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福路吕家双宅背后的秘辛 母亲节特别报道 逆境中的上海吕氏八兄弟奋斗人生

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安福路不太长算西区里的一条有特色的道路,有老故事,有遗留问题,有中国富豪,有外国过客。东头和常熟路主干道接,西头到著名的武康路拐出Y型道串联起多条散步道,五原路、湖南路、高邮路、永福路等等。

吕家双宅在西头。

故事叙述从浙江定海走出来的三代人,香港和上海,父亲与女儿

因为有一本详细的家族回忆录,讲述了上海吕氏八兄弟奋斗人生故事

还因为有一个相当有名的电影制片公司和一众电影明星。


我们努力将这些故事用公众号的语言表达出来,言简意赅有看头,纯粹读这本回忆录的话,90个章节,有点累的。


下图能找到的故事主角照片很小,但他在香港的时候经营了一家有名的电影制片公司。这三个合伙人都可以在百度百科查到一些资料的但生动点的资料要靠回忆录。

1950年的香港,有名的长城影业公司因亏损,转手给了吕建康,正壮年,五十知天命但还是想在娱乐业大干一场。

其为什么接手?背后的思路如何?有很多的推测,在此不表。有一些香港老电影人所做的回忆可以自行查阅。

吕老板接手后还是挽留下前任的职业经理人袁仰安,介绍这单转手生意的是费彝民(香港《大公报》社长),他哥哥费穆是个有名的电影导演。注意:吕和袁是同乡人,两个宁波老乡一个资金雄厚一个经验老道,立马拉起新班子,公司名称还是叫长城,只是将影业公司换成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写武侠的金庸那时在公司里做编剧,金庸这个笔名来自他的名字中的镛,一拆为二。


费家是苏州大家族,费穆和费彝民(费秉)比较有名,其实他家还有个弟弟费康是个有名的建筑设计师,费康的太太张玉泉更是大名鼎鼎,长乐路上的蒲园前几天有个7000万的老洋房出售引得各路人马前去捧场,将小弄堂挤得水泄不通。这个弄堂的建筑设计师是费太太,1942年的作品。


三代建筑设计师之家。

关键词:费康+张玉泉 

费康(父)- 费鳞(子)- 费菁(孙女)+费芸(孙女)


再回过头来说吕老板,有一点是肯定的,喜欢电影这个风光的行业。

1950年,他的大女儿刚好二八芳龄,应该也是喜欢电影的女文青,很可惜的是因为出生时被产钳损害造成脑瘫。

做爸爸的四处求医问药无果,吕舜玲是1950年由香港回上海,由二姨照顾。

从吕建康同父异母的小弟弟吕维松回忆录发现,1949年前他家父辈在淮海西路有一栋花园洋房和一栋饭店建筑。可以推定吕建康买下安福路双宅的时间段在1949年后。那时,住在西区里的大洋房里的外国侨民陆续回国,1952-1954年是外侨卖房高潮,接手的都是当年的有钱人。据我们调查了解,这一波的买家也就是现在老洋房原始房东的主力,祖产析产。


关键词:吕建康(父 1911-1991)+吕舜玲(长女 1934-)



[吕舜玲慈善和她的两栋老洋房]

2005年我在搜房网别墅论坛担任版主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

我没有见到吕舜玲本人,但她的故事和两栋洋房紧紧联系在一起。

2002年8月13日下午,加诚的经纪人带我们去安福路249弄看房子,说是连着的两个老洋房一起卖,1500万全包。粗粗一算,实际卖家到手大概在1300万。

两栋房子相连总建筑面积为490平方米,花园面积为300平方米。

当时一个号里还住着个外国人,可看的就是房东本人住的那栋,保存完好,结构没有改动,尤其是门饰很西班牙。阿姨带我们看了楼上楼下所有的房间,但花园的一部分搭建出一个简易房,阿姨说那是车库打通后造的一个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


花园荒芜了,小了,前方的兵营式楼房和隔壁正在修建的学校使得房子有些硬伤。出门前,我发现桌上有封电话费帐单,上面写着收件人的名字:吕舜玲,无意中。这个名字让我回家就上网查询:

········

吕舜玲的父亲吕建康是香港有名望的实业家,亲朋好友也大多旅居海外。1979年,其父母亲从香港回沪看望她时,问她:“需要我们为你做点什么?”吕舜玲提出资助她创办一个专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1980年,依靠亲人资助的10万元,在市红十字会和民政局的支持下,吕舜玲创办了“上海红十字会福利站”。以后,她又创办了“上海爱侨肢残者福利中心”和“上海爱侨康复医疗器械厂”,为肢残人的康复、就业和文娱活动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 

父母过世后,给吕舜玲留下两幢别墅,这笔遗产保证了她下半辈子生活无忧。但吕舜玲心中想着残疾的兄弟姐妹们,她腾出了自己居住的那幢别墅的底楼和车库,再加上一部分花园,将其改建成约有6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并把另一幢楼租出去,用租金维持“中心”的日常开支。她还把父母赠送的桑塔纳轿车卖了,将所得用于支付“中心”的开销 (如上两段是摘抄自当年的新闻报道稿)。

今天重新进到安福路249弄,那双宅老洋房已整修一新,一栋换新变成了英式门头有点奇怪。这个小区一共7栋独立大宅,门口的8号是栋新公房。


接着看下去,2005年我写道:

两栋自家相连的老洋房真的很少,但2002年可选择的好房子还是很多的,我们还对花园洋房需要补巨额的地价和将来交易卖家须支付5%的综合税有些不舒服,我们投资的花园式新里回报率并不比花园住宅低,想到隔壁中学每天要打铃上课,广播操,眼保健操,体育课,下课放学的嘈杂,撤退了。这个750万一栋的价钱在2002年的市场上还是有优势的。很快,香港人买下了,再将其中的一栋卖给了台湾人。按现在的行情,1500万只可以买一栋差不多。

有时,我们还散步经过这里,折进去看看现状,进弄堂的路面也许被进出的卡车重压,下陷了,附近的居民在弄内堆石头用竹竿搭起个只能进出小型车的门,竖了牌子警告不许卡车进出。装修闹到这个地步,唉。

据说她一个妹妹还是姐姐从加拿大专程回国帮助处理房产交易事宜,吕舜玲拿了钱,一年后的2003年11月创办新的康复机构——致康儿童康健园(罗秀路长桥八村25号)。占地面积达2073平方米。····吕舜玲卖了两栋老洋房,快70岁的人了,按理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了,脑瘫疾病使她与正常人的生活不一样,她需要别人的照顾,但她知道还有和她一样的患者需要照顾的时候,她拿出了父辈留下的老洋房,最后在上海老洋房市场走高的时间点上出售,1300万元。吕舜玲又拿了出来,在政府的帮助下盖了新房,还是做非盈利性的寄宿制脑瘫儿童康复园。

我们衷心祝愿她的事业成功和顺利。

大哥吕建康共生育七个孩子,孩子们大都像大嫂一样的健康美丽。唯有大哥的大女儿呂舜玲由于出生时大夫用了产钳,伤了脑部神经,出生后成为一个脑瘫儿。 上世纪九十年代,舜玲的父母亲先后因病不治去世。安福路两套花园别墅由吕舜玲继承。在上海红十字会和政府帮助下,舜玲作出了一个最大胆的决定:卖掉安福路的房产,于2003年创建了“上海徐汇区致康儿童康健园”(摘录自《与钢花共舞的岁月:吕维松回忆录》)。

吕舜玲今年过80岁了。

我们衷心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这个双宅老洋房按照其建筑面积和花园面积,目前的估价早过亿了。

吕家从浙江定海盘峙岛长坑村来,到上海谋生的第一代人吕子卿脑子活络,做什么呢?租地建房放租,很快就发了大财。在其老家定海城里陶家弄至今还存有吕子卿发财回乡建造的大屋,当地人不一定知道吕子卿故居都知道“快发财”大屋。说明其快速发财令当地人口口相传,吕子卿被歹徒绑架因反抗而遭枪杀身亡,突如其来的噩耗一下子让吕家懵了,时间定格在1931年的上海闸北。

如上是定海的陶家弄快发财大屋,吕家大院。


接下来我们整理出吕子卿的儿子吕维松的回忆录中家庭片段,编写出一个吕氏八兄弟在丧父之后逆境奋斗的故事,1931年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时候,吕维松回忆道:大哥(吕建康)二哥(吕建成)是父亲前妻所生,当时均已高中毕业。而母亲的六个儿子,最长的三哥吕建明当时只有九岁,最年幼的小弟吕维雪,当时仅两岁。母亲以吕氏大家庭的利益为重。在分家产时,母亲将父亲的遗产分为两部分:父亲遗产的大头,生前曾经营着一座规模较大的制钉厂,分给大哥、二哥,使他们能立即立足于社会。遗产中的一座楼房和位于闸北的若干座平房则出租,以维持自己和六个儿子的生活。由于遗产处理得当,吕家同父异母的八兄弟始终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来往密切。三哥吕建明和四哥吕建德长大以后,都到大哥、二哥经营的公司里上班,成为大哥和二哥的得力助手。


接手父亲企业的时候吕建康20岁。


这一本叫《与钢花共舞的岁月:吕维松回忆录》开篇写下那句话很有力:

个体的经历和故事,整合起来就是一段生动鲜活的民族历史

我们想加上一句:

六个年幼孩子因为母亲的伟大 受到良好教育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因为有当事人的回忆录,我们就顺着主人的记忆去拼图:

吕子卿不幸遇害后,一家之主的母亲这时表现出起伟大的一面。

母亲从父亲受歹徒袭击身亡后感觉上海的治安情况不佳,随后她根据上海地区的治安状况和战争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全家住址,在不断地迁徙中保证了全家成员十几年内的安全(摘录自《与钢花共舞的岁月:吕维松回忆录》)。

分完遗产后,搬家,离开闸北的安义坊(未查明具体路名弄号)。吕维松回忆说:全家搬到了愚园坊,今天的愚园路483弄,他读的小学有一所是教会小学很有名,叫觉民小学校。1937年再次搬家,因为地丰路(乌鲁木齐北路)以西治安没有静安寺以东好,全家搬到南京西路西康路的静安里。


静安里已经消失。

吕家在静安坊住了十二年。

静安里是犹太富商沙逊的房产,上下两层楼,每层有一厅,两卧室,一间卫生间。一层还有一个带天井的厨房,是典型的石库门楼房。厚实的木制大门,大门中间有一个小门,打开后,可看到门外的敲门人。厨房上面是一卧室,卧室上面是凉台,供养花、凉晒衣服。大哥、二哥住静安坊四号,我家在十号,我家的前门正对着四号的后门(摘录自《与钢花共舞的岁月:吕维松回忆录》)。


1948年吕建康38岁,去了加拿大再转回到香港,创办华人轮船公司从事航运。

大哥吕建康、二哥吕建成,学历不高,他们在上海光华附中毕业后,由于父亲早逝,都弃学从商,均事业有成。抗战胜利后,大哥、二哥将全部资本转移到香港,从亊进出口贸易,业务并发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哥吕建明,他为帮扶母亲照顾家庭和弟弟们的生活及继续求学,大学肄业,跟随大哥、二哥进入商界。解放后,三哥也去了香港。四哥呂建德1950年赴大别山地区参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军中一名著名的雷达专家。五弟呂维松(回忆录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1948年奔赴东北解放区参加革命,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三等奖,六弟呂维梅,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后,成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工程师。七弟呂维柏,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成为我国第一批中西医结合的内科专家。小弟呂维雪,浙江大学毕业后,因业绩显著,被提拔为浙江大学副校长兼浙大研究生院院长。


吕子卿结过两次婚,吕建康和吕建成生母去世后娶朱秀卿,生二女(幼年时夭折)六子,六子分别是吕建明、吕建德、吕维松、吕维梅、吕维柏、吕维雪。后来的六子全部考取名牌大学,不得不说家教的成功。

 

视线再回到香港,做了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吕建康延用前职业经理人重组班子,拍摄出很多叫好叫座的电影片,更是捧红了长城三公主。



夏梦、石慧、陈思思,上世纪香港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三个最出色女星,被尊称为“长城三公主”。其中大公主艳若桃李二公主雅似芝兰三公主俏如玫瑰。这个娱乐话题就展开了就截了几张明星照吊吊胃口。

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后来归并到了银都机构。


一个操心慈善公益的残疾人女儿有博大的胸怀,

一个在航运和银幕两大行业游刃有余的掌舵人父亲,

更有家教的力量使得孩子在逆境中奋斗,

吕维松还回忆道,改革开放后,他的孩子出国留学需要保人,在香港的三哥担当起了这个职责,但他秉承其母亲教育传统,给侄子侄女们的留学担保人之后只提供第一学年的生活费,之后的一切费用自理以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


这个故事值得在这个母亲节传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