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淮海大楼近三十三年简史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淮海中路和常熟路口,很熟悉的味道。有当地人回忆以前是永隆食品店买根棒冰,再到隔壁的新华书店看小人书,不买。

原名为帝国大厦(Empire Mansions,恩派亚)如今叫淮海大楼。

前几天写了一篇将这个大楼放在最后有点匆匆收尾。

链接点进去看看:从淮中大楼到淮海公寓再到淮海大楼   让我们想起叫得响的外国名字

今天将收集到的资料斗胆写“淮海大楼近三十三年简史”。



日与夜,夜魅力。

上、下图对照着看看。


In the architectural journal Chinese Architect (zhongguo jianzhu), the issue that covered this building had said that the 3 lines represented "san min zhu yi" or the three-people's-principles, political philosophies of sun yat-sen,I am still wondering if the architect Huang Yuanji (黄元吉) had meant for it to be designed that way..


转摘自Flickr的两段评论,上面那段话所透露的信息第一次听说,有时候建筑语汇和建筑师的立场和见解是很密切,但此建筑不是政治建筑物哦。下面这段话是曾住在武康大楼的俄罗斯汉学家张霞小姐写的,有趣的大楼比较,这点我也是感同身受,话说1990年代曾去大楼里采访过中国著名集邮家刘广实先生,进了淮海大楼就觉得很奇怪,这么长的通道啊,让我想起如此建筑设计是1980年代上海推广过的做法,还是强调了集体宿舍感,抬头不见低头见,每天必须擦肩而过,听力好的话从第一间房间可以听到最后一间房间,很蒙太奇。在新公房遍地开花的年代,高层建筑就会采用长走廊,如中山西路武宁路口那个西部大楼,曲阳新村还有田林新村都有这样的大楼。


TA的设计来源可以说是火车车厢和60厘米走道宽度,记得以前看一部建筑记录片说包豪斯的大师之一就是按照火车走道算计出人类住宅最简约和最经济尺寸。 


进了刘广实家以后,房间布局也感觉很奇怪,前后隔断后背部是没有光线的,内阳台是整个房间里最亮的地方但那下面是川流不息的大马路。



Empire Mansions turned out to be a lot like our Normandie: similar long windowed corridors. There are lots of cool features inside: curved walkarounds in the middle of the corridor deny you the view of the total length as you're walking along. There are vertical shafts in the corners, many solid granite deco staircases and dark polygonal public rooms across from elevators (used for storing bicycles, naturally).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满庭芳·三十三年》

苏轼(写于1083年)


用三十三年这个时间概念也是很偶然的,这个大楼以前一直非常宁静,和北边的瑞华公寓半围合着常熟路(淮海中路-延庆路)瑞华里住的是市委市府机关干部(主要是宣传部干部)、淮海大楼多出版社和社科院研究员。

链接点进去看看:(1) 低奢 复古和眼泪 重构空间的梦想改造家 大平层老公寓里的历史故事 (2) 作家是编故事的一把好手 常熟路五原路口瑞华公寓里作家群像一瞥 



1985年

为解决住房困难被加两层

当年这是一件很自然事情



那时候很多筋骨被检测下来很牢固的老公寓大楼被粗糙地加一层加二层,如西湖公寓、良友公寓,淮海大楼不用抱有幻想,黄元吉设计出的跌落式两翼被拉成了两块门板·····

还好,最高的那个空中花园大平层成为此地独一无二的了望台,据说曾有人开高价欲买,其房东摆手笑而拒绝,他家的窗户和楼下不一样的。


张霞在2007年美美百货撤柜以后进到楼背后拍摄到淮海大楼满目伤痕,还好,2009年迎接世博会,国家花了大钱整修了淮海大楼,沿街的房子就这点好,常被惦记,门面=脸面。 





1994年-2007年

淮海大楼底楼商铺曾是

上海最高档的百货公司



我们没有见识到起美美百货最初的那些日子,后来住在附近就了解得多了一些。2004年的时候不知道家里领导买了个什么东西,店家还送了一个10周年纪念杯,现在家里领导还用来喝水。



上海美美百货公司是目前上海销售世界顶级服饰品牌最为权威的百货公司之一。其位于市中心淮海中路1312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也极为方便。

美美百货古朴的外墙采用高级雅士白大理石,内层平板玻璃组成幕墙,简洁时尚而显高贵典雅;银色的Maison Mode标志尊贵气派。内堂的布局按照品牌的特色错落有致,在柔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和柔和典雅照明灯光的衬托之下,购物环境显得幽雅舒适(来自商业地产招商书)。



从筹建之初便参与其中的美美百货董事兼副总经理顾麟伟在2004年指出,“有十几个品牌最开始进入中国时就选在美美百货这里。”其中包括Ferragamo、Gucci和Prada, 那是美美百货最辉煌的时候。它坐落在一栋有着70多年历史的美式风格建筑中,美美百货面积并不大,只有5100平方米。即便如此,当时奢侈品牌要进入上海,考虑的第一个地方仍然是美美百货。


顾麟伟称,美美百货从来不做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仅凭一本自创的美美杂志、VIP制度系统及一年一次的VIP贵宾酬宾活动。除了锁定的不到2%的消费人群,美美百货将大部分人拒之门外。天然大理石的门廊、半开半掩的水晶玻璃门便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即使得以入门,如果个人消费3个月内低于3万元,也随时会被取消VIP客户资格,而这部分VIP会员,在美美百货2005年1.2亿元的收入中贡献了60%(以上资料来自《第一财经周刊》记者严悦 杭晓琳 王娜 昝慧昉 张晶对此文亦有贡献)。




黄卿美将卸任她在俊思集团(ImagineX)以及华镫集团(Walton Brown)所担任的首席执行官与副主席职务,并将成为连卡佛载思集团(Lane Crawford Joyce Group)的荣誉副主席,自2016年2月1日起生效。在过去的30年,黄卿美曾担任连卡佛载思集团众多管理职务,Cartie、Hugo Boss等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均要归功于她(中奢网2016年2月报道)。


写有《一个人的淮海路》的作家顾惟颖小姐用了“转角的女王”来概括淮海大楼“美美百货”,很长时间人们快忘记淮海大楼的名字,统统说:哦,就是美美百货那里呀。


1994年,Maison Mode创始人黄卿美应该不是突发奇想地选择了这个老公寓大楼开设奢侈品商场,回观整个1990年代的上海地产开发史,徐汇、静安、长宁等地引进来的港澳台大开发商多少有老上海情结的,何东家族的后代何鸿燊、永安郭家后代郭志楷、林百欣后代林明珠还有李嘉诚,这些都是那些年在西区好地段开发好和正准备开发住宅和办公楼的,最厉害的是九龙仓静安花园,1990年代年拿到的地,前不久刚开盘。


美美是来做豪宅配套服务的,当地的大房东顺便将淮海大楼内的网球场一并改造,记得那地下室的咖啡馆很是安静,且有全上海最隐蔽的银行分理处,农业银行。



《一个人的淮海路》全书文字清爽,时时透着让人莞尔的小乐趣,内容是怀旧的,文字绝对是时髦的,可以时时把人拉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场景中,又会漂亮地来一个急转,让人感到时间的奇妙和物是人非的种种感叹(来自豆瓣)。



2003年前纸媒的黄金期

扔在上海马路上的中华烟

老于头、洪晃、章含之



那天路过淮海中路华亭路口,原先地铁上口地方的东方书报亭关张了,记得十多年前这个报亭是一对中年夫妻打理的,男的很斯文戴一副眼镜,女的很文弱,有时候他们的身边会出现一个女孩子应该是他们的闺女撒娇着,但她是一个唐氏综合症患者,蛮可惜的。我那时候住在附近买杂志就专门到他们家的摊头买,也算一种支持。现在他们赖以为生的报亭消失了也不知道他们的近况如何,祝愿他们一家三口幸福和顺利。


而洪荒有章含之的名头在,自己也是个成功者。她和淮海大楼正门口报摊老于头的故事还是多少反映出当地人的一种性格;不卖账,哪能?


洪晃在《我的非正常生活》(2003年出版)写道:“他(指老于头)的摊位在上海美美百货的拐角,所有高档生活刊物都要朝拜这个摊点,因为就他这里卖得好。我不知道我怎么在不认识他的情况下把他得罪了,这个倔老头把I Look先是拒之门外,后来是把I Look和过期的刊物放在一起,严重影响了销售。”


2005年12月31日有一篇原创帖被我截了下来,这个叫“看起来并不美”的主帖口述者将事情还原了一下:


老于头举动如此极端、不近情理,令闻者费解。倒底为了什么呢?

记得那天,我路过老于头报摊。老于头正在与别人说这件事,已说到末尾丢香烟了。只听旁边一个中年人打诨说:“侬做啥啦?好好交的香烟拐脱了(甩了),做啥啦?一条中华牌啊!侬老于头钞票阿是多?侬不要,阿拉要。下趟要拐香烟,先打声招呼,等我立到马路上侬再拐。”。另一个人接着说:“你格个死老头子,脑子进水啦?,香烟嘛,先收起来,生意嘛,先做下去,管伊卖脱卖勿脱,又勿是叫侬包销,(杂志)挂二天,又勿会少脱侬几两肉!”

就是嘛!我听着也觉得奇怪,也不知道他们讲的是哪个杂志哪个人。就插了一句:“啥事体啦?为啥啦?”老于头对熟人的起哄,一般是不会在意的。见到又多了一个听众,于是又讲了一遍。我总算听明白了。有一个女的,“冒充乔冠华的女儿”,到这里来推销杂志。


据老于头说,来了二个女的,为首的名片上写着“洪晃”,另一是助手。一上来,女助手开始介绍女老板。女助手问:“老师傅,你认得乔冠华吗?”老于头答:“认得啊,怎么啦?”女助手说:“这是我们的老板,她是乔冠华的女儿!”显然,女助手期待着对方有惊呀的反应,打“乔冠华”牌,想必已是拿手好戏。老于头没有接话,拿着名片,对着亮光,做出左看右看的仔细状(老于头向我们学他看名片的样子),然后笃悠悠说:“不是姓洪吗?没看出是姓乔啊?”女助手又说:“那么,你认得章含之吗?”老于头:“晓得啊,一个女翻译啊,怎么啦?”女助手:“她是章含之的女儿啊!”老于头:“女儿怎么啦?”。洪晃说出了要求,并把香烟和章含之签字的书,很客气地递上。老于:“我要伊格书做啥啦?这个(指烟)做啥啦?”推来推去,于是,就发生了扔烟、扔书的情节,老于头扔下摊子抽身跑了。老于头说,她的东西要14元(好像记得)一本,内容又不怎么样,在这里摆过的,跟她助手讲过的,卖不动的。“把乔冠华搬出来也没有用的!”


这个叫“看起来并不美”的主帖口述者和老于头熟悉的,他口述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家住上海淮海路与华亭路相交处,对面是上海时尚地标之一“美美百货”,里面衣价, 我总以为是标错小数点。商场的拐角,面对准海路、宝庆路、常熟路开阔的交界处, 有一处报摊,蜗缩在大楼出口处,不甚起眼,却颇有小名。摊主人称“老于头”,对所售几近“洁癖”,只认品位不认钱。后来得知,老于头就住在这幢大楼里,只知他爸原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影人。



2018年

淮海大楼二手房售楼书

投资客 二房东以及车间



后来没有了老于头的报摊头了,淮海大楼的住户结构据说也变化很大,有次听门房一个熟悉的保安阿姨说起过,现在楼里面外国人多。


后来有了微信群以后,关于淮海大楼的信息又多了起来。

投资客多,二房东也多。不是说二房东不好,恰恰相反能拿大面积老洋房和老公寓的二房东都是这个城市老房子的爱护者和懂行人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看懂老房子广告,我们才会知道老房子的套路。



上海近代史专家潘翎小姐的观点也是第一次看到。




淮海大楼广告案例之一



不是在演时尚剧,现在看到老房子租赁和买卖广告用演员活化空间,但不多。



上图是精装修后再卖的,投资客的做法,快进快出,主要针对“外貌协会一见钟情”的看房客下家的。下图是原始装修,走的是长期持有,稳健个十多年赚得盆满钵满,还是香港人厉害,投资经验相对丰富。


淮海大楼广告案例之二




有直接出示产证的,这个好象没什么必要。

没有想到的是淮海大楼有副楼?


淮海大楼广告案例之三


说的是这个车间吧,当年美美百货改造的时候遗留下来的老大难,人家太多。还是瑞华公寓的车间幸运,拆除后那里建造了如今的华亭苑。



上方花园门口的地产经纪事务所的牌子前前后后换过很多家了,最早的是“太平洋房屋”,那里有上海第一批做老洋房的地产经纪人,和我们合作过的地产经纪人大多离开了这个激动人心但同时心力交瘁的行业,有一位小姐姐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的,她说过那些在做地产经纪人的日子业绩和指标压得很累人的,现在她转到了比较安定的工作岗位,她那里一定还有更多的淮海大楼的故事,有空问问。




摐摐,疏雨过,

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满庭芳·三十三年》

苏轼(写于1083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