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增补一些张园的读图背景 顺便对张园改造建言几句

本地老洋房协会 外滩以西 2020-11-02


上周写了范文照,他设计了集雅公寓。

从毕卡第看衡山路上的乔治·华盛顿双公寓楼 范文照设计之路 中国式国际式全实践

我们大胆推测了该公寓做T型设计可能是出于风水的考虑。今天补一张图,当地的监狱照片,下图几个像堡垒模样的就是监狱。




上周在大华社区转了一圈。

来一起读MAJESTIC美琪 大华社区百年开发三步曲 从麦边花园到大华饭店到西门町梅龙镇

据了解当地情况的人士介绍说,当年美琪两个字是登报纸广告征集来的。

也因为去了一次大华社区,从泰兴路到南京西路走出来,正对着张园。

于是第一次抱着写好文章的心情进去的,不是以前穿弄堂到昇平街。




张园1918年拍卖易主,今年正好100年。


很久以前看过熊月之先生的大作《张园与晚清社会》,非常佩服熊先生这一位上海近代史学专家,他当时找到了张叔和的女儿,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请注意熊先生写第一篇论文的时间是1996年,网络搜索没有今天那样方便,熊先生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过,当年就是坐在图书馆里一页一页翻《申报》查阅再做笔记的,还多亏当年有郑孝胥的日记。




关键词:

郑孝胥在上海的遗老生活

(1911—1931)

以《郑孝胥日记》为中心

(作者:张笑川)





在晚清上海,张园是市民各界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张园赏花,张园看戏,张园评妓,张园照相,张园宴客,吃茶,纳凉,集会,展览,购物……张园之名,日日见诸报刊;张园之事,人人喜闻乐见。张园,成了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熊月之在《档案与史学》(1996年6月刊)发表了《张园:晚清上海一个公共空间研究》,可以说从这篇1996年的论文开始,上海近代史学一批研究成果奠定了张园的历史地位。这样,张园在历史价值上远远甩了上海绝大多数里弄房多少条大马路了。


现在的张园其实是当地土地级差开发和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一个甜蜜的难点。

盛名之下,回不去的张园。


曾在一个专业投资公司官网上发现他们做过的张园策划案。





一个平民的意见

曾经在南京西路街道住了10年




如果我们针对张园更新改造做些建言的话,我们建议要从更大的社区规划和组合上去整合张园地块,不仅仅是泰兴路到威海路这个张家花园弄这么一点点;完全可以联动大市政交通促进并完成静安本地有一块较大规模的步行街区,在现存的吴江路一段步行街的基础上再将茂名北路(南京西路到威海路)一段封闭做成步行街。如此规划的话,威海路590弄和茂名北路成为很好的回旋步行路并与吴江路组合成了一个”0+1“,俯瞰的话是个最大数9,至尊。




斜桥弄巨厦主人找到了

花旗银行买办吴培初

(Percy C Woo)




重点说一下这个造型独特的大宅,了解邬达克建筑地图的都知道这个房子被称为斜桥弄巨厦。

原先的车库门最近关闭,现在从张园进入公惠医院的门没有了,只能从石门一路315弄6号进出。

附带说一句:目前是买进静安四季小区低楼层的好机会,公惠医院确定搬迁了,不会再因为自己家阳台望出去看到楼下是医院,心理总觉得有点那个的。

这个消息来自于静安区规土局向市规土局发出的一份文件,政务公开的。文件指出:经全区范围研究,公惠医院现已具备了医疗功能迁出、以及拆除后期加建的可能性,为历史建筑更新利用创造条件。

文件名称比较专业:关于申请《上海市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暨《静安区静安寺社区C050401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113、114、115街坊局部调整的请示

有兴趣的可以正大光明当回"病人"进去给大宅门做个建筑“透视”。

在附近还有两个医院可以进去探究一番的,以前都是大户人家的独立大宅,青海路上的周湘云公馆现在岳阳中医院青海路门诊部;石门一路67弄1号中医医院石门路门诊部,具体户主尚不得知,算是昇平街的一件文物建筑疑案。而斜桥路巨厦很多人只知道设计师的名字不知道业主的名字,经过努力,从路透社当年驻北京记者兰特的Flickr照片集里发现了一点信息,兰特2015年重返上海的时候专门到过张园进去过公惠医院,他断定这个房子是属于一个叫Percy Wu/Woo的,他曾经是花旗银行的买办。

有名字虽然是英文名字,有工作单位,应该是可以轻松查到的吧,而事实并非如此,查啊查到了朱博泉,英文的名对的,服务花旗很多年也对的,就是姓不对,再看人家一直住在华山路范园27号大宅的。

另起炉灶,等搜索引擎里跳出来Percy Wu/Woo

突然有一天从搜索出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到上海采访日记,记者得到一位汉学家Peter Hibbard帮助进入到医院,我们才知道了这个业主的中文名字怎么写:


吴培初

吴培初任职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时期(1932-1941年),恰逢花旗在华业务十分兴旺的时期。吴培初原籍苏州,1887年生于上海。花絮一下,上海交通大学的华山路校门1934年重修过一次,捐款最多的就是吴先生,落成后他也低调不出席让女儿代替去剪彩。




关键词:

旧上海的外商银行买办

(华经理)史略

作者:吴培初

写得很详细

做金融和地产应该认真阅读的




按照我们喜欢的人文地理学的分析,最先”到达“此地的除了张园门口大宅值得看之外,张园106支弄2号有点意思,和吴培初是邻居。此宅和其他大宅门不同的是东西朝向的,南侧是条窄弄,其实就是人家建造三栋石库门的地皮此业主要求自己家横着造一栋。


门口的对称椭圆型大窗户比较少见。




太平轮 周庆云和张园大宅

非常感谢读者Wencky 

新媒体互动很有意思



文章发出后没几天有位叫Wencky 的订阅好友发言说这个房子和1949年初沉没的太平轮有关,是船东之一的周庆云的上海住宅。

于是查了资料发现这样的说法,关于太平轮专门有一本书和一部电影长片上下集,导演吴宇森,当年在好莱坞拍出惊心动魄的《变脸》的大导演。

Wencky 说:意外地进去一次,里面有轮船航海的彩色玻璃门头装饰以及气派的柚木旋转楼梯。


“我父亲和我母亲商量,把我们家有的,光是我们上海人叫的“小黄鱼”(注:金条),就有7、80根,全部赔出去,还有全家所有的金银首饰,全部拿出来。我父亲和母亲也被他们简单抄了身。我父亲答应,把张园的房子卖掉,全部卖掉赔,这样依然只赔偿了70%”。

周琪敏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1949年5月,周庆云和妻子净身出户,除了身上穿着的那身衣服,连被褥都没有带走。周庆云唯一的要求是,从中支取一部分,支付保姆和司机的工资。


家属代表同意了。

2014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徐天:《太平轮后事:沉船之后的人和事》




孩子的笑真天真和真实。


如上都是在六开间周庆云公馆门口拍摄的。


灿烂的笑脸的门背后曾经有过海量的泪水。


王刚锋和里弄的男女老少都熟悉的,点头的或者拍肩胛的。当然邻居对他把老外引进来拍照片有各种看法,求同存异,拍摄还是在继续进行的。

我们觉得一切发生得很自然。


王刚锋摄影作品来自其个人英文网站。

其摄影业务包含了家庭照片拍摄,商业照片拍摄,当然作为摄影家,个人摄影创作不可少。


也有读者跟帖说王钢锋不住在张园的,住在昇平街的。估计这位读者也是认识王摄影师的。

我们从张园穿过后进到甲秀里,那天天气非常热,过了安检,整个毛泽东旧居参观大厅就我和一个老同志,志愿者也静静地站在门边,空调开得很足,展览馆里传出浑厚的男中音旁白,激荡百年。




在甲秀里发现一张珍贵的照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