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泥巴做的茶壶被拍出1.9亿,这个小村凭手艺活儿震惊世界

超级乡村研究员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09-26

中国人爱喝茶,世人皆知。

而中国的“茶文化”也博大精深。从茶道、茶艺、茶具到茶学、茶故事等等,这些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特征,无一不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作为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环,人们对“茶具”的要求,不可谓不高。

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紫砂茶具”一定是他们的首选。

紫砂茶具 图源/123rf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于现代人而言,并非罕见。

普通人往往花个几十、几百的价格便能拥有一套。但这玩意名贵起来,可能会打破人们的认知与想象。

特别是名家制作的紫砂茶具,往往身价不菲。

2015年,在北京远方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的紫砂专场上,“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的38把紫砂茶具被拍出了1.9亿的天价,令人瞠目结舌。

著名紫砂壶艺术家顾景舟大师 图源/搜狐 作者/最美紫砂

茶具价格的高低,不外乎两个标准:艺术和功用。

不论是哪个标准,一定都离不开制作之人的技艺,于名家而言如此,于普通手艺人来说,更是如此。

在一代紫砂宗师顾景舟先生的家乡江苏宜兴,有一个制陶历史悠久的小村——西望村。

全村有80%的农户都在从事紫砂茶壶和雕塑的手工制作, 村民们不仅凭借出色的制作紫砂茶具的技艺脱贫致富,还使西望村成为了闻名全国的“中国紫砂第一村”。

“中国紫砂第一村”西望村 图源/搜狐 作者/惠藏紫砂

01

曾经贫困的村庄

西望村,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

自明朝起,西望村就开始紫砂陶的制作生产了,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如果追溯宜兴紫砂茶具的历史,则远不止百年。

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羊山发现的紫砂古窑址中,曾发掘出早期紫砂茶具残片,从造型和工艺手法上可以看到紫砂壶的雏形。

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足以证明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早期紫砂茶具残片 图源/头条 作者/宜兴紫砂文化鉴赏

但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西望村还只是一个以粮为纲,耕作土地的农村生产大队,是公社里22个大队中最贫困的大队之一。

除了种田以外,村里的农户闲暇时还会为镇上的窑厂加工陶瓷坯件,其中就有少数紫砂壶、紫砂花盆等制品。在当时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手工制壶得不到名正言顺的发展,只能少量地弥补农民的一点收入。

正在精心制壶的村民 图源/搜狐 作者/惠藏紫砂

这样的困境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村里有了集体村办工业,大多数农民才开始摆脱贫穷。

到了80年代初,中国改革春风吹拂大地,乡镇企业创办了一个紫砂工艺厂,村上有不少人进厂做紫砂壶,后来干脆在西望村建了一个分厂。

于是,村里更多的人开始涉足紫砂工艺的制作,这也使原本“守着金饭碗吃不饱肚皮”的村民有了一线生机。

紫砂壶的制作 图源/新华社 作者/李任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个只有2200多人口的小村,已经凭借紫砂产业脱胎换骨。

现在,全村80%以上的农民从事紫砂手工业生产,年龄最大的有73岁,可谓“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

走进西望村,从悬挂在门户上的牌匾上来看,几乎百分之百是紫砂茶具产销作坊,“家家捶泥,户户做坯”的一幅幅情景尽收眼底,啪嗒啪嗒的打泥条声音由远及近地传来,犹如清脆悦耳的打击乐。

紫砂壶的制作 图源/新华社 作者/李任滋

如今的西望村,不仅陶艺斗艳、中外客商云集,还涌现出一批高级紫砂专业人才,紫砂产品更是远销世界各地。

02

宜兴紫砂,为什么这么牛?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光从原材料上来讲,就分紫砂、玻璃、陶器、漆器、白瓷、彩瓷与青瓷七大类。

其中,紫砂材质的茶具最得文人墨客的喜爱。

明代的文人李渔在《杂说》中对紫砂壶做出这样的评价:“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一般指宜兴)

一句话不仅体现了对紫砂的喜爱,更对宜兴出产的紫砂推崇有加。

直至今日,坊间还流传着“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的说法。

各色紫砂茶壶 图源/头条 作者/宜兴紫砂文化鉴赏

中国的紫砂产地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例如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重庆荣昌等,凭什么宜兴紫砂能脱颖而出,获得爱茶人士的喜爱呢?

这首先就要得益于宜兴先天的地理条件。

宜兴,地处江苏省西南部,属于丘陵地带,陶土矿产蕴藏量极为丰富。

而紫砂器的第一要素——紫砂泥(主要有紫泥、绿泥、红泥三种),只有在宜兴丁蜀镇郊黄龙山中的甲泥矿层里才能找到。

因紫砂泥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还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

呈紫色的沙质黏土 图源/知乎@五色共生壶紫砂

这种紫砂泥,粘中含砂,且质地细腻、坚硬、含铁量高,是制作紫砂器最佳原材料。

在烧制过程中,不同的温度,还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成品,因变化神奇,紫砂泥还被称为“五色土”。

各色的紫砂壶 图源/环球信息网

据《中国陶都史》中记载:“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气孔)”。

这使得紫砂器与玻璃、陶瓷类器皿相比,多了一大优点:透气性好。

对于茶具来说,这点至关重要。

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透气性好的茶具,不仅有“泡茶色香味皆蕴”,还有“暑月夜宿不馊”的优势。

再加上紫砂器使用越久,色泽越显光润,非常适合把玩,因此,用紫砂泥烧制而成的紫砂茶具,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

2013年12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宜兴紫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图源/123rf 图片

除了先天的优势之外,宜兴紫砂的盛行,还要归功于制作紫砂器的手工艺人们。

从80年代开始,西望村就开始重视紫砂器制作手艺的传承。

村里不仅成立了紫砂工艺培训中心,邀请专家上门讲课,还会经常举办各种壶艺大赛、交流活动等,积累了大量手工艺人才。   

宜兴紫砂交流会 图源/新华网 

村民们也十分注重自身技艺的提升。

现在,许多年轻的手工艺人都会踊跃地参加工艺美术大、中专班的学习,全村有300多位村民取得了工艺美术员技术职称,其中,60多人为中高级职称。而有中级职称的村民制作的紫砂壶,市场价一把能卖到千元以上。

西望村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培训班上练习制壶 图源/新华社

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成为了西望村紫砂制作产业的技术骨干,带领着村民们凭借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也正是这样一支队伍,引领着西望村紫砂行业的传承与发展,为宜兴紫砂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03

电商助力紫砂走进千万家

原先,我们一聊到紫砂,想到的可能是各大拍卖会的天价藏品。

如今,随着茶文化和紫砂文化的普及,紫砂茶具已经不再是普通人眼中可望不可及的贵重物品,人人都可以消费得起。

打开某线上销售平台的网页,我们发现,有不少符合老百姓消费价位的紫砂茶具,销量也都很不错。


图源/淘宝截图

的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西望村的村民们也再也不用拎着茶壶走南闯北叫卖了。

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脑,不少紫砂从业人员还开启了直播带货。

据统计,2021年,宜兴陶瓷企业中涉及电商的交易额近百亿元,其中60%以上的生意都是在网上成交,全年有1546万件紫砂作品从宜兴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正在直播带货中的紫砂从业者 图源/上观

2022年,西望村紫砂产业产值达到2.8亿元,从事紫砂制作的手艺人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全村几乎每家都盖了新房,超过七成的家庭都购买了小汽车,处处都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西望村全貌 图源/澎湃新闻 由西望村村委提供

或许,对于西望村里每一个普通的村民而言,紫砂已经不仅仅只是令他们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法宝,更是他们手中需要一代一代传承的非遗文化与信念。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 宜兴紫砂地缘特性及其优势
[3]宜兴陶土矿有几大类?
[4]古人都是如何盛赞紫砂壶的?
[5]你知道“中国紫砂第一村”在哪里吗?本文告诉你答案!
[6]电商改变农村①〡西望村:传统手工业遇到互联网
[7]江苏宜兴:
紫砂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END -


点击图片查看
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