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民路182弄裕华新邨:中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和兴业建筑师事务所同仁向赖特致敬向导师老沙里宁交作业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徐敬直(1906年10月6日-1983年2月1日)不像范文照和李锦沛有名,留学美国但不是宾大的,其在密歇根大学建筑系读书的时候遇到美国著名建筑大师Eliel Saarinen老沙里宁,也和Eero Saarinen小沙里宁有关系,他在沙里宁父子的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进修和短期工作。 


Eliel Saarinen 1922年参加美国芝加哥塔国际设计竞赛获二等奖。随后携妻子移居美国,先在密歇根大学建筑系任客座教授,次年遇到George Booth,两人一见如故,George Booth请他制定出一个匡溪设计学院的发展计划。两年后老沙里宁一家迁居Bloomfield Hills。1932年匡溪艺术设计学院正式成立,老沙里宁担任第一任校长并在此前规划了整个校园,设计建造了校园内的主体建筑(360百科)。



上图左为小沙里宁,中为老沙里宁,下图老沙里宁C位。



老沙里宁一代大师,后来小沙里宁也是一代大师,走哪都有摄影机跟拍的,上图他们在匡溪艺术学院里,远眺。徐敬直及其家族故事会在下周麦小姐的故事第13篇里发布,他来自上海滩大房地产开发商徐润家族。今天主要说说建筑上的事情,不八卦。



上图是徐敬直1964年出版的英文版专业书籍《中国建筑之古今》,其中提出一个新鲜的词汇叫Chinese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中国文艺复兴式建筑”是一朵浪花不是浪头,但总归是一个有理论思考的建筑师。他和李惠伯夺标获胜的南京博物院项目被梁思成写进了《中国建筑史》,这个比较牛的,可能比他回国找工作领他进入中国建筑师朋友圈的师傅范文照要牛,梁思成很低调,其实他是南京博物院项目的主持人,徐、李方案最后也经过他的修改才出了最终设计稿。



红色框内写着“兴业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去参加竟标并获得项目设计权的时候,徐敬直30岁不到点,后生可畏,那时徐离开范文照与另外两位同样毕业与密歇根大学建筑系的广东老乡李惠伯、杨润均合组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兴业这个所名后来被徐、李带去香港(杨润均未去香港),徐的两个儿子徐和德和徐和平也是建筑师,徐和德后来转行,“兴业”名字还留存着,现在被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家看作是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事务所仅存的还活着的证明。下图是徐敬直1968年在美国获得一项建筑设计奖,这条信息来自他的母校,他是1930届建筑系本科生,校友获奖,母校当然十分高兴。





上图是匡溪艺术学院建筑实验室和匡溪校区,徐敬直在这里进修和工作,与他景仰的导师老沙里宁以及同辈的小沙里宁交流,中西文化相互融合,下图是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大师赖特,他看老沙里宁的眼神也有点疑惑,一个芬兰来的建筑师怎么这么多才多艺?徐敬直只有努力从大师的言传身教和匡溪建筑中获得创作灵感。如果说起源法国的装饰主义风格深度影响了上海,美国现代有机建筑理论也被大量运用到了上海大小街区和弄堂。



我去过这个匡溪,参观过这个学校Cranbrook(2018年美高私校排名20位内),从底特律机场下飞机租车穿过城区(电影《八英里》就反映当地生活)后,眼前豁然开朗,美国中部地区最富社区Bloomfield Hills,听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介绍,在这里读书会遇到叫福特的同学,汽车大亨家族成员。和奥巴马竞选总统职位的罗姆尼是此校优秀毕业生。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小沙里宁(Eero Saarinen)


以下是1948年8月2日徐敬直用传真电报方式发给他的同事吴继轨的电文,告诉他关于匡溪艺术学院的事情,匡溪对徐来说算是精神家园,电报上的毛笔字写得有颜筋风骨。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

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我们还是引用小沙里宁的话,还好,徐敬直和他的兴业建筑师事务所同仁们在上海设计出一个值得称道的现代式小区叫裕华新邨,1989年被报请上海市人民政府荣获了上海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这个新式里弄与众不同,人家是大宅门放在弄堂的最后一排,TA是进邨第一排,有点像2000年时代的开发商建造一期住宅的时候造得栋距很大,造到最后一期都快拥挤了。



现在巨富长的核心地带里的裕华新村最有名,布局巧妙的双拼,大有大的体格和尺度,小有小的精巧和自如。需要实地看房,去门口的“栋梁”买手店(上图)楼上楼下走一圈,他家是大的那类的。




靠着这个南京博物院的设计稿,徐敬直和他的兴业建筑师事务所接到裕华新邨这样的商品房小区的设计单子,业主有仰慕之心,也希望徐大师能拿出个不同凡响的设计来的。不出所料,大师拿出了一套借鉴莱特风的建筑图纸。我们不是专业做建筑评论的,转个论文直接给结论:



兴业设计的项目体现在坡屋顶下体量的水平与垂直构成,倾向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功能” 设计,有一种自由分割的连续空间的感觉,坡屋顶的出檐不是很大, ·····借由坡屋顶与体量的组合、红砖的呈现,材料与色调的协调,焕发出一种沉静与优雅的品质。




裕华新邨很有赖特大师的罗比别墅(上图)翻版感,但走在匡溪,老沙里宁营造出的多建筑和谐整体感也是徐敬直借鉴的。






现在主干道底被涂鸦了一下,感觉有点Low,破坏了大师白墙意境。






小区品质放在整个上海老房子里算很好的,毕竟是上海市级文物。徐敬直从美国引进有机建筑理论并让TA在海派土壤里健康生长,今天的富民路(长乐路和巨鹿路之间)不仅仅有裕华,还有不少现代式里弄建筑,只是没有裕华来得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上图为徐敬直等中国建筑师尊为现代建筑导师的沙里宁父子,徐敬直不是一个靠大屋顶吃饭的建筑师,他在上海的日子里,同行中有不少大屋顶的高手,但他知道在现代建筑实践中,董大酉出手不凡,带过他的范文照有刃有余,老同事谭垣做的自宅精作巧思。链接点进去看看:《近代中国第一代留洋回国建筑设计师的“朋友圈”  现在只能在照片里看到董大酉自宅的美貌》;《从毕卡第看衡山路上的乔治·华盛顿双公寓楼 范文照设计之路 中国式国际式全实践》和《武康路上网红店曾是建筑学大教授自宅 "谭师的庭院"收徒讲学养花其乐融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