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幼儿阅读4阶段都不知道,还谈绘本教学?幼师、家长必看

欢迎关注 幼教创新智慧联盟 2020-08-23

做幼儿教育,我们常说自己“认真努力”,可在某些专家团队眼里,这种自我肯定被定义为“低级的勤奋”。

不是因为我们对幼教不够真诚,而是很多时候,说不清幼儿教育背后的科学规律。

拿绘本教学来说,有幼儿园设置了绘本课堂、有机构办了绘本馆,她们给孩子念故事、陪孩子看书、根据故事做情景游戏……很用心,做了很多事情,但常常不见成效,孩子连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说。

「0-6岁幼儿阅读的4个发展阶段是绘本教学的基础,琢磨透了,绘本就讲活了。」

0-6岁的学龄前孩子在阅读中通过观察书中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的讲读来理解故事。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孩子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这个过渡的过程就是阅读的4个阶段,可以根据这4个阶段陪孩子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第一阶段:假装阅读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环节

假装阅读,也叫模仿阅读,即学着大人的样子来看书。就像,孩子第一次拿到手机就放在耳朵上假装打电话,是因为他平时看到父母也这样拿手机,而且一定是父母拿手机的次数过多,孩子才记住了这个动作。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就需要在日常生活里为孩子营造一个书香氛围。

倘若父母经常拿的是书,他拿到书也会有模有样的翻看,即便拿反了也没关系,这在假装阅读阶段期的孩子身上是一种常见现象。

第二阶段:理解阅读

2-3岁的小班孩子

当孩子开始和成人一起看书了,我们会经常对孩子说:“在哪里呀、干什么呀、你看看谁来了”之类的话,当孩子听到“谁”、“在哪里”这些词汇时,脑海里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个人物或环境画面,说明他已经具备了理解的能力。

但要注意,也不要永远只问孩子这些问题,因为孩子的阅读是持续发展的,我们也要相应地为他增加可理解的语言。

第三阶段:情感阅读

4-5岁的中班孩子

很多老师到了中班还在用理解阅读的方法给孩子讲故事,这并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4岁之后,就进入了情感阅读阶段,当他读完一本作品,会与作品中的故事产生一致的情感脉络,他能够理解作品,会随着作品或哭或笑。

所以,中班的老师,给孩子读完一本书,一定要问孩子有什么想法,或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穿插提问,通过他对作品的阐释,挖掘他对作品的思考,也让他趁此说出内心的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看完《父与子》,孩子可能会一边捧腹大笑,一边说:“真好玩”、“好搞笑”;而合上《去年的树》之后,他可能情绪低落,可能会说“我很难过”。

第四阶段:创意阅读

5-6岁的大班孩子

孩子不会只满足于一个阶段,他的思想以及模仿能力、语言能力、理解能力都在前进,我们伴读的方式也不能停滞不前。孩子进入创意阅读阶段,当他读完一本书,就有可能将故事的头尾替换,构建成自己的故事。

当他读的故事多了,创建故事的时候可能会先模仿读过的故事开头。

例如,写环境的时候可能会模仿《金色的房子》开头:“田野上有一座金色的房子,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写人物就有可能仿效《马神医挑徒弟》的开头:“从前有位姓马的医生,他的医术可高明了,你看啊,谁吃了他开的药,病就好了,所以大家都叫他马神医”。

当模仿积累得多了,久而久之就会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也是创意,也是我们的目标。

「绘本具有可读性,承载着一定的信息,有极强的叙事性,具有整体性,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所以,绘本教学的方法也是有迹可循的,不是简单地念文字、看图画,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将艺术的魅力发扬光大。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