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里昂吧向左向右 安福路275弄锯齿弄和五原路372弄金波邨 看马清运和张永和大师作品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昨天在华山路头部做了专题报道,点击阅读的朋友还蛮多,有观众读者还留言说当年自己就是在希尔顿大酒店里找到了留学经济担保人。那里曾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最豪华酒店集中地,这块地的老房子大多消失了(有观众读者留言说御华山那块地曾有华山路第五小学),静安宾馆屹立不倒,原先的海格花苑(Haig Court) 由公寓住宅转身为宾馆客房,建筑的外立面也没有受到空调外挂之类的人为破坏,我们从老照片和新照片对比中看到仅仅是将内阳台做了封窗处理。



如上两张照片昨天没用上,补。今天我们还在附近,过长乐路和镇宁路一点点的武康路,说起镇宁路,有时候路过总觉得这条长宁区最东边的豪宅街用了一个“镇”字做动词的话有点不舒服,曾经在那看遍了所有楼盘,没买。话说最近热议的地产话题是华山公寓,大门一个开在华山路,一个开在镇宁路。酒店式公寓整体出售,接手者准备将两栋楼的其中一栋上市销售,还有一栋继续做酒店式公寓,坊间对即将开出来的单价有预测,有说15万,有高喊到20万。



据说市场上蓄客已潽出来了,壕。我们还是转身去看老洋房,一房一价跟我来。过了华山公寓不远的武康路,在那有个神奇的Y型路:安福路-武康路,再叉出去一条五原路,再叉出去是永福路,有关新专题即将推送。


链接点进去看看:(1)武康路安福路Y型路口的大宅壮观毗连 莫家祖屋回购 家有香港名媛 基金会下手早笑不动 (2) 坐在安福路武康路口marienbad看风景会老友得新书 再探安福路249弄发现当年开发商用了卫乐园同一套设计图纸 (3) “扎”在永福路的三位近代著名建筑师自宅 过养默女儿冀望父亲的灵魂再回到旧居菜根书屋


国庆节与朋友程泓再次约在这里的Marienbad ,程泓是老克勒,爵士乐酒吧玩主。我们采访他,让他来说说上海的爵士乐酒吧故事的。约定的时间还早,我们就在马里昂吧咖啡馆的周围闲逛了一圈,向左向右都是熟悉的小弄堂。下图是Y型路口还没有红绿灯。




漫步之一:安福路275弄

少见的锯齿状地块深弄堂





我们专门找到一张1930年的老地图,日本人测绘的。我们标出了马里昂吧的位置,地图中的红色道路是如今的五原路,当年还没有西拓与武康路贯通。而1947年的行号地图上,马里昂吧的位置还是空闲的,奇怪吗?安福路275弄就在安福路大宅和武康路大宅的缝隙之间向深处发展出了一条造型独特的弄堂,我们称呼为“锯齿弄堂‘,进去看了房子更可以体会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马里昂吧挂的是武康路55号的牌子,但门面全在安福路上,这个文艺范很足的咖啡馆开在此地已经十多年了,厉害,投资人和运作人里有我们同行,原先报社记者,脑子活络的,转型转得快。




马里昂吧的店铺深处有个小天井的,我喜欢坐那里,在门口面对马路是一种风情,坐在最里面安静,谈事方便。从天井侧身出来就是今天要漫步的第一个弄堂,锯齿275



安福路的大宅有大宅的厚重,弄堂有弄堂的套路,因为不是自己独家享受要求甚高,开发之初肯定是以成本来测算的,1930年的后期现代式国际式的影响力日渐强大也被甲方乙方接受,建筑造型就开始有了自由和活泼,线条和色块,先看上一眼,待到了弄堂里,更多的设计元素扑面而来。




用在现代建筑上的词汇基本都可以用在这里,但我们注意了红砖房的透风口这个对建筑延长使用寿命有很大帮助。这个楼不在275弄,但对275弄的建造和规划有影响的,或者说TA在275弄之后受到影响,我感觉是TA影响275弄,要不就没有锯齿了。



进弄堂,现在老小区的垃圾分类改造做得比较到位。后面的大宅是重点。




弄堂里还有标语,有年头的语录。




弄堂里值得仔细看的是不规则房,下图是三角形的蛋糕。



圆蛋糕和小方蛋糕组合体,两层楼的不多见的。



对照老地图看,绝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高级定制哦。




我们对这个房子不陌生,这个房子在我们2000年刚开始看老房子时候就在市场上了,但因为面积大总价高只能仰望,后来知道这个房子是马达斯班设计改造的,上过建筑杂志。马达斯班的主持人是马清运,算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建筑师。你看人家大设计师加建了还看不出来哪里加了,和谐得有水平,翻新以后更有型。


偶然看到门口的三页法律文书,也觉得有趣,房东和房客公开法律函也少见的,一般看到的是一方的法律文书。内容嘛,局外人不予置评。



弄堂深处没有弄口建筑有腔调,也被树荫遮挡了光线,拍摄效果不理想,当冬天树叶子落下再去看个究竟。说来两难的,夏天上海多吹东南风外加台风季节,蓝天白云的,但建筑物多被大树遮挡看不全真面目。到了冬天看得清楚了,往往天色不太帮忙。出了弄堂口,马里昂吧的对面是上影集团下属的永乐公司办公所在地,里面有一栋体量比较大的西班牙式老洋房,可惜没有了花园,背面是一品苑商品房。




漫步之二:五原路372弄

再窄小的弄堂也要有邨名



时间还早,马里昂吧也没有座位,于是再往网红的武康路散过去,一眼看到小白楼,武康路12号,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武康路上网红店曾是建筑学大教授自宅 "谭师的庭院"收徒讲学养花其乐融融(链接点进去看看),有一阵看到朋友圈有地产经纪人在发小白楼的转租广告,不知道现在进驻的是新房客吗?反正租金不便宜,看装修好的图片还是很小清新的。




节日里在武康路拍照和看老洋房的人不算太多,这条中国历史名街算是打出了名气,近代优秀建筑和名人故事成为此地的最大卖点。我们也报道过:武康路280弄实际是武康支路 沪上一条直弄堂路单向进出很少见 近代上海大学问家在此惺惺相惜(链接点进去看看),这个判断后来在沧州别墅地块上得到了历史印证,从路变成了大弄堂,这里应是大弄堂变成了路,只是还没有路名。沧州别墅的报道:穿行在南京西路1213弄(原沧州路)到威海路林村的小弄堂里 沧州饭店没有了但沧州别墅和沧州公寓还在 不谈沧州大楼(链接点进去看看)。


有点扯远了,我们没有随大流一路武康路,转到了五原路,人一下子少了。我们要看一个大宅和一个小弄堂。



上图和下图,这个现代式大宅是张永和设计的,曾有机会进去看过一次,很配合当地地形的,这种空间盒子看起来简单,其实在外立面处理上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虽说包豪斯要”自由设计“,还是要遵从”黄金分割“原则的。不太有人知道这个建筑出自张永和,查了一下,他在长城下的公社里为潘石屹设计了”二分宅“(也叫”山水间“),从那里也可以看到五原路宅的影子。



老洋房修整好了还是很好看的,在五原路372弄我们看到了金波邨。很平常的四联宅,但有个很显眼的邨牌。颜体字方正茂密,笔力浑厚,再小的开发商也有题名的理想,金波是人名吗?


八卦一下,曾在上海电视台记实频道担任主持人的今波先生离开主持岗位后独立创业,寻到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就在五原路,这里有个金波邨。



神翻译。




当我们折回到马里昂吧的时候,程泓先生戴一顶小礼帽已闲坐在面向马路的第一排,时不时地和熟悉的人打招呼,Say Hello······



片尾放一条老洋房租赁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