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年前私人拥有照相机和摄影机绝对奢侈 感谢新闻记者和建筑师 感谢有钱的有闲有情调的大富翁

外滩以西 2020-11-02

类似的题目我们有过,如轻轻翻开您家那本老底子照相簿 外国大学图书馆有不少百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线索》(链接点进去看看),目前在世界各大学图书馆里有不少80年前照相胶卷和摄影胶片被保留下来,这些资料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可以查阅,当然这也需要一点点搜索技巧,我们就可以找到不少关于上海旧时代影像。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想写作的题目,因为我们是一个图文报道集,有了图片就好办了·····


记录时代的变化是新闻记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摄影者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了教师节和护士节之外,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还有一个就是记者节(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


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百度百科)。



我们专题中多采用到的是美国战地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的上海旧影照片,3000张,目前保存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福曼母校;另一位福曼的老乡饶世和拍摄1000多张上海旧影照片存放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这些上海近代史珍贵影像资料由两位美国新闻记者的亲人分别捐献,她们都曾在上海生活过,一个住在衡山路的毕卡第公寓,一个住在淮海中路伟达饭店,两家人家走动频繁的,下图拍摄于伟达饭店饶世和住所阳台。



饶世和的照片由其女儿 Mei Fei Rosholt (图中)捐赠,福曼的夫人Sandra Carlyle Forman (图左)1987年捐赠了福尔曼的照片给他的母校图书馆。


1929年福曼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很有趣的刺激的销售工作:卖飞机,工作的地点在上海。他满怀新鲜和激情来到上海,可能是销售提成比较多,他就买了照相机来玩,玩着玩着就转行到了新闻行业,他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身份是美国国际地理学会的研究员,1930年代去过很少人深入的藏区。



他是新闻记者老前辈,我们写过他的专题有:(1)《人民广场绿肺吸口气 福曼对西藏路情有独钟他原来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员》;(2)《福曼1973年重返上海的彩色照片大公开 登上海大厦并重走南京路》 ;(3)《著名摄影记者福曼的Modern Shanghai专题 东湖路上的杜公馆落成组照抓不抓你眼球?》;(4)《重写一遍: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口万兴(Van Shing)食品号 现磨咖啡豆溢出的浓香记忆一辈子》····以及他和他的美国老乡饶世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Malcolm Rosholt饶世和在上海 他和福曼Forman Harrison是老乡》和《Zengweida是谁?淮海中路钱家塘不复存在 le Parc Ravinel街区的伟达饭店是这样一个历史图景


关于福曼,我们准备再写他的上海起居录和毕卡第公寓逸事。





遇到重大活动,摄影队伍还是很庞大的,王开照相了解一下。


今天我们要说非新闻摄影记者,先说建筑物节点记录摄影,因为有意识,如邬达克这样的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物都做了很详尽的工程节点记录,完工后有全景照,写清楚项目名称和地点日期。链接点进去看看:《宏恩医院(华东医院前身)是这样造起来的 71路专用公交车华山路到了》和《邬达克的达华公寓老照片需要用关键词Hubertus Court搜索 那时的酒店式公寓想得真周到》,我们还发现邬达克自己也拥有摄影机,为自己的孩子拍摄活动影像。



邬达克的记录意识给上海老建筑追溯历史有清晰的图像,在沙逊的十八层楼建造过程也被发现有不少的历史镜头,链接点进去看看:《长乐路锦江饭店一带的旧风景 我们请您来鉴别红圈里的老建筑》,沙逊本人是一个狂热的摄影爱好者(维基介绍),大富翁这项小爱好也给上海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照片,他的照片集目前存在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SMU)图书馆,写沙逊和项美丽的故事的作者专门去过那里调阅历史资料,我们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旧时上海首富维克多·沙逊爵士相册曝光 项美丽肖像和伊甸园花园以及游艇俱乐部》。


沙逊拍摄的自己的郊区自宅“伊甸园”,他尤其擅长拍摄女性肖像。项美丽的传记封面采用的就是沙逊爵士拍摄的肖像作品,项美丽(Emily Hahn)和中国诗人邵洵美的故事不展开了,他们曾是淮海中路1754弄的邻居关系后来是同居关系。




如下的几位大富翁都是摄影师



在我们发布的《陕西南路最先一段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陕西北路最重要一段 马勒别墅解说词新文本》(链接点进去看看)一文中,我们说过马勒的一个儿子是建筑设计师,一个儿子是骑师专业养马驯马和比赛。Lindsay Moller也是马勒别墅改建的主持建筑师,是他将自己家族聚居的房子定名为 FAIRY  LAND( 仙境),由此引发了那个大家都熟悉童话故事广泛传播。


马勒住宅主人林赛•马勒作为上海英租界轻骑兵成员,有机会身临前线,在租界边界亲眼目睹1932年1.28淞沪抗战战场,用相机摄影留下大量战地照片和日记。他将1932年1.28淞沪抗战前后所拍照片和日记整理成册,题名为“DIARY SHANGHAI LIGHT HORSE 1932(1932上海轻骑兵日记)”


DIARY SHANGHAI LIGHT HORSE 1932(1932上海轻骑兵日记)的翻译应该是有点问题的,LIGHT HORSE ,我们发现马勒家的马都是用“光”和“灯”有关的词命名的,翻译成“我的日记”比较符合日记主人的本意。



还是一位姓“马”的大富翁,马克·马迪(Mark L. Moody ),他的故事链接点进去看看:《旧上海汽车大王马迪“安和寺路119号”旧居应该还在 谁知道对应的是新华路几号?》和《马迪旧居找到了 民间对上海老照片研究成绩斐然 帮助我们找到曾经的家门》。


摄影师马迪的标准照,摄影机和测光表,摄影是一门技术活,当年更复杂的技术活,光圈快门和速度,那时拍摄模式和傻瓜自动档还没有诞生。



他拍摄了他在新华路普益模范村的大宅门(如今外国弄堂),自己公司的广告照片应该是请了专业摄影团队来操刀的。



那时候拍了照片冲洗出来,认真者还在黑卡纸上用小楷工工整整地记录时间地点人物还有拍摄参数。




第三位要介绍的是太古洋行的大老板,Warren Swire(1883年-1949年), Warren Swire 于1927年接任太古洋行董事局主席职务。兴国宾馆内的一号楼曾是给他设计用来旅沪期间居住的,但人家忙,一天也没来住过(大家都这么说和这么写)。但再忙,他拍照总抽得出时间的。




Hazelwood,出来个大宅的名字还是有点小激动,但查阅下来发现有不少问题,以后说,针对上图,大老板在这个地方呆过的吗?


Hazelwood, Butterfield & Swire’s Manager’s residence in Shanghai was completed in 1934. It replaced an 1860s-built house of the same name, which was also located on the fashionable Bubbling Well Road  (Yan’an Xi Road).


看清楚了吧,同名的,我们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数字图书馆里发现的老Hazelwood 分明写着坐落在陕西北路上,大老板应该是老的房子里呆过的,但看背景里的空旷场景,我们知道兴国宾馆那一带曾也是个私人高球场,有多张照片可以证明大老板背后的应该是此球场,那说明大老板曾经在新房子也住过?


待查证。顺带说一句,太古洋行这个百年老店从最初就非常重视影像资料,专门有摄影师跟拍的,存世老照片非常多。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