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如安博士直播精彩回顾(一) | 游戏,帮我们用最自然的方试,和孩子建立最美好的关系

简耕 简耕父母游戏力 2022-10-14


只陪孩子玩游戏就能让孩子拥有好性格

一周30分钟就可以让我们高质量陪孩子

不用讲道理,也可以轻松让孩子稳定情绪


这些听起来都是为人父母的美好愿望,但来自台湾的郑如安、刘秀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游戏式教养的方法,让繁忙的父母可以用简单、自然的方式,更专注有效的陪孩子。



10月9日中午12点,简耕教育和壹父母邀请两位老师进行了直播专访,由结构式游戏治疗创始人,台湾游戏治疗学会秘书长郑如安老师,以及他的夫人,专注儿童心理辅导研究30多年的心理治疗博士刘秀菊老师,一起向我们介绍了“游戏式教养”的核心理念和很多实用技巧。


本次精彩的直播专访,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开场,郑老师和刘老师不仅自己向大家问好,还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小红和小绿。它们是两位老师专门带来的布偶,而这样的布偶在游戏式教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还可以表达很多情绪,直播专访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下面是小编记录的几个非常有启发的问答环节,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01

用最自然的方式,建立最美好的关系


主持人

周洁

两位老师,小红和小绿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在游戏式教养中,游戏和玩具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它们除了是玩具之外,也可以扮演很多角色,还可以表达很多的情绪

郑如安

老师


我要介绍游戏式教养,有很多人会问:“玩游戏也可以做治疗?”


我们常说:“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马在草原上奔跑,而儿童就是开开心心地玩游戏。这都是它们很自然、很自在的东西。孩子待在很喜欢的环境中,我们就更能理解孩子,把我们想要教导孩子的一些态度透过游戏传达给孩子。


我常举这样的例子,就好像我今天去美国,不会讲英语,跟外国人沟通会很困难,可如果我会英语,就会变的很方便。同样的道理,游戏式教养的特别之处是我们利用了最自然、最自在的“玩游戏”的方式跟孩子接触,频率连对了,沟通就顺畅了。如果频率不对,我们不懂孩子在讲什么,孩子也不懂我们在讲什么,沟通就会有困难。所以游戏式教养,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玩游戏的情境中,和孩子互动,来培养更优质的亲子关系。 


02

用游戏“投资”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主持人

周洁

两位老师都非常资深,在心理学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为什么最后会选择“游戏”这个领域来做推广,或者说做更深入地研究?

因为孩子的认知发展还没有很完全,语言表达是一个很抽象的符号,要让孩子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想法、感受、经验是非常困难的,而用游戏跟孩子互动则更顺畅。

刘秀菊

老师


游戏是儿童很自然、很喜欢的一个活动,透过游戏跟孩子互动,去看到他的表达、他的经验、他的感受、他的想法,从中培养他的自尊和自信,让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抒发情绪,帮助孩子释放他们的压力,解决他们的一些困扰。

我觉得最值得投资的阶段就是儿童阶段。儿童阶段是情绪稳定成长、性格培养的最重要阶段。

郑如安

老师


如果在这个阶段,你能用对的方法陪伴孩子,你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问题。可如果在儿童发展成长最关键的阶段,你没有建立很好的关系,就不会培养出孩子很好的性格。等到孩子上了中学,十几岁了,二十几岁,你再去调整他,改变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投资儿童阶段是最值得的。


如果孩子还在十岁以下,运用所教的方法、技巧,会发现很明显的改变。但如果你把这些方法,用在16岁孩子身上,孩子会觉得怪怪的,而且孩子调整也会更难。但在七岁前,不用担心这样的困难,只要用游戏方式去做,你就会看到孩子有所转变。所以,我之前学成人心理和家庭系统,后来我觉得:我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儿童和亲子上。


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我们都希望孩子是第一名,将来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但如果亲子关系不好,相信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成绩优秀,可能在性格上也会有些缺陷。游戏式教养就是要在儿童阶段,为孩子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和品格。 


03

固定有规律的专注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主持人

周洁

我们都知道,玩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父母也会有疑惑:当了这多年成年人,已经不太会玩了,游戏式教养是需要投入地去跟孩子玩?还是陪在旁边好呢?

很多家长都觉得玩游戏是要跟孩子玩在一起,其实不是的,游戏式教养非常强调玩具和游戏,因为我们觉得孩子可以在玩玩具和游戏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一些感受和经验呈现出来。

郑如安

老师


这里讲“玩”,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去玩乐高,去玩巧虎,这些都很好,但它们不是我们所说的“游戏”。我们强调的“玩”是自发的、自在的。孩子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很重要。孩子在写完作业,做完家长交待的事情后,他自己决定、自己选择的“玩”很重要。


因为这个玩很有意义。这么多不同的玩具,孩子今天为什么挑这个来玩?有汽车有乐高,孩子为什么选择玩画图?这有他的意义。当孩子自发玩的时候,我们要如何陪伴?这就是游戏式教养所要教的。


可能你还没接触游戏式教养,但今天依然有几个原则和态度,可以使用。


• 固定游戏时间

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好:每周固定时间,这段时间妈妈陪你玩。家长只做一件事:坐在旁边陪着!


•  “停、看、听”的陪伴态度

  “停”:停下来,停下手边的事情,关掉手机

  “看”:在30分钟里,100%专注的看着孩子玩

  “听”:听他怎么玩,听他讲,不要做任何介入

            让他充分地自主、自由、自在的玩 


孩子拥有自在、自由的决定权,对他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感受。而且以前孩子一个人玩,今天在30分钟里,家长没有做别的事情,认真陪着孩子,他绝对是百分之百开心的。


陪伴孩子一定要专注,因为人很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就是“被关注、被看到”。当孩子在做自己选择和决定的事情,本身就会很开心,如果妈妈又如此专注地陪着他、看着他,这种感觉是很满足的。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如果我们再加上一些技巧,那效果就更棒了。


04

自由游戏,帮孩子打开一扇心门


主持人

周洁

有的家长会有这样的经验,在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总想要去指导孩子怎么玩,这个也是需要调整的,对吗?

虽然是使用新的态度和方式,但平时家长教养孩子的方式,不要急着马上去改变。但可以先尝试我刚才讲的方式,在30分钟内,不要去指导孩子。

郑如安

老师


假设孩子在画图,你不要说“不要用黄色,画个绿色的。”你就靠近看着,看他玩什么,看他玩出什么内容,因为如果你来指导,玩的内容就是你期待、你要求的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教导孩子要有规矩,可是这30分钟,你要耐下心来不去指导他。要好好看着他,陪着他,看孩子玩的游戏内容会是什么?画出来的是什么?或许,你会看到一些意外的收获,了解孩子之前想法。因为这次你没有任何指导,是他自发地去玩。


我举一个例子:一个妈妈讲,孩子在游戏中,拿着小熊说:“你生病了,要打针吃药。”之前妈妈会回应说:“对,生病了,要打针吃药,妈妈带你去打针吃药。”这次妈妈耐着性子没做任何指导,只是看孩子玩,听孩子说。


没有想到,孩子继续说:“你生病了,吃药不行,越来越严重了,你要去住院,要住20天。” 而且还说“妈妈,你要叫医生和护士打轻一点。”妈妈想起来:孩子的确有住院的经验,可没有住到20天,但她透过这个游戏明白了,那次住院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在孩子心里感觉很漫长很难过。


这个例子中的小男孩通过这样的游戏,把他的感受和经验都表达了出来,让妈妈懂了:虽然那次隔天就出院了,但是这件事在他心中却一直很深刻,而且有很多负面的情感。


游戏结束后,妈妈对孩子说:小明,虽然上次只住了一天医院,但你觉得时间好久,而且也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孩子立刻回答说:对对!之后就将那次住院时,自己的很多感受都说给了妈妈。


所以当我们让孩子自发的玩游戏的时候,游戏内容可以让家长更好的去理解“孩子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孩子玩的游戏内容都是他们感受和记忆比较深刻的,在游戏式教养中,游戏不只是游戏,玩具也不只是玩具! 



如郑老师所说:“鸟飞,鱼游,儿童游戏。”这都是最自然的事情,也是最疗愈的方式,孩子们虽然不是很好的诠释者,但都是敏锐的感受者,而游戏和玩具就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桥梁,让我们有更多的方式了解孩子,陪伴成长。


以上是本次直播专访的第一期精彩内容回顾,希望能带给大家更多关于游戏式教养的思考,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后续的精彩整理。


如果你还希望可以更好的了解“游戏式教养课程”,参与今年11月,由郑老师、刘老师在北京、深圳带领的“游戏式教养父母工作坊”,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及报名信息。


课程咨询

北京站

简小耕:18513600460

Catherine:13910435230


深圳站

杨丽霞:13828736956


  |   猜你喜欢   | 

分享 | 用她们的故事带你走进游戏养育

分享 | 大手连小手,大心连小心

面对娃的“谎言”测试,用爱来做选择题

孩子忘东忘西,写作业拖拖拉拉怎么办?


 |   猜你想来   | 

科恩 | 十月中国行倒计时!成都、沈阳、广州、北京等你来!

课程 I 让改变从正念开始,2018正念共修营

郑如安博士父母工作坊 | 每周30分钟陪伴

让育儿从焦头烂额,到从容不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