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大学生的非典型死亡,和一种典型的冷血鸡贼

守一 声道 2020-11-24

最近,大连理工大学一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警方排除他杀,而他的自杀遗言也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在这条微博转发已经超过26万的遗言中,他用调侃和自嘲的语气,交代了这两年的心路历程。



从他个人表述的内容看,这是一位很普通因而也很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当初他因为逃避找工作考了研究生,现在准备毕业后再去考公务员。可是不曾想到,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因为和导师的沟通不充分,因为学校实验室仪器频出状况,总之种种原因,导致他的论文进展不顺,很可能无法按时毕业。

 

在外人看来,这些事都没残酷到致命的程度,可是不知道他怎么就走进了情绪的死胡同,最终选择一走了之。看着他故作轻松的那篇绝笔,让人很难相信,写这篇文字的人已经不在人间。绝笔下面有几十万的跟帖,很多年轻人诉说着类似的困扰。

 

这是一个非典型的大学生死亡事件,因为你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罪魁祸首。他也没有像有些不幸者一样,去满腔愤怒地控诉学校和老师,弥漫文字间的,倒是对自己无能的懊丧。他读书,考试,害怕工作去考研,为了稳定想考公务员。可是最终,却在鸡毛蒜皮的事件累积的绝望中丢了命。绝笔的最后,他甚至还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旁观者感慨万千,却不知道该去恨谁。这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鸡毛蒜皮,大概也是引发太多共情的原因吧。

 

为了这些外人看来琐碎的小事轻看生命,值不值得?这是一个很沉痛而又无解的话题。正如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深受抑郁症困扰的人,在旁观者看来可能也都“不值得”。所以从个体的角度,我们只能抱以人道主义的同情,善意地希望这能引发一些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可是不曾想到的是,舆论场不少人,甚至一些大V,面对一个自杀的大学生,极尽嘲讽和刻薄。他曾经逃避工作、他想考公务员、他被鸡毛蒜皮的小事击垮,都成为讽刺他的理由。

 

可是,逃避工作、想考公务员图个稳定,又有什么罪过呢?一个人的处事方式、思维方式、整体价值观,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甚至基因和运气。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主人公总是记着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能够坚强面对生活挫折的人,也许无法理解弱势人群的软弱,可是如果以傲慢态度去嘲讽一个已经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未必就太过冷血。

 

在这起自杀悲剧中,原本更值得探讨的,是这名大学生提出来的大学师生关系异化、以及科研环境问题。

 

在自杀大学生的微博遗言下面,也有很多类似的反馈,大学老师放羊式教育,对学生不闻不问,学校实验室仪器破旧导致数据不准等。

 

这些问题或许并不足以要人命,多数学生也能以各种方式扛过去,我也不认同一定要揪出学校和老师来为自杀悲剧负责,可是关注这些问题、讨论这些问题,敦促改善这些问题,至少能都为更多学生带来益处。

 

着眼公共问题的探讨,才是公共舆论场的价值。可是近几年似乎有种趋向,热点事件之后,舆论关注点越来越琐碎化、私人化,好像得出一个“他死了活该”的结论,就万事大吉可以各回各家了。

 

我们是不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值得追问,还是故意回避那些更复杂、更难改变的事情呢?我理解因为舆论环境的变化,有些事变得不可言说,或者说了也无效,甚至有风险。可是这种悲观,总不能转变为对弱者的无情和冷血吧?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意的不再是如何改变糟糕的环境,而是要强调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呢?


攻击弱者的无能,炫耀自己的智商优越,是很快意也很吸粉的,还安全。但这种鸡贼,只会让这个世界更糟糕。遗憾的是,在这条糟糕的路上,已经挤满了亢奋的人。


欢迎移步阅读:

又见把学生外卖扔进垃圾桶,以安全之名耍流氓

健康码不绿的人,有罪?

谁能让“平安经”失去魔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