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业界泰斗顾明远: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哪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顾明远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23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8月1日—2日,“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以“AI+教育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包括1场峰会,6个分论坛,汇聚行业大咖与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推进跨界整合,助力教育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那么,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业界泰斗顾明远先生给出了清晰的判断。以下为演讲全文:


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也提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支持包容和无处不在的学习访问,有助于确保提供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机会,促进个性化学习,并提升学习成果。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师生关系等,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

“人工智能+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改变教学的方式,要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校中自己去探索,或者与同伴合作、互相探讨。


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设计科学的、合适的学习方案。人工智能、大数据还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助手,大数据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替代教师做一些机械式的工作,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沟通。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中所说,“双教师模式”包括教师和虚拟教学助理,“助理”可接管教师的日常任务,使教师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对学生的指导和一对一交流。

总之,“人工智能+教育”正在使教育发生重大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

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意思是,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生存能力,使他能过上有尊严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意思是,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他为社会服务的品德和能力,使他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和教师不会消失。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报告中所说的,学校是人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公共场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进入学校不仅学知识,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有学者认为,未来学校要变为学习中心。但学习中心如果没有教师的话,那只能说是自学,不是教育。教育必须具备学生和教师两个主要要素。

信息技术、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技术永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

儿童的成长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指导、帮助。人只能由人来培养,不可能由机器来培养。技术替代不了老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教师永远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正如习总书记在八一学校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但当前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我认为还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广大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人工智能+教育”的特点和它的优势,他们是比较迷茫的。

二是软件跟不上如适合学生自学的软件、利用大数据进行教学管理的软件、个性化学习课表设置的软件等还不成熟。

三是广大教师还不会运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育教学因此需要专家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文章来源:微信公号“京城教育圈”

微信编辑:李中华

监    制:朱哲

原创干货 | 教你一招,“知名”教师是如何炼成的?
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是时候抛弃“寓教于乐”的想法啦!
奥斯卡金像奖影片《校合唱团的秘密》:我们怎么做老师

雷朝滋:智能时代,建立新型教育体系的3条现实路径

张曦: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绝不只是师、生的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