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78年-2018年: 上海城市风貌四十年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以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为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变“文革”中的“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招生办法为“文革”前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放宽了年龄和职业要求,并决定在当年底就举行“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1978年4月6日,《人民日报》报道,教育部决定当年高考在上一年各省命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统一命题,夏季再次招生。为了指导各类考生复习应考,教育部还组织编写了《一九七八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大纲》。“通知”要求,“各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为考生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热情地组织和支持考生进行复习”(《我与1978年高考》作者:康大寿  来源:民进四川省委会  发布时间:2013年8月1日 )。


下图老楼还是老楼很精神,以前叫百老汇大楼(Broadway Mansions),现在叫上海大厦,曾经是俯瞰上海的最佳位置,这张老照片应该是1977年-1978年间拍摄的,楼顶四个大字“抓纲治国”,过来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1977年上海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上海: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



我们不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但也算早的哦。如下图这样的场景,过来人熟悉的,那时候对知识渴望,求知欲强烈,排队去图书馆看紧俏的高考辅导资料,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辈曾经在图书馆门口等开门。

下图的上海图书馆后来成为上海美术馆,现在是上海历史博物馆,这个老建筑最早是上海跑马厅(shanghai race club)。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歌一定不陌生吧。从1979年起,我们可以在“搜索”里精确地找到一些上海城建老照片,可以看到四十年来城市天际线的变化,我们选用了从静安宾馆拍摄到一幅上海俯瞰照片,拍摄者梅儒佩 Rupprecht Mayer,德国汉学家、诗人、外交官。

那时候,天际线上有延安饭店和上海电视信号发射塔,画面右侧有锦江饭店的北楼和贵宾楼(华懋公寓Cathay Mansion和高纳公寓 Grosvenor House )。



1980年,马格南图片社女摄影家Eve Arnold登上了上海当年最高点,上海电视塔观光厅拍下了如下的照片,高楼不多。



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在上海拍摄了很多记实照片,我们做过专题报道:《马格南(Magnum)新闻记实摄影师镜头前的1949年后的上海  一长串摄影师名字值得尊敬》(链接点进去看看),而最早到访上海的外国旅游者或者商人也用照相机从宾馆的窗口拍摄到了上海路口街角,下图是从衡山宾馆拍到的衡山路宛平南路。



This is a view from an upper floor of the Hengshan Guest House in December 1980. It show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Wanping, Guangyuan and Hengshan Roads. Notice that there are only bicycles and two-segmented buses on the street, no cars.


外宾给照片的注释是只有自行车没有小轿车,还是由外宾拍摄的1981年的外滩源,拍摄者Paul Dinning ,城市的天际线很干净,拍摄地点在上海大厦。



我们知道那时候苏州河有点浓郁的味,而在不远的和平饭店一楼酒吧里酒味还混合着JAZZ调,老爵士乐手有了有武之地,老年爵士乐队成了和平饭店一张响当当的名片。1982年的老年爵士乐队,我记得1992年小号手还在那里吹。刚查了一下发现不得了:


近日,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 94岁的老团长周万荣复出了。该乐队成立于1980年,可能是全世界年纪最大的一支爵士乐队(《上海JAZZ地图》 2014年8月29日报道 )



1983年日本摄影家Hiroji Kubota(久保田博二)被马格南图片社吸纳为正式成员,10月1日那天晚上他在外滩拍下了观灯人潮在涌动。



Greg Girard 1983年拍摄,Greg Girard 中文名字叫季瑞(加拿大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解放军叔叔看地图,那时拿着地图会找路也是一门技术活。这位季瑞先生后来一直在上海转悠,拍摄出专集《Phantom Shangai》。此画册的中文推荐词不知道出自哪位策划人,写到位了。


Phantom Shangai 呈现了上海深具意义的转变时刻,新旧建筑错落的违和感,紧抓上海旧时光的小市民,市中心的废墟,在不停翻新的上海市天际线之下,处处可见到光阴冻结的旧时幻影。


下图的拍摄者为JP Laffont,世界著名摄影大师。他用了个鱼眼镜头,人工控制交通信号灯对外国人来说有点新鲜的,超广角视野里,市百一点和新世界变形厉害,但很好地将圆型交警工作空间体现出来。1984年的一幅上海市井图景,但拍摄者所做的照片注解多少有点哪个,外来者对本地文化的感受不一样,对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城市不太适应,如果是抱有政治成见的话那就不应该了。


October 1984. Shanghai, clearly shown the over population of the city in Nanking Road District on Sunday. Middle of the traffic, the Police stand directing the pedestrians with a loud speaker. 



下图的照片是黑白的但电视机应该是彩色的,当年彩电要凭票购买的,买一台日本进口的14吋彩色电视机需要1000元,哇,巨款啊。当时普遍是黑白电视,有聪明人就用彩色膜贴在黑白电视机屏幕前,观众多少看到点彩色的影子在晃动,对艺术摄影来说,滤镜也是神奇的存在,白平衡没对准确的话,哈哈,想当年犯的错。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人民广场政府大楼门口悬挂庆祝标语。从那时候的一组照片里看到,小伙伴们还可以在人民广场空地上组队踢足球呢。



Raymond Cunningham拍摄的虹桥机场候机大楼外观,从资料中我们发现:


1984年3月,上海虹桥机场候机楼工程再度扩建,同年9月30日扩建工程完工。扩建后的候机楼,使用面积比过去扩大了一倍。



1985年,又见排队,上海人喜欢排队,这是一种城市生活方式。五讲四美还记得吗?正在排队都是吃货,排在华山路静安宾馆的面包房门口,法棍蛮好吃的,我们也是在多年以后搬来此地附近才吃到。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



1986年,一位住在瑞华公寓的摄影师拍摄到静安希尔顿大酒店正在建造时候的照片 ,静安希尔顿大酒店1988年开业,2018年1月1日改名为静安昆仑大酒店。我们曾写过专题报道《静安希尔顿叫大酒店 贵都国际叫大饭店 还有静安宾馆和上海宾馆 作家周励就在上宾找到了留学担保人》(链接点进去看看)


看招聘启事里规定报考者的年龄为1959年-1966年,哎,如今都是五十多快六十岁的老上海人了。



美国著名酒店管理集团ITT 喜来登集团在当时的上海管理华亭宾馆。


1985年10月16日,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华亭宾馆和喜来登酒店集团在上海宾馆正式签订了为期10年的委托管理合同。华亭宾馆是上海酒店业引入外资品牌管理的第一个试验点


华亭宾馆是目前上海自己设计建造的最大最豪华的旅游旅馆,,建筑总面积10万平方米。地上二十九层,地下一层,共有客房1200多间。地下室设有可停放近100辆小汽车的汽车库和洗衣房。建筑总高度90米。宾馆基地南北长、东西窄。为了与环境协调,主楼平面采用S形,弧面朝临街转角处,它与东面的圆形上海体育馆和六角形上海游泳馆遥相呼应(《华亭宾馆》论文作者:朱银龙,来源: 《华中建筑》 1987年04期)


划了重点了,现在回头看,地下停车房停100辆车,太缺乏前瞻性了,还好建筑高度达到了90米,高出国际饭店6米多一点点。在如今豪华酒店林立的上海滩,华亭宾馆不算太出挑了,当年有摄影师用这样的一幅照片反映了未全面开发的徐家汇万体馆面貌,前景有农民伯伯开拖拉机,本地人房子很吴冠中的。




1988年,上海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1988年7月9日,上海市第一次以国际招标方式出让虹桥开发区内26号地块共1.29万平方米土地50年的使用权日本孙臣氏企业有限公司一举中标支付了相当于1.0416亿元人民币的美元。有偿使用土地从此逐渐成为中国人的常识。后来,买地、卖地、盖房、卖房一度成为经济热点并引发一系列不大不小的社会问题,这些都发端于土地有偿使用这一思想(《1987年9月8日: 我国首次土地拍卖活动》来源:人民网 2010年9月8日)。



感谢这位叫朱德茂的摄影者,当年的摄影记者那几个名字都知道,有的还认识的,朱德茂应该是房地局的摄影师。他完整地记录了此大事件的几个关键节点历史图景。上图为1988年3月22日,上海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国际招标发标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之后又有了上海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决标新闻发布会。


1988年9月1日,虹桥26号地块有偿出让发证仪式在外滩33号举行。


2018年10月3日《东方网》报道了《全国首例土地批租试点 虹桥26号地块开发始末》,报道称:


日籍华人孙忠利以2805万美元获得虹桥26号A、B地块共计1.29公顷(1.29万平方米)土地50年的使用权。


来来来,我们做一道数学题,前面《人民网》用的是人民币算出来是“相当于1.0416亿元人民币”,后面《东方网》用的是”2805万美元“,那么1988年的汇率是多少呢?


1美元 = 3.71336898395人民币元


下图大概是目前查到的最早的外销和侨汇房之一,以前一直认为改革开放后华亭宾馆边蒲汇塘路的玉兰花苑最早,后来徐汇长宁等地出现了不少此类高档房。徐汇区好地段上的一些带“汇”的基本都是如汇益花园(华山路905弄)、中汇花园(吴兴路25弄)、达汇花园(太原路105弄和125弄)·····




2018年10月田林新苑挂牌均价为62455元/㎡ ,按照地产经纪人带看汇报,主力户型70到80平的两房,小户型30到40平一房。由3栋小高层和5栋高层住宅组成。30年了,以当时的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1:3.71336898)计算,1989年7月入伙日期的房价为 2200元/平方米,8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花费176000元,最小的30平方米的房子也需支付66000元。而今此小区最小的一房的价格是1873650元,是买入价的28倍。



图片来自《田林新村前世今生的故事,你知道多少?》(2018年5月6日东方网) ,这样的大楼造型很眼熟,是不是和未加层的淮海大楼很像?有个专业名词叫“跌落式造型”。



我们提起1990年,曾在《甲午风云》演“邓世昌”的表演艺术家李默然代言三九胃泰电视广告这事,如果你还记得那浑厚的男中音沧桑感很强的李默然,彼此确认过眼神,同辈人。



下两张图是从某个上海宣传画册里截图的,拍摄的高机位和构图的稳健值得赞赏,自百老汇大厦落成到后来改名上海大厦几十年间,在TA的露台上看城市风貌是一个隆重的活动。我们曾经写过专题:《福曼1973年重返上海的彩色照片大公开 登上海大厦并重走南京路》(链接点进去看看),福曼看到的是1973年的上海,而眼前,1990年,外滩源里还有文汇大厦,文汇报社当时花了3000万建造起来的现代化大厦。而南京西路原先的老洋楼也曾是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办公所在地变身为上海商城,当时少见的城市综合体。链接点进去看看:《1990年波特曼上海经典之作可不可以挂优秀历史建筑铭牌? 一个不被注意的旅游休闲景点》。




1990年,有一位叫“Michel Peterlin”的摄影师在上海西区转悠着,以冷静地方式拍下了新乐路的一幕,我们觉得下图里那位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子不紧不慢,前车兜里放着一份图纸,有可能就是新乐路上的园林设计院的设计师。而另一位拍摄者拍了一幅上海街景,像是城隍庙出来,人民路一个路口。



1991年,我们在Getty Images 上找到一幅有特征的上海图景,著名法国摄影师Francoise De Mulder的焦点在那辆改装摩托车上。作者标记着此地为长乐路,仔细辨认这里是长乐路陕西南路西南角,以前门口一直有小店盘踞,现在环境整治干净好看多了,西为韬奋西文书局。在这个大宅对街还有一个巨大体量的石库门洋楼很气派,没有了梧桐树叶后的暖冬暮色在长乐邨那斜睨一眼的话,仿佛历史有回声。


Shanghai (China). Motorized tricycle. December 1991 (Photo by Francoise De Mulder/Roger Viollet/ Getty Images)



上图里那辆改装版”摩的“原版是幸福250摩托,也曾经是上海时髦青年拉风标配。下图拍摄于1983年的上海街头,那时候不是大黄A,蓝牌08。


1959年,当时的上海自行车二厂经过精心的比对和挑选,最终选定了当时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著名的"JAWA250"型摩托车为仿制原形。1995年,幸福250型摩托车正式停产。



铁道口是当年摄影师的打卡点,光新路铁道口,当新客站的火车过去以后,开闸,俯瞰此道口的话,上下班高峰时段,自行车王国上海市的自行车还是有次序的。

Cyclists pedal on Guangxin Road in Shanghai in 1991. China was called the kingdom of bicycles in 1980s and 1990s when the bicycle was the most common means ...



再看一张来自上海摄影师陆杰的。由此我们会多次采用陆杰的图片资料,谢谢为上海城市变化做影像记录的摄影师。


80年代初大量接触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奠定了陆杰日后以“纪录上海“为己任的工作方式,并使他预感到这座城市的某种“历史时刻”即将到来(选自香港《文汇报之上海百花》2004年11月刊)



1991年,Francis Brooke从上海大厦拍摄了一段视频,图像质量算保存得相当好的,480P时代之前的模拟电视信号还不渣。我们截图出一幅珍贵照片,外滩黄浦公园内在建造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1993年建成。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还是很熟悉的歌声。此时离开1979年已13个年头,年光弹指间,一轮生肖多一年。对于上海人来说,那一年的“上海股票认购证”是绝对热点,买了以后没多久就发财了,百万级别的大有人在(买100张,3000元的成本),买了再退掉的要后悔一辈子,没买去问过的也稍微有些遗憾,没买也不知道这件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一般是前三类人,最后那一类据说很少,在山上。



1992年开始,徐家汇商城一期建设启动实施。图中东方商厦、上海六百、大千美食林、西亚宾馆、太平洋百货商厦已成鼎力之势,三街口(徐镇老街、同仁街和华山路口)的动拆迁也已大规模铺开。不久之后,图中右上角这片平整后的土地将会拔地而起一座上海西南城区重要的地标建筑——港汇广场(《空中俯瞰90年代大上海 这些老照片勾起你哪些回忆》东方网 2018年5月26日)



在画面的左侧远景还有绿油油的农田,参考昨天第一篇的1987年那一幅图。



古北作为虹桥开发区的生活配套项目那几年也渐渐有了规模。话说我们和下图的别墅还有过一段故事以后说,万科开发西郊花园别墅,很纯正的现代式独立屋,现在看还是很简洁。



1993年,外滩综合改造完成。


1988年1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确定外滩改造方案,首要解决防汛问题,此外还有交通改造和外滩风景带建设,当时这是关系民生的“一号工程”。1989年至1993年,外滩修建起了新的防汛墙。····此外,外滩天文台整体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综合改造 越改越精彩》2017年11月8日 来源 : 新民周刊 记者:刘朝晖)


正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于1992年2月开工,1992年9月26日建成。二期于1992年5月实施,1993年12月通车。一期工程由外滩防汛墙外移工程、外滩地区道路拓宽改建工程和外滩地区绿化景点工程等三个部分组成(《上海统计》 1995年9期)


在《上海统计》的介绍中我们注意到

一个新名词:正外滩,C位。




一年一个样, 三年大变样。




我们在相关的专题报道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此照拍摄者陆杰(原《上海画报》摄影记者)。这张照片带给今天的观众有很强烈的时代感,这张图的含义很多,在回顾上海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新禧的时候,这个角度的有力还在于,城市需要一个象征物,巨大的冲天的象征物,大家理所当然地想到了电视信号发射塔,覆盖江浙大部分富裕地区的电视信号。链接点进去看看:北京东路外滩源轮船汽笛声里“点歌台”引出一篇《外滩27号6楼的回忆》


到了1994年,我们的强项。

我们曾经写了几篇专题报道来还原那个年份,囉嗦一句,那一年对我来说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年。下图选自日本NHK记录片《上海梦》的一幅画面,人家大企业家想得远,判断得也很准。



1994年南北高架路建设热火朝天的,沿线动迁了10万居民,回看过一次上海电视台拍摄的记录片《大动迁》,沿线有一部分居民去了真光新村,完全可以在今天再拍一部《家在真光新村》,那些老静安和老卢湾一定会说个没完······

下图的俯瞰图的摄影师也是陆杰。




1994年的相关报道集:(1)1994年NHK拍摄的《上海梦》是一部本地土地批租和商品房买卖历史纪录片 (2)1994年那些鲜明和忧郁的黑白上海城市图景 寻人启事快找到自己的小伙伴 (3)淮海中路襄阳北路“兰维纳公园”  1994年一个日本摄影师在附近转悠 (4) 1994年:一个日本摄影记者镜头里的上海彩色照片和黑白影像


1995年我们选用了一位叫8hai 的摄影师作品,地点在人民广场福州路口,那时候路口还有个巨大的电子广告屏幕。,8hai 也是1994年报道集之(2)的那个摄影师。



1996年刺激上海电视观众神经的是有一个叫汤澜的聪明人,他靠自己的记忆力和判断力和分析力获得《智力大冲浪》节目的“ 7878奖平方 ”年度总冠军,因此获得了瑞虹新城的一套78平方米住宅产权,现在的卖出价大约在600万。老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没错。



1996年的江西中路,一个缝隙看到了老城区街景。摄影师Thomas Struth 拍摄,他也在上海转悠了不少时间,这位著名的德国摄影师关心的是作为历史背景的老建筑和生活在其中的新时代市民和谐和不和谐的关系。



这一年中国邮政出了如下一张首日封,浦东还是东方明珠电视塔一家高大上,现在拍在第三高度了。



1997年 ,来自德国的视觉识别专家Guido deboeck 拍摄了一段影片,被截图的是挂在浦江饭店墙面上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招牌,而这位视觉处理专家到上海考察的就是关于金融企业的CI 优化的。


CI =Corporate Identity = 企业形象识别


Guido deboeck 有著作《金融企业视觉识别探索》,那一年,上海建筑师也是大文豪郭沫若之子的郭博出版了他的摄影集,心头有些沉重。




郭博镜头前的小孩瑞金应该走入社会进入职场或者创业有成,拍摄于济南路的弄堂里,后来你懂的,那里成了新天地。下图自然带我们进入1997年,但外国摄影师的标注很喜感,南京西路被写成了王府井大街,哈哈,完全不是一条路。



推倒重建前的建业里,拍摄者是一位嫁到上海的美国人,她拿起相机拍她家周围的老建筑,还有一张在太原路,有人能看出来什么弄堂在翻新?



1998年,卢湾区的太平桥地区动静很大。过了不多日子,这里叫了新天地。



1999年,南北高架路及内环线组成了个“中”字,但上海人想着“申”字,于是有了延安高架路。





知道上面这张图意思的都是过来人,千年虫,曾一度困惑了科学家。当21世纪新千禧年到来的时候,Y2K没有太捣蛋和有大破坏。


Y2K = Year 2 Kilo = 2000年


有人在知乎上写1999年跨越新世纪的北京创业者动态写得挺有趣的,可以去读一下。所有这个时代参与者都会对自己的2000年有个深刻记忆。


1999年12月,吴宗宪告诉周杰伦如果他能在10天之内写出50首歌曲,就帮他从中挑出10首歌曲出一张专辑。最终,周杰伦如约完成,他一手包办了10首歌的制作、作曲、合声编写、三首歌的编曲以及二首歌的作词,创作出了他的首张专辑。


这张名叫《JAY》的音乐专辑于2000年11月7日发行,从此全世界的青少年开始迷周杰伦。一个文人歌词作家和蓝调作曲家的世纪组合横空出世。我比较喜欢方文山的词,但没有周杰伦的曲和他独特的演唱,缺点米道。周杰伦发行自己第一张专辑后的没多日子,2000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了“迎接新世纪”100元塑料纪念钞一套,被称为“千禧龙钞”,不玩收藏应该没有见过下图,也可以流通的但没有人拿这张钞票买东西,因为这张钞票面值100元,收藏界买入价目前为3000元,还看涨。



2000年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但上海城建照片发现得不多,下图是2000年出版的上海风采明信片的封面。



2001年有了新天地,在新天地不远的泰康路(思南路-瑞金二路)新新里那里出现个“田子坊”,不是以前老弄堂的街坊名字,是画家黄永玉起的名字,不要搞错。田子坊的成长过程我还是蛮清楚的,最先是由画家陈逸飞和摄影家尔东强租赁厂房先弄出艺术气息,随后来了咖啡馆。有次我带一个广州收藏家去田子坊巧遇尔东强(1994年采访过他,算蛮早的),他对广州来客准备开发沙面老建筑表示赞赏,我对广州客人说保留下这里的老弄堂他功劳大大的。



尔东强在租赁期满以后离开了田子坊。


2012年11月1日,尔冬强艺术中心正式迁出田子坊。受访时,尔冬强告诉现场媒体,原本是想把12年在此举办的所有活动海报全部张贴,后来他推翻了这个想法,最终以一面白墙示人,他感慨地说,过去23年里,他的工作室就在这样不断的搬迁之中度过——最早是在富民路,然后去了徐泾,现在田子坊也待不住了,“生活中最好不要再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来自“禅意会的博客”)。


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还在富民路,现在那里是巨富大厦,他将自己家的门牌号牌一直珍藏着。



偶然间我们在2002年的年份里找到一张老外拍摄的照片,见下图,威海路的头头子的专题我们最近在收集资料,有当地的老土地也提供了不少信息,个人认为威海苑有点土气,杰仕豪庭半边楼住宅半边楼商务上海人可能不适应,也因为是当年的外销楼盘,物业管理费比较高,导致买卖价低,这个“买得起住不起”的思路以后也会说说利弊。反正,1999年开始,上海房产市场的价格现在回想起来真白菜价还退税还对外地买房者额外送一本蓝印户口呢(1994年推出的但那时房价高)。



下图也与蓝引户口有异曲同工之妙,智慧啊不得不服。黑色的车牌,当年专门配给外商独资企业的,现在在路上很少看到了,数字后有(使)(领)字的黑牌车也不多见的。查资料发现澳门人当年在广东买100万的住房可以送一张黑牌(限澳门人通行内地)。



2002年上海双年展的题目是“都市营造”,和建筑和城市有关,策展人之一的伍江认为:一个心态健康、知识系统与时俱进的决策者应该以什么样的手段或方法去营造都市,一个有责任感的建筑师应该从不关注真实社会的封闭状态中走出来,完成一些充满人文精神的营造。而开发商,至少应该知晓什么是好,什么是歹。


来自杭州中国美院的王澍带来了自己半年前的一件作品——由宁波航运大楼改建的宁波美术馆。在长宽各4米、高1米的红砖展台上,美术馆的木制模型比老的航运大楼更像航运楼,一些标志性的符号,譬如码头,不是被抹去,而是被强化了。王澍认为,码头是宁波这座港口城市最有活力的东西,体现着城市生活的延续性(〈2002上海双年展的思想空间〉2002年11月30日 新民周刊 记者:李宗陶)。


甲方很重要。王澍现在很牛。



2003年,非典,房市几乎没有。谁会让你去他家看房子啊,但那时候有皮夹子的还蛮多的。




2004年了,SARS 过去了,范文照设计的南京大戏院老楼全身被移到位后内部装修结束,一个独立的新上海音乐厅在延中绿地里。



2004年12月2日,140年历史的十六铺客运码头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其实是1982年建成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候船大楼很旁边的申客饭店),在爆炸声中化为一片废墟。



2005年9月25日,复旦大学建成100年,老校门被修复。


在办公室混合着各种生意声音中,母校100岁了。作为从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母校的记忆还是亲切的。当年也是懵懵懂懂地进去,也是不知不觉地离开。记得离校的时候是大大的热天,早已没有了分别的悲伤,大家都知道自己进入社会第一份工作大致是这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了。分得不好的拖在学校等待着有什么奇迹出来。我算是分配得还可以的不吵闹的也需要感谢一些老师的,作为上海学生,我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个同学离开学校。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家离学校太近了。住在家里的小房间被大人灌输些进入社会的做人之道还不如在同学的愤愤懑中安慰别人和鼓励别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呢。天大人热着,校园里的那条叫南京路的路边没有什么人走动,我们光着上身抽着醒宝(好烟)说啊说的,说多是:

大门走对小门走错,

还是大门走错小门走对?

过去了很多很多年了,同学又聚会了,说明老了,回忆了,怀旧了。那份大学同学的感情尤其是知识年代的那份感情不带什么铜臭味道。很多人说多的是五角场啊什么的,翔鹰电影院啊。
大约坚持了一个月的时间,滞留的同学分配没有好转,还是要去那些当年我们看不太起的单位,大门没有走对的地方,事实证明,这些后来都是小门走对的人,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在今天的上海楼市里还有他们的身影和声音,如果当年的选择是大门走对呢?我记得我们班分得不理想的男生不知道从哪里借了个黄鱼车送我回家,其实只有一个铺盖卷,两个人一路骑,真有点当成了一项类似今天嘉年华活动,要轮着骑呢。
学校还是有些势利的,看看校庆的排场就知道了,明天的邯郸路,不要我们去凑热闹,那怕你开着宾利的幻影限量版去,因为学校要先接待100个有着副部长级别领导。还是不如北大和清华,在家看看直播吧(摘自一个复旦毕业生的博文)。




我们采用过Greg Girard 这位著名加拿大摄影师的照片,他的那本摄影集也很有名,2006年的这张照片来自这本叫“Phantom Shangai”专题影集,“幻像上海”用的都是对比手法。我们在这张照片里看到华山路转弯的那个街道角落。链接点进去看看:过了延安中路顺着华山路走一小段 消失的没消失的都还有自己顽强的故事在


这张照片应该在华山路370号(原来的门牌号码)附近,离开申伯家很近。2006年浦西的最高楼世茂国际广场还在建,靠两根杆高度获得第一名(333米)。当年那个世茂艾美酒店没少去,自助餐买过卡,套牢了,后来那个人多,撤。



下面一组是重修外滩源的建筑事务所做的对比图,Before & After :Rockbund Project & Rockbund Art Museum, Shanghai, 2006–2011。前后五年时间,我们今天看到了老建筑新生命在延续,有一种设计叫修旧如旧。



Bas Princen,荷兰摄影家,2007年他到访上海,在长寿路拍摄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准确位置是长寿路常德路口,常德路1285弄上青佳园,有博文指出此造型是为了风水而为。


鹿特丹摄影师巴斯普林恩(Bas Princen)最初是作为建筑师接受培训的,后来因为记录他曾经创造的巨大结构和空间而获得了声誉。他用他巨大的建筑工地和显然荒谬的人工制品的照片描述了人类“文明”的古怪之处。 (搜狐之视觉日记:Bas Princen用照片描述了人类“文明”的古怪之处



下图已经永远消失了,吴江路61弄的故事,链接点进去看看:(1)在太古汇里找不到天乐坊那块牌坊 但豪门恩怨旷世官司近在眼前 (2)青海路本是一条断头路现在也是南北不通车 太古汇东“蛋疙路”散个“包场”的步




李安将张爱玲小说搬上了大银幕,《色·戒》,青年女演员汤唯因此片成名。这个故事和南京西路有关系,李安也为此在上海影视乐园搭建了一个南京西路的街口花了200万。链接点进去看看:南西大楼在南京西路没有门牌号 重回《色·戒》易先生被伏击地看梁朝伟汤唯飙演技



前面我们学习到了一个新名词,正外滩,2008年,正外滩综合改造再升级。2010年建成以后,我们在有关报道中发现记者用了“新外滩”这个词。



Unidentified magazine vendor arranges magazines in a street in Shangahi on August 21, 2009. Shanghai City is a highly commercialized tourist haven in China. 拍摄者发布在Instagram 时加了标注。现在这样的书报摊越来越少了,和纸媒的不景气有关,2009年时候还没什么人看出智能手机的凶猛,那时候蓝莓手机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但那个叫乔布斯的人开始买 iPhone。



2010年,不多展开了,那时夜空中,外环内有烟火。



从2010年回望周杰伦出名的2001年,那年初夏,广告文案陶为民给力波啤酒拟了一篇电视广告创意 ,他突发奇想地加写了一段歌词,那是他平生所写的第一首歌。当年的广告片男主角张铎,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当年的广告歌演唱者孔佳,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都是周杰伦同龄人。



《喜欢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

在永远的纯真年代

追过港台同胞,迷上过老外

自己当明星感觉也不坏

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

有人出去有人回来

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好时代

我在上海,力波也在





2011年,那年春节前,上海限购政策(2011年版)实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关于本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1月31日


我的一位老师后来说起她是1月23日去交的税,我们也在2010年的12月买进一套公寓,算是拾到一只皮夹子。我们曾写过世博会引来了台湾理财投资团的故事,链接点进去看看:《八年了 回看2010年世博会那年 台湾理财团队上海房产投资实录》,当时抓住世博机会的人还是很多的,最早的一批人就是在申博成功的那一年进入房市的。



新华社上海2002年12月3日电  (记者潘清、李珍玉)12月3日是个节日———来自遥远的摩纳哥蒙特卡洛的喜讯,让上海这个东方都市在3日的晚上沉浸在盛大的节日气氛中。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议投票表决,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地确定在了上海。冬夜的上海街头为此充满了醉人的暖意。一年前,人们为中国重返世界贸易组织怀抱而庆贺。今天,他们又为世界博览会到来的脚步声而欢呼。




我们选了“远中风华园”项目的沙盘照片还特意做了标注,来自台湾的实力开发商分三期开发,2011年开始交付。首期开发沿昌化路依次而建5栋高层呈现北低南高排列;二期(武定路沿线)将规划建成版式小高层;三期(新闸路沿线)则规划建市中心较少见的别墅,小区呈现东南向西北逐渐上升的视觉天际线。

看懂了吗?据说这个地块本来全部拆除老房子开发商品房,而现在保留下来中华新邨(泰兴路445弄),这在当时难得的,那时候还是“拆改留”政策,2017年开始才转变为“留改拆”,字还是那三个字但顺序不一样了。中华新邨幸运的且让开发商在规划上做出重大改变。

居住在中华新邨老居民很幽默地回忆起这件不算遥远的事,老土地对我说你有没有注意到中华新邨的形状像一把刀,进弄堂那里是刀把,真是这样唉。老土地还说以前中华新邨的总弄不在泰兴路(边门),在新闸路上。


限购了但没有阻止住购买的欲望,假离婚、代持等很多手段都派上用场了。不说了,上有什么下就有什么。2012年,一位叫 ”dellajane-alicecruz“ 网名的拍摄者在延安高架路飞驰的车内抓拍到一幅图景,静安禅寺刚改造完成,金碧辉煌。

Day in Shanghai, China. Views from the van as Mr. Chen drives us to our next location.



静安寺网站http://www.shjas.org有这样的介绍:


静安寺的整体改建工程,按照规划将在2010年底基本形象完工。届时,一个更壮观更具规模、梵音清香缭绕、教人心静安福的佛教文化胜地,将以全新面貌和崭新的姿态凸现于名闻遐迩的中华第一街上,喜迎中外嘉宾。


离开静安寺不太远的大中里地块,动拆迁完成后,基础施工挑灯夜战。摄影家Arnd Dewald 在”中凯城市之光“小区的高楼层安静地用慢门拍摄,移位完成后的老宅子坐落在一个孤岛上,2013年了。



2013年,那时的红坊还是很热闹的,这个原先的上钢十厂地理位置实在太好,没法不叫人不惦念,终于在2017年被融侨集团标下,将建成上海融侨中心。去看了TA的背景资料,融侨 = 榕城华侨(福州人)=  融合(华侨的力量),闽商很厉害的,下图是红坊地块规划,老厂房保留下来了。



我比较喜欢那时候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比静安雕塑公园有更多的想法,有艺术家的有策展的,静安雕塑公园那只狐狸看得不舒服了好几年。



2014年费德勒获得了上海大师杯冠军,今年他已经37岁。


作为劳力士的代言人,费德勒在该项赛事上问鼎无疑是主赞助商劳力士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借助赛事10周年的东风,费德勒有希望在上海旗忠网球中心完成卫冕(2018年10月10日体育新闻 )。


很可惜的是今年在半决赛中输了,据说决赛的黄牛门票价格立马腰斩。上海这个地方有点妖,从 ATP1000级别大师赛 和 F1中国大奖赛 看得出点端倪。




三年前的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



我爸的纪念章,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选择上海的街道做背景,摄影师关心的是反差。2015年4月,中国著名人像摄影家陈漫为法国女影星苏菲·玛索拍照,地址经过熟悉上海西区地形的老土地辨认是建国东路黄陂南路,还好,背景里没有胸罩和内裤。

2016年终于来了,城中时尚圈传了很久的安缦要开业了。


上海现代设计集团透露,上海安缦酒店设计中的最大亮点是异地迁建。一棵高达17米、巍峨苍翠的树王耸入云霄(《上海安缦酒店2016年将在马桥旗忠村建成:32栋明清徽派古宅或异地迁建》2014年12月11日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轶珺)。



蛮有趣的是,围绕着这棵树记者们忙了一阵子。我们喜欢记者这样的钻研精神,新闻学本不是一门讲太多理论的学问,记者本就是个杂家。请看如下一篇追根刨底的深度报道,2017年12月8日发自解放网(作者:郁文艳):


“1万多棵”、“古香樟”、“迁移”这些字眼引起了记者和绿化部门的注意,产生了疑惑。因为如果是近两年从外地移植的天然大树、古树,那么就是明显违反了全国绿委办、国家林业局、住建部等相关文件中“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严禁古树异地移植”的规定。为了解开疑惑,记者赴现场展开调查。在一片草坪上,单独种植着一棵特别粗壮的香樟,绑着红绸带,非常显眼。根据上面的铭牌,其胸径达到2.32米。目测需要两三人才能将其环抱。市绿化部门专家现场查看树木后表示,香樟可以算一种速生树种,即相对一些树木,这种树长得比较快,在上海的环境中,胸径三四十厘米一般三四十年就可以长到。根据市绿化局官微“绿色上海”发布的信息,上海最年长的一棵香樟位于松江樟馨家园,树龄400年,相传为明代所植。该古香樟胸径4.2米,树高28米。从胸径来看,大于酒店内的树王。


很到位的深入采访报道,没完,记者还采访了律师:


律师葛志浩认为,首先,酒店环境,包括绿化的种养情况等,均可能对其提供的住宿产品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部分情况下可能作为消费者选择该酒店产品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因此,在对消费者进行介绍或宣传时,经营者应保持谨慎、客观的原则,如故意夸大、虚构事实,进而引起消费者的误解的,那么该种行为本质上属于虚假宣传。



其实多宣传点长途运输和异地移植的故事会更神秘和有吸引力。去上海安缦的大多数还是去看老宅的和它的庭院的。




2017年和2018年就是去年和今年,不写不po图。 很多人感觉今年过得很快,马上过新年了。


回望40年,我们算是

这个伟大变革时代

参与者中的幸运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