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94年那些鲜明和忧郁的黑白上海城市图景 寻人启事快找到自己的小伙伴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在Flickr上用关键词“上海+年份“查阅历史照片,因为前有日本NHK拍摄的《上海梦》指明1994年这个改革关键年,1994年也正好是个狗年。


链接点进去看看:1994年NHK拍摄的《上海梦》是一部本地土地批租和商品房买卖历史纪录片


有人在写1988年和1998年,今天我们用寻找到的一个摄影师的黑白照片回望一下1994年,算是那部《上海梦》记录片对上海图景的高清注释和补充,黑白照片有时候比彩色照片更有张力和细腻。


黑的

白的

灰。



画中人找到了

感谢摄影师,把我的奶奶拍的这么慈祥(叮当)



链接点进去看看:(1) 穿行在南京西路1213弄(原沧州路)到威海路林村的小弄堂里 沧州饭店没有了但沧州别墅和沧州公寓还在 不谈沧州大楼  (2) 华业大楼的几封观众来信 谢谢当地的老土地



当时摄影师是从华业大楼穿出到林邨的,或者是从林邨踅进华业大楼的。那时候数字摄影还没有,全用的是胶卷一卷卷拍,看得出这位署名8ha的摄影师和拍摄对象隔着镜头交流没有违和感,以至于画中人的亲人”叮当“以为是熟悉的人拍摄的照片。


感谢摄影师,把我的奶奶拍的这么慈祥(叮当)


发自内心的一句感谢话。

不知道摄影师能听到这句感谢话吗?

虽说迟到了24年。



叮当告诉我,她奶奶走了,没有看到这张照片,她的妹妹今年也30岁了。



叮当获得了一张珍贵的摄影师作品。

关于从历史图片找当事人,《外滩以西》还发表过一篇,链接点进去看看:请转发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老外旅游相册里的小妹妹小弟弟如今过得还好吗?


最近后台留言也有昇平街老土地找幼时同学的,也发布如下,如有被点到名字的朋友可以留言,我们将转告联系方式。




我出生在威海卫路,今年72岁了,小学在民智小学(威三),中学在民立中学(六十一)。现记忆力逐年衰退,再过几年可能就阴阳两隔了!小学同学:茂名路有:陈效廉、董成、赵基国、郑美云、陈海鸿、郑良浩、黄鸿弟、罗美珍、姚琴芳、唐佩珍、张小曼、陆文芳、屠鸣凤、胡有芳、邢小佩、唐蓓倩、吕超颖、杜凤英、。威海路有:邓雨田、朱世德、曹关德、徐维江、石门路有:蒋本孚、莫连道、许镛刚、刘德昌、延安路:朱庆骏、丁宁、钟慎益、张克刚(润康邨)。能回忆的现为30位,尤是几位少年好友,甚念!我是徐亦伟。







看似无序的拍摄

有其内在的逻辑



1994年说久不久,说近不近,那一年出生的孩子也24岁了,大学已毕业成为职场人的节奏。百度百科有专门的”90后“条目,有几句话写得还是有力度的。


复旦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的)90后是从容、理性、务实,是值得信任的、充满正能量,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代。


让生活在上海的90后们看看1994年的上海:




作为我们一个过来人,1994年的城市面貌,因为还没有大规模的空调外机悬挂着,没有未被整理的凌乱的外机管线,建筑外立面上还是蛮干净的,常常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发出感叹,谁能将上海的空调外机用制度和道德规范好了,也是功德无量的事。


东方网2018年1月16日消息: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昨天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市政府领导班子大调研,加快实施本市架空线入地工作,着力推进本市不动产登记“全·网·通”服务改革等事项。


会议原则同意《工作方案》并指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快推进架空线入地,消除隐患,为人民群众创造有序、安全、干净、美观的高品质城市环境。要集中各方力量,争取市民理解配合,有序有力推进架空线入地。要强化共建共享理念,加强地上地下资源整合,推广运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减少对土地和公共空间的占用。要科学组织施工,尽量减少扰民,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要坚持源头控制,立足长远规划,完善规章制度,在新建区域推广地下管廊建设。


空调外机规范整理比架空线入地容易多了。


我们也从事与摄影相关的工作,1994年的时候我去采访现在大名鼎鼎的尔东强摄影师和收藏家,他当时已经有意识地记录这个城市的变化尤其是老建筑,那一年他在香港出版了《上海西洋建筑的最后一瞥》,而今天转摘的8ha的1994年黑白照片集,算是记实类摄影,对这个城市来说同样珍贵。

上照片,摄影师很好地利用了光线来勾勒人物。


那时候批发些《新民晚报》和《申江服务导报》卖卖能赚点小钱。


有了点闲钱可以去东台路还有当年的南京西路688广场淘古董。

那时卡拉OK很时髦,也不便宜。

弹棉花,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公用电话现在绝迹了吧。


还有一部分在整理,摄影师走街穿巷属于城市的深度游,和老外们在旅游点的拍摄有很大区别。再则,摄影师抓取的人物其动作和表情真是一瞬间,其功力还是可以的。最近在收集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到访上海的照片,也发现摄影师的视角最关键,构图有时候倒其次。第三,人文记录式拍摄出来的原生态,当时间距离观看者越久远越有可挖掘的细节。第四,黑白的力量,再次强调一下。


历史上,黑白摄影曾是摄影师唯一可以选择的拍摄模式。后来”黑白模式“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削弱了杂色,主题得以突出,可以避免让颜色分散观众的眼球。 摄影师可以利用黑白摄影来创建一个鲜明的,忧郁的基调。


且听下回分解,也希望通过老照片找到当事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