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为的冬天,会再度降临吗?

2018-02-12 识时务者为俊杰
2001年,正值华为高速发展的阶段,居安思危的任正非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发表了《华为的冬天》。


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作者:左刀 

1、

2001年,正值华为高速发展的阶段,居安思危的任正非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发表了《华为的冬天》。

在文章中,任正非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这篇文章之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2002年,华为的冬天也来了。

任正非说:“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那时候的华为有几万的员工,而且,每天还有新的员工在不断涌入。用任正非的话说,“要出来多少文件,才能指导和约束公司的运行,你可以想象混乱到什么样子。你不拿主意就无法运行。”这种混乱高压的状态让任正非第一次理解了那些承受不了而选择自杀的高管。他说,“把你聚焦在太阳下烤,你才知道CEO不好当。每天十多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仍然是一头雾水,衣服皱巴巴的,内外矛盾交集。”

如此往复,大约在2003年前,任正非的身体累垮了,患有多项疾病,动过两次癌症手术,而支撑他的,是他的乐观。

你很难想象任正非在当年经历了多大的焦虑和痛苦,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

2018年1月18日,华为在市场颁奖典礼上宣布2017年度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022亿美元(人民币6558.685亿元)的新高度,而在2002年华为第一次的寒冬时,年销售额仅221亿人民币,15年时间,接近30倍的销售额增长,华为在寒冬之后给了世界一个惊喜。 

2、

然而,在进入2018年时,华为却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滑铁卢:华为手机在与AT&T达成渠道协议后,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被美国放了鸽子,原因是遭到了美国18名议员的反对,此后,美国第一大运营商Verizon再度放弃华为,原因同样是因为政府部门的施压。

虽然华为在其后选择了亚马逊、百思买、B&H等经销商进行销售,但美国的手机主要是依靠运营商进行销售,其他渠道的销售能力与运营商相差巨大。很显然,华为在美国遭遇了重大的挫折。

余承东在社交软件上大吐口水,直言“遭遇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华为的危机其实并不止于美国,在中国厂商大肆分割的印度市场,华为同样表现疲软,前10名都难见踪影,更不用提与老对手小米的差距了——后者在2017年第四季度,超越了三星,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

实际上,在华为的三条业务主线上,表面风光的个人消费品业务(手机为主)在2018年将会面临极大的挑战,运营商业务增长乏力,甚至在2017年出现了小幅的负增长,只有企业业务增长迅速,然而,该项业务体量较小,还不足以担纲华为的主营业务,2018年的华为,路漫漫其修远,寒意渐浓。

3、

我们来看一组图表:

2012年到2017年,华为主要业务板块销售趋势图如下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华为的主要业务板块是运营商和消费者业务,运营商业务在2017年出现了滞涨,预计2018年不会出现大的改观。消费者业务则发展良好,但2018年同样问题不小,上述提及的美国和印度,只是华为在2018年面临的巨大困难中的一部分。

企业业务发展迅猛,但体量尚小,未分配项目则体量更小,未来也不可能决定华为的体量和发展趋势。

我们分别看看各个板块的增速图:

从图中你就不难理解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在1月18日发言中的描述:“运营商业务要跑赢行业大势,提高合同质量、积极寻求增长;企业业务要持续中高速增长,确保在5年内成为公司的业务顶梁柱;消费者业务要夯实基础、继续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公有云业务要按既定战略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集中精力追求规模增长。”

透过这段描述,实际上我们很容易明白,华为在未来几年对于运营商业务并没有大的期望,只是“积极寻求增长”,对于消费者业务(手机为主)则要求“继续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断提高盈利能力”,而对于企业业务则要求“5年内成为公司的业务顶梁柱”,其中的公有云业务,则提出了“集中精力追求规模增长”的要求。

实际上,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是其立身之本,在多年的成长之后,已经进入了市场投资波动周期,全球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虽然华为在未来的5G和IoT万物互联项目中都有非常良好的布局和潜力,但在过渡期间,极有可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以抢占制高点,该板块未来几年内都将会是一个增长乏力,但投入巨大的业务板块。

而另外一个引擎消费者业务板块,则面临着国内外巨大的竞争压力。

首先是国内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国内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滞涨甚至下滑。根据工信部旗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2017年12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1-12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91亿部,上市新机型1054款,同比分别下降12.3%和27.1%。

如果按照单月来看,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大,2017年10月,国内手机出货量3818.1万部,同比下降9.8%;2017年11月,国内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为4034.5万部,同比下降21.7%,是1-11月单月跌幅之最;而在2017年12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5%,成为2017年全年单月最大跌幅。

随着购机大周期的高峰期逐渐过去,2018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大概率依然会出现震荡下跌的行情。在这种情况下,华为要在国内有较好的表现,难度非常大。

当然,由于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后续可能会出现品牌集中度提升的格局,2,3线厂商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近期金立资金链出现红线,被频频传出破产的消息,就是这种残酷竞争下厂商的真实写照。

2018年,华为手机在国内挑战与机遇并存,但要取得相比2017年较大幅度的增长则难度极大。

而在海外市场中,华为投入巨大精力和金钱的美国市场,从已知的渠道来看,2018年要想获得较好的销售额可能性非常的小。

除此了中国之外,华为手机卖的最好的地区是欧洲,根据咨询公司counterpoint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华为在英国排名第三,份额为13%:

在德国排名第三,份额为5.59%:

在中东欧地区,华为份额排名第二,占比12%:

从总量和占比来看,华为和其他国产手机在欧洲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但短期内欧洲销量占比不高,对华为总体营收的影响非常有限。

此外,欧洲市场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华为曾经因为专利问题被专利流氓UPI起诉,差点出现在英国被禁售的风险。

而在另外一个中国企业扎堆的巨大市场——印度市场中,华为的表现可以说是“完败”!

2016年9月末,华为宣布与印度制造商 Flex India 合作,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当时华为的野心是,希望在2016年年底50000家零售店合作,扩大分销网络。同时,华为将用200多家服务中心和30家专营店,将售后服务覆盖整个印度。

但时过境迁,不仅仅是华为,连其合作方Flex在印度市场都被三星、小米,OV和联想们打的满地找牙,华为因为战略上的失误而吞下了苦涩的后果。

印度市场的败退不仅让余承东坐立不安,连任正非也被惊动。要知道,在2017年年末的消费业务年会上,任正非亲自定调2017年的关键:“终端必须要有利润,利润一定要有现金流。”“做不出那么多利润来就减人,把成本降下来,减下来的人员可以调整到战略预备队,充电以后再上战场,以此科学发展。”

整个2017年,消费业务的定调都是“利润”,这个战略把普遍定位于低端机的印度市场给直接略过,让华为整整错失了长达1年多的黄金发展期,原定在印度建厂和2017年占领10%市场份额的目标直接化为泡影。

而这个阶段,则成就了最强的竞争对手小米。华为则仅仅只能在有限的高端机市场上,与苹果和三星进行竞争,甚至,国内市场的一加手机也在抢夺这一块的份额。

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华为终于开始醒悟,印度荣耀手机产品中心主任王先生认为,“我们把印度市场放在第一位,我们正在根据印度的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策略。1月17日,荣耀9青春版智能手机首次发布,这其实就是我们在印度实行的第一个产品策略。2019年,希望我们的华为荣耀手机能够占据印度10%的手机市场份额。”

不过,2018年的印度的中低端市场早已群雄环侍,小米借着2017年的大胜野心勃勃,OV除了低端市场之外,还开始主打中端市场,联想再度投入重兵,希望弥补国内布局失利的遗憾,富士康、本土的Lava和Micromax等采取超低价直接开启玩命模式,而更玩命的,则是Google计划重启Android One手机项目,价格直接从原先的100美元降到31 - 47 美元左右,并联手Micromax、Lava、Intex、Karbonn等公司准备推出多款价格便宜的智能手机。

对于在印度毫无名气的荣耀而言,要拿下印度市场,除了不惜血本的推广之外,别无他法,而这,势必对整体的利润构成拖累。

我们再来看看华为在全球各个主要区域的增长趋势图(数据仅有截止2016年的):  

可以看出,华为在2016年的全球市场中,只有亚太地区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其他地区增速都出现了回落。

2017年度华为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5%,而2016年同比增长超过32%,2015年超过37%,因此,虽然目前没有相关的数据,但2017年,华为在全球各个市场出现增速的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2018年,美洲市场由于美国政策的因素,难有起色,中国市场由于两大主营业务的滞涨,增速大概率会进一步放缓,只有欧洲中东非洲以及亚太地区和印度等市场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但同样面临政策风险和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如印度市场的竞争。

在华为的三大业务体系中,企业业务是最具有确定性发展能力的板块。

2017年,企业业务同比增长67.28%,其中的公有云业务甚至出现了同比300%的用户数和资源使用量增长。

我们在去年4月曾经撰写过《任正非密集会见省委书记,IT巨头们的白刃战不可避免》,描述了任正非在74天内密集会见6省省委书记的行程,而这些拜访,都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不仅如此,任正非还在2017年密集进行了海外的拜访,比如在2017年6月,任正非连续4天出访泰国、德国、波兰和俄罗斯4个国家,对这些国家的业务进行了部署。

在权威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IDC MarketScape:中国政务云市场厂商评估,2017》报告中,华为云政务解决方案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和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位居领导者区间,并占有全面领先优势。报告显示,在现有能力、未来战略和市场表现三大维度,华为云政务解决方案均排名第一。

截止2017年11月,华为已为国内超过16个国家部委级、15个省/直辖市级(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西等)、200多个市/县级(广州、深圳等)政府客户提供政务云方案支撑。在海外,华为也正在服务于8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政府客户。而且,华为在全球多个地区还设有OpenLab,支撑客户和3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在云和大数据方面的联合创新。

虽然总体而言,华为云的份额在国内仅占比1%,但发展势头迅猛,在政务云等细分市场取得了领先优势。

而基于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上的智慧城市、平安城市以及金融、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的应用也已经如火如荼的在开展。

目前,197家世界500强企业,45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企业业务正呈现出喷薄欲出的活力与潜能。 

4、

综合而言,对于2018年而言,华为将面临不小的压力,运营商业务滞涨,消费业务增速大概率下滑,随着亚太和印度战略的布局,荣耀品牌将会更多的走上国际舞台去抢占市场,这会导致华为消费业务整体的利润率极有可能会出现下滑,而企业业务虽然增长较快,但随着公有云的快速部署,成本将会大幅上升,与企业业务的其他项目抵消后,会出现销售上涨但利润可能不涨,甚至下滑的情况。

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销售增长全面放缓,而利润则出现快速下滑的局面,这对华为而言,在未来的竞争中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华为在5G、物联网和AI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布局,甚至在无人驾驶等方面都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后续仍然有可能出现快速的增长,不过,这些布局要见到成效为时尚早,至少在2018年很难对主营业务营收起到关键的作用,并在将来存在着诸多的变数。

华为的冬天,会再度降临吗?

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

俊杰评论:华为的烦恼是增速放缓,联想的烦恼就是除了PE之外我都说不出他的优点了。


柳传志年会讲话:联想对中国经济繁荣有重大贡献,如今面临严峻挑战

2018-02-11 11:49


摘要:柳传志表示,毋庸置疑,今天的联想集团面临着严峻的、尖锐的挑战。但关键在面对失误时,一定要有虚心的态度,要直面现实,要认真的、反复的复盘,去寻找自己的问题,从中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

2月10日,联想集团举办了“联想2018春节联欢会”,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出席并发表演讲。

柳传志回顾联想过去二十五年,称联想对中国今天的经济繁荣,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

我记得在1995年,1996年的时候,在外国人用486的时候,他卖给中国人的是386,当有联想的时候,他们才会把最先进的产品拿到中国和我们竞争。所以,我们对中国今天的经济繁荣,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联想,是做了重大贡献的。

但从2001年开始,戴尔带着直销模式进军中国,联想的市场份额持续下跌。

柳传志反省自己曾在2002年联想集团大会上的冒失讲话,称”联想要做出样子,让戴尔知道谁是联想,谁是杨元庆。“但讲完这个话以后,并不是戴尔知道谁是杨元庆,而是联想知道了谁叫戴尔。

次年,联想转变策略,双向作战,刘军指挥跟戴尔一仗,杨元庆主要指挥与IBM的谈判,“最后,我们创造出了一种双模式,不但有了直销模式,还有了我们自己的模式,最后联想真正做到了在营业额销售上完全战胜了戴尔。至此戴尔在中国再未翻身。”

但“到了今天,毋庸置疑,联想集团面临着严峻的、尖锐的挑战”,柳传志说。

他表示,联想一路过关斩将,犯过错误,在面对失误时,一定要有虚心的态度,要直面现实,要认真的、反复的复盘,去寻找自己的问题,从中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

“我相信,有这种态度,有以元庆为代表的有追求、坚韧不拔的这种精神,有刚才刘军讲的‘双手沾泥,热血拼搏’的新文化,联想这只雄鹰永远会在天空中高高飞翔,在行业的顶峰上,联想的战旗永远飘扬”。

以下为柳传志演讲全文:

咱们联想啊,是个有光荣历史的企业,应该说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队伍。今天我看见了北青报的老报人,段刚先生,他是我的老朋友,回想起了94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咱们国家为了让各行各业信息化,所以,海关就把进口电脑的关税由200%降低到26%,取消了批文,所以各行各业都能够用好电脑。但是中国的民族品牌突然间受到了巨大冲击以后,当然了,一时承受不了,所以1993年那一年,长城0520烟消云散,那个时候联想面对着IBM、Compad这样的庞然大物,我们跟他们比真的是一个小三把子和航空母舰比,不是形容词,真的是那么大的物理值,真的是这样。我们怎么办?当时我们没有更多的想着别人怎么去抢,主要是研究我们自己有什么不足。那个时候我住在海军医院,正在生病,我就在那部署的这场战斗。从根本上把组织架构做了转变,建立了以杨元庆(当时杨29岁)为领导的电脑事业部,带着他们向电子部胡启立部长下了,表示我们坚决竖起中国民族工业的大旗,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经过了多少辛苦,在座的老同事知道,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我记得大概是在97、98年时的一次会议上,联想的一位获奖的同事讲他们到延安去做展销的一支队伍,卡车翻车了,这个队长鼻梁骨折了,但是包扎了以后坚持到延安去做了展销,那就是联想人的精神。到那个时候怎么样了呢?到2000年的时候,联想占的市场份额是30%,比后边的二三四五名,这些都是大牌企业,比他们加起来的还要多。

这件事有什么重大意义吗?有特殊重大意义。今年,大家看见,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在全球绝对是领先的,但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在什么基础上呢?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吧!互联网在什么基础上呢?在PC发展以后的基础上。我记得在1995年,1996年的时候,在外国人用486的时候,他卖给中国人的是386,当有联想的时候,他们才会把最先进的产品拿到中国和我们竞争。所以,我们对中国今天的经济繁荣,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联想,是做了重大贡献的。

但是,到了2001年,我们的市场份额下降,降了1%到29%,2002年,继续下降,是什么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戴尔来了,当时的戴尔,可能以前没有太注意中国的市场是这么庞大,他从美国打到欧洲,所向披靡,他的那种新模式没有人能跟他斗。我记得在2002年的时候,我曾经在联想集团大会上也有一个冒失的讲话。讲的是说联想要做出样子,让戴尔知道谁是联想,谁是杨元庆。讲完这个话以后,到了年底,被人家打得一塌糊涂。最后,不是人家知道谁是杨元庆,而是我们知道了谁叫戴尔。

然后怎么样?然后到2003年,我们两条线作战,一条线准备了和IBM的并购谈判,另外一条线在认真准备跟戴尔的这一仗。那一仗,我也直接到了前线去了解情况,当时,元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指挥IBM的谈判上,刘军指挥跟戴尔的一仗。我的印象是反复的了解对方的情况,知己知彼,最后,我们创造出了一种双模式,不但有了戴尔的模式,还有了我们自己的模式,真做是非常困难,因为那等于是在,这个怎么讲,像飞机在空中一边飞着一边加油,也就是说都没有制定好内部的规则,于是文化就极为重要,大家不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协商中制定政策,制定规范,这么去做,一直到了年底,终于,开始压过他,到年底的时候,我们真正做到了在营业额销售上完全战胜了戴尔。那一年开始起,戴尔在中国就一直没有翻过身。

如果那一年,我们真的要是打了败仗,那是什么情况呢?那就是股价大跌,跟IBM的谈判是要拿股价去买的,一半现金,一半股票,那会把大量的股票卖给IBM,但是打赢了这一仗,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是联想出生入死的一仗。

第三仗大家都知道,2004年12月8号,我们宣布了并购IBM PC部分。在宣布的时候,那个场面,我相信今天在场的人是刻骨铭心的会记住,因为所有的记者都热烈的、疯狂的鼓掌,记者朋友们除了给总书记鼓掌以外,很少给别人鼓掌。

但是,他们鼓掌下来以后,一些老朋友们,老记者,握着我的手说,柳总,我不一定相信你们能赢,但是,你们就是死了也给中国人争光了,我为这个给你鼓掌。

那一年年底,我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讲课,他们EMBA的两个班合起来大概90多人,我进去的时候问他们,凡是对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看好的请举手。当时三个人举手了,有两个人是我们联想的学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实际上并购,人家不相信,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那确实是一个蛇吞象的并购。在当时的电脑行业里面并购的成功率是25%,如果说蛇吞象的并购,一个别人认为是落后的中国的企业并购被看作为美国精神的IBM这样的公司的并购,谁能认为是成功的。

并购中有三大风险,第一个风险是品牌的风险,ThinkPad在美国人手里是ThinkPad,到中国,还是吗?到中国股东手里还是这个牌子吗,第二个是员工流失的风险,人家本来在IBM工作很自豪,到中国股东人手里之后还会那样对待他们的员工吗?这是第二大风险,第三大风险是文化的风险,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合在一起怎么干活呢?谁听谁的呢!这个风险确实在我们后来的工作中体会越来越深,到了2008年,2009年的时候,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联想出现了第一次大亏损。那个时候,我又重返到联想集团的队伍里面,来了一回杨柳配,那个时候从组织架构上,从董事会的结构上,做了彻底的调整。把文化也做了彻底的调整。最后的结果是后来形成了联想在世界上的PC王。

这就是联想的光荣!

这就是联想的骄傲!

但是,到了今天,毋庸置疑,联想集团面临着严峻的、尖锐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说,这个挑战来自于这个时代是个多维不确定的时代。是个科技创新、业务模式创新能够颠覆一个产业,甚至是颠覆社会习惯的时代,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

而从内部上讲,我们的工作有失误。有失误正常吗?很正常,没失误不正常。我们虽然总的来说,过关斩将,一路走过来,但是犯了多少错,我本人又犯了多少错?

关键是面对失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非常虚心的态度,要直面现实,要认真的,反复的复盘,去寻找自己的问题。从中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我相信,有这种态度,有以元庆为代表的有追求、坚韧不拔的这种精神,有刚才刘军讲的“双手沾泥,热血拼搏”的新文化,我相信,联想这只雄鹰永远会在天空中高高飞翔,在行业的顶峰上,联想的战旗永远飘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