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始房东找到了 在上海有情怀的老外出了画册拍了纪录片 佩服

benzzxc 外滩以西 2020-11-02

La Villa Brasset回顾了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这栋老洋房90年历史。

Building173通过口述记录了华业公寓80年特定历史瞬间。

Building173拍摄完成后在不少国际电影节的记录片单元播出和参评。 


有时候我在想,老外在中国好办事,这样的新闻看不多了感觉有点待遇太好,但他们在上海老房子保护和记录这件事情上做得比较自觉,还很客观理性,画册名和纪录片名如一泓碧水。也不得不佩服人家就是能找到楼里的老人出镜来说掌故啊,一看导演中有一个是专业的广告导演,还有一个是英国国家广播电视机构(BBC)记录片制作人,现在还活跃在世界各地拍摄。当时她是以租客身份入住陕西北路173号华业大楼的,广告导演是她请来掌镜的。


《巴塞别墅》这本画册的操作者身份更是特殊,他们是前任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夫妇,名字翻出来非常有中国文化特色:

男生叫卢力捷Emmanuel Lenain

女生叫卢洁婷Géraldine Lenain

有点琼瑶阿姨小说笔下人物呼之欲出。

拍摄Building173的两位导演:

女生叫Charlotte Mikkelborg 

男生叫Petter Eldin

路过淮海中路乌鲁木齐南路的人会看到淮海中路1431号门口的铭牌。

原始房东在门口的历史建筑保护铭牌上只留下了一个姓:巴塞(Basset),其全名为Lucien Basset,法国外汇经纪人。

上图是一位画家在1905年郊外写生作品,他支起画板的地方还是一条土路,他画的那两栋房子分别是现在的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还没有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或者被遮挡了,应该不会,如有三栋楼的话他一定会把画板支到土路更佳的位置去画的。

门口的铭牌上写这个住宅建筑是1921年的作品,设计师是义品洋行(Credit Foncier Co,. ),这家洋行真的是设计事务所吗?

喝口水,先来看看还没有高围墙的巴塞住宅,感谢俄罗斯汉学家张霞的照片。

再感谢法国里昂大学东亚研究课题组将老上海照片整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高墙围好了,看点屋顶和烟囱。说到义品洋行,一定要牵连到义品放款银行(Crédit Foncier d’Extrême-Orient),或者说这两家就是一家,铭牌简化了。而这个“义品”一词很雅意的,其实字面意思就是信贷啊。100年前人家的碎片化时间就是用来想雅的字眼的,义,看看繁体字“義”更可以悟道,那个“品”字也很好地将比利时三个字翻译出韵味,比利时Belgium  ['bɛldʒəm]。

今天我们在思南路看不到了义品村,现在叫思南公馆,这个名字比较直白没有义品村有意境。


小插曲:义品的“义”字原为 “仪”字,因与清末宣统皇帝溥仪同字,清政府进行干涉,后改为“义”字。有天津建筑设计硕士在其论文指出:义品在上海法租界购买了 5 公 顷的土地,包括土地上刚建成的 28 幢别墅住宅并借机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发展抵押借贷业务和房地产买卖业务。这个说法存疑,和上海的研究者的结论不太一样,思南路义品村23栋。那篇论文里指出天津解放路一带都是义品的作品(《天津义品公司研究》作者杜小辉,导师宋昆)。


我个人以为义品这个银行或者洋行都无所谓,它自己的设计师或者聘请的设计师1912年到1936年陆续建造思南路义品村中间接到巴塞先生郊区别墅大宅单子一定是开心的,1921年巴塞先生和他喜欢日本和服的夫人入住。

江似虹当年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期间每天要路过巴塞住宅,她对这个老建筑感兴趣,她在她的《上海法国城》画册里采访到了巴塞先生的女儿。

如下图是两位总领事的大宅布置,各有千秋,安邸的那张图是卢力捷喜欢的,领事馆官邸经常会举行各种和法国有关的活动,客厅、餐厅和书房是非常重要的场所,法国葡萄酒一杯在手,相谈甚欢。我认识一个从事法国葡萄酒推广的专家,曾在法国里尔企业管理学院(IAE de Lille)读管理学硕士,并在上海的法兴银行工作过,她说过一个有趣的事情,她说有时候领事馆的文化活动邀请任务很吃重,领事馆工作人员会请留法学生帮忙,她说这个事情包在她身上,当领事馆发现这个上海美女创业者能量很大,问她有什么诀窍吗?她哈哈一笑说:


微信拉个群


她叫Claire Victoria PAN ,VA,VIN ET ART创始人。

潘家是苏州平江路的望族。

更获称道的是2010年入主巴塞别墅的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卢力捷和他的夫人卢洁婷,他们找来了本地历史学者和法国历史研究者一起为这个房子树碑立传。目前他们已回国,Claire Victoria PAN说卢力捷先生在任时会经常邀请留法学生代表到官邸见面,他和他夫人非常喜欢官邸一楼的书房和酒吧。


记得中间那个CFEO的Logo,可能会在他们设计的建筑物上有这个标记,正如万国储蓄会下的中国建业那个Logo显眼的很。左面英俊小生就是原始房东巴塞先生,1933年在他居住12年后卖给了当时上海滩有名的大银行家雷文先生(右面那个,这张图来之不易,欲知详情下回分解)。雷文搬进来没多少日子因为路上的电车比较吵闹又搬去武夷路。

巴塞住宅的故事暂时打住,很想买这本书但看了看好象国内没有卖。而另一个记录片《Building173》目前只能从导演自己的网站看到一个预告片,油管上也只有预告片。

Building 173这个大楼叫华业大楼,陕西北路173号,和荣宅很近,荣宅在陕西北路186号。下图黑白照片应该是从荣宅三楼窗户口拍摄的。


华业大楼的开发商叫谭敬,上图是他站着听设计师李锦沛讲解图纸。


关键词:李锦沛+南京中山陵+八仙桥青年会 

Cosmopolitan Apts,这个是李锦沛设计由中国地产开发商投资的10层住宅高楼。

关键词:谭干臣+唐佩书 谭敬+谭端言+杜维善

谭敬是富三代,祖父是从广州十三行出来的,父亲是做建筑营造的,他自己是读国际贸易的但精通字画鉴定术。他和杜月笙结为亲家,杜维善叫他丈人阿爸。


没想到这个大楼房子并不是基地中最先建造的,但这块地一直是谭家的。从南京西路1213弄也可以穿进去的,还有一条很隐蔽的小弄堂路知道的人不多的,可以从威海路的林村转进来的,一个很小的门洞,很可惜的是华业大楼和沧州老公寓之外后来见缝插针地加了新沧州公寓。南京西路门口的沧州饭店(别墅)拆掉后造了锦沧文华大酒店,那中间的“沧”真的很沧桑,也算是纪念此地曾有的沧州饭店。说远了,《Building173》看了个预告片就觉得十年前的记录片导演对往事回放做了点有意思的尝试,用动画线条人物来说故事。


“外国豆瓣”的评分不低哦。

如上是说了一个发生在大楼里的凶杀案,老大楼里的住户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是人家广告片导演Petter Eldin会动脑筋,低成本做出了效果,比现在记录片动不动来个“真实再现”(拍一段故事片)要有意思。

据说Building173全部制作成本是10万人民币。最初的拍摄起意来自Charlotte Mikkelborg,她和先生租赁在这个大楼里,用Petter Eldin的话说不是我们去找的故事,而是故事找到了我们。

Petter Eldin目前还在上海做广告导演工作。

Charlotte Mikkelborg在亚非拉各地拍摄记录片。


影片的片头做了一个动画建模,很简洁,这样的镜头只能是主观的了,周围现在高楼林立,从延安中路陕西南(北)路的人行天桥上只可以看到个西班牙风格顶部,那里曾是开发商保留自用的大平层。李锦沛的设计手法常常出其不意,尤其是在大楼顶部融会贯通,取其精华。在上海的建筑作品中,1929年建造的八仙桥西藏南路123号青年会甚至装了大翘檐的中式风格顶,也许正是这个青年会大楼的造型吸引了从纽约大学留学归来的谭敬,聘请他来设计华业大楼,用了英文名字Cosmopolitan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大楼,也许这个名字是李锦沛起的很符合他自己与谭敬也一拍即合

原先大楼的门头非常豪华,这只有当时接受采访的大楼原先电梯操作员最清楚,老人如健在的话今年应该是100岁。

记录片还采访到了开发商谭敬的女儿谭端言。


围绕着巴塞住宅,有外国博客介绍了一桩往事。英文和法文好的可以阅读。

有伟人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一种伟大的情怀。

肃然起敬。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