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麦小姐故事之三:关于华亭路老洋房的八卦传闻和小道消息 1953年的老邻居析产卖房搬走了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麦小姐是我们《外滩以西》公号要塑造的上海大家闺秀形象,麦小姐来自以前的麦阳路(Route Mayen,今华亭路),她承担了我们本来想写作的《华亭路1000天》的重担,我们借用了她的视角去观察新旧社会,她1940年出生在中国建业(FIC)建造的麦阳路格罗希路别墅社区,她很久才知道这个FIC缩写的含义,虽说小时候曾对着雕刻繁复的三角顶看啊看,这个FIC出现在西区很多地方出现,在华亭路这个九联宅的中心点上的门饰造型算是在上海被发现的中国建业最大的Logo了,建业里那个没TA来得有气势。



引子:《风起云涌的15张上海历史旧照 我们编一出惊心动魄的年代剧故事大纲》,然后是:《麦小姐故事之二:叫我麦小姐 也可以叫我高太太 老房子接了地气高层俯瞰上海历史街区正合适》,今天是故事之三,从华亭路的八卦传闻和小道消息说起。


你可以想象一下归亚蕾的模样,归1944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原籍浙江吴兴,1949年随父母去了台湾,另一种经历。麦小姐的在上海的前21年还是养尊处优,直到1981年才知道自己家里最真实的情况,析产,也才知道1961年她去香港以后受到很好的照顾的原因,中环半山了解一下。



今天麦小姐更从邻居那里听到一个故事,1953年从外国侨民手里买下房子的老房东子女析产,卖掉房子各奔东西,弄堂的门房阿姨说买进的新东家年纪很轻,她也时髦的懂得些新潮词汇,新贵。



麦小姐之所以了解华亭路邻居们动态信息,对了,微信朋友圈,也不知道老邻居用什么方式从人海里挖出她这个“外婆”,她觉得居民委员会管着的“朝阳群众”火眼金睛逃不过的,她被邻居的盛情感染过,但大多数时间是潜水状态,看这个华亭路小社会里天翻地覆的各种小道消息。



只要不是工作群,一般拉起来的群主要靠八卦。麦小姐不喜欢那些个红色后代回忆录,她喜欢的是儿时和青春萌动期里的欢娱和暧昧,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有男小人给她这个女小囡塞小纸条了(确切地说是画),后来读小学她再收到纸条就把TA展平当成了书签,渐渐地纸条露在书外的部分泛黄了,夹在书页内的因为当年小男生紧张的汗水出现了斑点但那一行工整的铅笔字很清晰。


1961年前别墅新里洋房还都是次新房,还没有老洋房的概念,洋房有大花园和小花园的区别,独门独户,躲进小楼成一统。外出看看新建筑,最近的也许就是哈同花园拆除建造的中苏友好大厦。



很多人专门来延安中路铜仁路(以前的哈同路)抬头看尖尖顶上的五角星。如今建筑丝毫没什么变化,路拓宽了多了条延安高架路,矮栏杆升高了,在没有四叶草等大型展览场地之前,这里是重要大会和展览的首选场所。麦小姐也喜欢上海展览馆,西侧的蟹钳楼梯以前可以窜上跳下的。



人生真是一恍惚,麦小姐实际年龄79岁了,和美国众议院议长Nancy Patricia D'Alesandro Pelosi 佩洛西同龄。但她的心理年龄还保持在40岁旺盛阶段,上海21年使得她基本成熟,之后在香港度过了37年职业上升期,再折返回到故乡定居也有20年了,人生的三大阶段在微信群的邻居们看来真是人生赢家。有时候她用繁体字来回应别人的问题,老邻居们还大呼看不懂,有时候来一段语音老式上海话咬字发音,让以前听惯了电台阿富根的邻居觉得那真要嗲死人。


她看不惯上海的汽车前档玻璃下有显眼的移车电话号码,这种绝对没有利他精神的做法,她觉得不可思议;城市再拥挤也要找到自己的车位,要不就不要开车上路顶在别人的车前“算你狠”。麦小姐同样不能理解的是老洋房里的房客们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组建成一TEAM团队去市场上获得利益最大化?她是4A广告的资深策划人,她走在西区街道上一直要问为什么?拳拳之心。


她不是被动地让微信信息来震动或者发出丁冬声来,她说自己也是个高度微信黏性使用者,但她是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阅读和交流的。大多数的时候鸡汤文章看看个标题就OK了,有时候会有一个八卦和小道,她会提起精神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波三折吗?没有的话一波一折也有噱头,香港人说的搞搞新意思和花臣(就是fashion翻译过来的 也有 gimmick噱头的意思)。



关于华亭路,麦小姐知道得太多,比陈丹燕采访到的还要多。有一次大概是喝了一点葡萄酒后她在朋友圈里和邻居嘎山湖:


麥:延慶路的159號是整個麥陽路(今華亭路)格羅希路(今延慶路)國際居住社區的起點,1922年就紮在了格羅希路和善鍾路(今常熟路)的路口了。

·····

麥:當年這裏居住者多醫生,且是西醫,159號就是醫生,147號也是醫生。

·····

麥:中間四棟專門請賚安設計的四聯宅原來也是壹家人家的四個兒子壹人壹棟,家裏是開銀行的。


当酒醒了以后,她知道老底子的人家都走了,她知道只有她回来了。



麦小姐是广告人出身,自然对广告牌自来亲,老上海的广告牌里关于房产的不多的,如下两块都是大白话。



“搞不懂为什么沧海会变成桑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1984年罗大佑写下的歌词,麦小姐喜欢罗大佑,也喜欢罗文,“在我生命里多风霜,风霜里找到方向,随着琴韵将快乐扩张,乐与苦都变做歌唱”



Mary Farnham Middle School ,1934年学生们在清心女中的大操场上拼图,那一年她们毕业了。麦小姐看着老照片,若有所思,让思绪飞一会儿,如烟。也因为在香港这个华洋杂处的社会,各色人种各种语言mix,west to east,east meet west .旧上海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华亭路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