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地有一口宋代的淡水井 遇水生财被小马立斯抢了先 太古大班趁白银法案半价买地皮 自家草地就是Golf球场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此文首发在2018年3月6日,今天增补一些内容,原标题:《那些上海市中心最好地段上被“圈养”的老洋房宾馆》


我个人觉得目前对上海老房子最可靠的研究办法大概要数从卫星下第一手地图,再配合1947年的《上海百业指南——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老地图对照,把文章要说的事情先用地图固定下来,四至在什么路段上,尤其是《上海百业指南—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把1947年的老洋房定位了,接下来就是看她如何呱呱坠地到茁壮成长、亭亭玉立及风姿绰约,好词用在上海老洋房身上大约是不会用错的。



小马立斯私邸花园里有口宋代淡水井



瑞金宾馆,历史上曾经被称呼(1)小马立斯私邸 (2)三井花园(3)励志社上海办事处(4)华东局机关办公楼(5)瑞金宾馆。现在这里的正式名称为瑞金洲际酒店,是洲际集团大中华地区首家历史经典酒店。


纠结马立斯家族几代人的关系没什么意思的,看地图,现在新管理者入主此地,老房子值钱货保护好,马立斯的马厩和狗棚没有了(记得以前的小南国瑞金店就在马厩里,吃饭的时候有很特别的感觉),新建筑也因循守规红砖的砖砌艺术造型让初来乍到者分不清古董还是高仿,高楼一是多了客房二是提供了观赏的新角度,洲际九层挑空大堂设计还是有点震撼的。

如下的关键词搜一搜,人物关系就显现出来了:


德和洋行(Lester,Johnson & Morriss.) 

字林洋行(Pickwoad & Co.) 和《字林西报》 


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又名《华北先驱周报》或《先锋报》。上海第一家英文报刊。1850年(道光三十年)8月3日由英国拍卖行商人Henry Shearman(中国名字叫奚安门)在上海的英租界创办,每周六出报。主要刊载广告、行情和船期等商业性材料,同时也刊有言论、中外新闻和英国驻沪外交、商务机关的文告,并转载其他报刊的稿件,供外国侨民阅览。1864年7月1日又扩充为独立出版的日报,定名为North China Daily News。1866年改由Pickwoad & Co.经营。Pickwoad& Co.汉译为“字林洋行”,故本报取名《字林西报》。1951年3月31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101年,它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现完整保存在上海。


目前西侨在沪活动尤其是早期活动的资料多来自此报。链接点进去看看:雷文和史带 一个需要史海钩沉 一个已名扬天下 其实1910年代起在上海他们是忘年交


亨利·雷士德(Henry Lester)


亨利·雷士德(Henry Lester),英国旅沪著名建筑师、地产商和慈善家。1867年雷士德来上海先在公共租界工部局任职3年,上海早期最大的地产商美国人史密士(Edwin Smith)开办的史密士洋行(Shanghai Real Estate Agency)邀请雷士德为合作伙伴,于是雷士德就成了史密士洋行的股东。1880年代,史密士(Edwin Smith)退休回国,其名下的房地产几乎全部转入雷士德的名下,雷士德成了上海的房地产巨子。1926年5月24日雷士德在上海逝世,葬在静安公墓。他终身未娶,没有后代


要知道被有钱人看中做女婿要少奋斗很多年,也要知道男怕入错行,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马立师家的恩人雷士德,丈母娘皮克馥夫人。


现在小马立斯私邸叫名人楼不对外开放,看看照片,记住从这个楼梯走上走下有近代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脚步随心情有缓急有轻重。

一个真实的前英租界工部局小办事员抓准机会发财买地建房故事,老马立斯回国颐养天年,小马立斯事业继承下来更是策马奔腾,马不停蹄。也许当年拿地的时候地块上有一口宋代淡水井(原来还有淡水庙,庙没了井还在的),遇水生财,外国人也喜欢中国的风水的。

马立斯私邸建成至今100年,百年老宅保存下来并保养得非常到位,难得的。

从我们目前收集到的1949年前花园洋房占地面积排行,此地应是最大的。链接点进去看看:独家:1949年前的上海洋房花园占地面积排行榜(Updating····)



遥控设计大宅门 太古大班没住过



时间又聚焦在1935年,美国佬在大洋的另一端咳嗽打了一个喷嚏,黄浦江外滩强烈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力。那就是1935年的白银收购法案,银行挤兑,白银外流,百业萧条,地价腰斩。可以自行搜索学习一下:

白银法案对华影响=抽干中国的血


反正拿地便宜了,此时一个非常精明的洋行大班在今天的华山路兴国路三角岛型地块买地建自己的大班私邸和职业经理人宿舍,现在这里被圈进了兴国宾馆内,太古洋行大班楼现为兴国宾馆一号楼。老规矩,上新的卫星地图和老地图对比一下。


华山路拓宽后兴国宾馆内的沿华山路街边的老房子花园有所缩小。

一号楼的故事太丰富了,不多说。放一张当年决策者也是老班主的标准像片,太古洋行百年老店,本身对老照片的整理非常有心的,现在借助他们公开的大班楼照片看看当年的模样:

在草地上拍摄外景的很多的,有时候会有人过来劝阻的,因为现在一号楼是不对外开放的,也就很难得看到楼里的布置和装潢,从一个得到Tess老太太帮助的摄影家那里我们能看到两张照片(2005年的状态),话说昨天下午在安福路看房子的时候与Tess老太太擦身而过,因为她满头银发和标志性黑边圆眼镜框很好识别。以后遇到一定问安一下,表达对她几十年来写上海老房子传奇故事的敬意。

地块上还有一栋被考证出是给当时的太古洋行上海总经理居住的,太古老板没在这里住过,与总经理的互动就没有了,更有趣的是设计太古大班楼的设计师牛到没来过现场,一切都是在英国遥控,从设计开始到房间里的装饰布置全部靠书信过来,上海的设计师就等着邮船慢慢靠岸黄浦滩,拿了这位英国名设计师的图纸放样施工制作和合成。

现在不就是业主和设计师和工头和各工种师傅拉个群聊就解决的吗?链接点进去看看:武康路280弄实际是武康支路 沪上一条直弄堂路单向进出很少见 近代上海大学问家在此惺惺相惜,里面讲到这个房子是李宣龚卖给太古洋行的,自己再买到武康路280弄大宅的。


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



其他的几栋,其中花园中部的原先是个双拼别墅,扩大后成为酒店公寓了。


现在一下子快了,高铁 飞机 互联网。


2001年7月24日,时任兴国宾馆总经理的陈根荣在兴国宾馆一号楼与卡尔森环球酒店公司  (Carlson Hotels) 签署协议,由中方聘请卡尔森旗下的顶级酒店品牌丽笙酒店及度假村集团(Radisson Hotels & Resorts)为兴国宾馆进行营运支援,由此兴国宾馆正式加盟国际品牌的酒店管理,亦标志着上海新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的诞生。


我们读出了希望快速发展的心情,在华山路兴国路拐角口一栋丽笙酒店新大楼坐北朝南好风水,大草地卧着现代化的会议中心,要知道会议服务还是一个酒店很重要的进账渠道。在湖南路华山路口兴建了商务楼,走近一看,医美啊,有钱的租赁客。


在上海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地块上有着如此大规模花园面积的国际五星级酒店放眼全球也不是太多见的。本来养在深闺的小女子有个欧洲老贵族气的管家操持着帮办日常事务,端茶送水,送往迎来,房东应该是放心了。


前不久有个新闻,绍兴路54号内所有六栋老房子整体出售六亿元,但看了新闻深度报道发现要理清产权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见《国际金融报》记者记者孙婉秋《杜月笙公馆6亿出售记》),我们就瞎想想,有本事的人将这个被一群读书人圈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产权转移完成后(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这个“绍兴宾馆”也会是一个很不错的花园酒店。


如果路过进去瑞金宾馆的话不要忘记参观一下那口宋代的淡水井,如果路过进去兴国宾馆的话可以站在大草地边想象一下当年这里是个高尔夫球场,练习场。那时候真正18洞的在虹桥,西郊,现在的上海动物园中的一部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