几十年的时间。

韩沁珂 2018/01/26 11:13来源:界面新闻字体: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制造出来的3D打印大脑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日前,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打印出了像人脑一样柔软的类脑组织。这些组织可以与脑和肺这样柔软的人体组织相匹配。

在这一研究项目中,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型复合水凝胶(包含水溶性合成聚乙烯醇以及植物凝胶两种成分),打印出三维支架,然后用胶原蛋白包裹打印出结构,并用人类细胞进行填充,由此得到类脑软组织。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软骨组织被“打印”出来;2015年,供医学研究使用的肾脏组织被成功“打印”出来;2016年,3D打印出来的生物体组织被成功移植到生物体内;2017年,一颗3D打印心脏像真正的心脏一样,跳动了30分钟。

根据上述网站报道,上述3D打印出的类脑组织结构可以作为“支架”,帮助受损的人体器官组织进行修复。研究人员称,通过在细胞间植入多孔支架,受损的人体组织将更容易进行自愈。由于不需要使用传统的移植方式来进行组织修复,排异现象将不在成为问题。

“此前3D打印出来的生物结构,大多是骨骼,或者是像肝脏、肾脏这样比较硬的器官,打印脑和肺这样柔软的组织要更加困难。”新研究主要作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研究员Zhenchu Tan表示。

由于3D打印物体需要从底部开始逐层建造,在打印柔软组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底层崩塌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在打印过程中对组织进行了降温处理。Zhenchu Tan说:“我们使用的是低温打印过程,被冻住的下层结构将拥有足够的支撑力。打印完成后,可以让物体慢慢解冻,并保持形状。”

但这项技术仍然存在局限性。现阶段,研究者还只能制造出小块的类脑组织样本。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研究助理Antonio Elia Forte表示,想要用标准的商业化3D打印机打出一个功能健全的脑组织,研究人员可能还需花费几十年的时间。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能满足研究室的需求,研究人员可以用它来研究特定损伤状况下的脑组织和肺组织的变化。

“我们的目标是用这项技术打印出一个完整的器官。”Zhenchu Tan表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