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格南的摄影记者聚焦上海数十年 那些“决定性瞬间”再回看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1-06-27

这是《外滩以西》发布的第510篇文章


马格南(Magnum  Photos)是一家世界著名的新闻记实摄影图片社。


Cyclists in the rain. Shanghai, China. 1993.

Magnum Photos


1993年的上海,已经不再是灰色服装的天下,雨衣的颜色也五彩缤纷。1980年,马格南图片社签约的第一位女摄影师伊芙·阿诺德(Eve Arnold)登上了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物,上海电视台大院内,彩色电视信号发射塔(高度200米),拍摄下了1980年上海西区的历史风貌情景。



链接点进去看看


[增补版]俯瞰1980年斜桥弄一带 马格南摄影图片社女摄影师Eve Arnold站在老电视塔上


Before & After 


弹指一挥35年 1945年南京西路航拍图与1980年电视塔俯瞰图 before & after


决定性瞬间


1946年马格南在纽约MOMA成立

1952年布列松为新闻摄影指明了方向




加入马格南有一个较为复杂和长期的考核过程。首先要向全体马格南成员组成的评委会提交一份作品,如果半数投票通过,则可作为见习生开始工作。至少两年后,再提交一份作品,需三分之一投票通过,再经过一次作品提交和投票,才可成为马格南的正式成员,也就拥有了马格南的股份。马格南的成员人数是被严格控制的,累计不超过80人(摘自百度知道)。


以下大多数照片来自JSTOR,这是一个收集学术期刊的在线系统。



老外到上海后,城隍庙是必到的。英国女王、克林顿总统,都去了湖心亭走走,绿波廊吃吃,城隍庙作为上海少见的明清代建筑群,展现了摩登上海之外的一幅传统的上海市井生活画卷,一种与世无争的老城厢里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


下图,有点像今日农村集镇的茶馆,从前慢。



“晨炼”,也很有上海自己独特的节奏和气场,老外在外滩一带拍摄了很多,下图的抓拍到的动态感,非常太极风格。到中国来过的老外基本都会知道:


Tai Chi 


Guy Le Querrec(born 1941 in ParisFrance)

is a French photographer and filmmaker

noted for his documentary images of jazz musicians. 

He is a member of Magnum Photos.



我们能找到摄影师背景资料的,一并奉上,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摄影抓拍逻辑,作品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Guy Le Querrec也是一位纪录片导演,关注爵士动态,那么,和平饭店内的老年爵士乐团一定会去拍摄的。


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团一出场,算是改开的一个信号,传递出沉寂多年的城市夜生活和爵士乐在中国恢复,爵士乐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


1980年12月24号,这支乐队在和平饭店八楼奏响了第一个音符(公号:上海新闻广播).....




Guy Le Querrec的摄影理论对法国老乡布列松稍微做了修正,他认为摄影存在一种模糊性,在机会面前,摄影是一种带有模糊性的挑战。“决定性的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可看成是出发点和终结点,中间过程存在模糊性,不知道我理解摄影大师的意思对不对。布列松1952年的著作名称法文为:Images à la sauvette = 英语里的 images on the run + stolen images 意思,不学术了,看图是正道。


Bruno BarbeyCHINA. 1980. CHINA. Shanghai. 
A Chinese couple, in western rented clothes , 
poses for a wedding photo.


上图是摄影师Bruno Barbey抓拍到的一对新人在拍摄结婚照片, 原来摄影师注意的是新人穿的是西式婚纱,报道中国改革开放,用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高手。


Bruno Barbey有一本关于中国的摄影集比较有名的。他的摄影名言是:摄影是唯一够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被理解的语言。摄影集的名字叫《中国1973年-2013年:从毛泽东时代到摩登新时代》。他的照片比较多,下面会多选一些的。



从1973年到2013年,法国摄影师Bruno Barbey拍摄到的上海你还熟悉吗?中国式翘腿活络筋脉,外国人很惊奇。



见见当年来中国摄影报道的帅哥。




他的摄影集的一个封面很有趣。上海人看到会觉得很亲切,城隍庙豫园。



书的封面竖式排版,原图横构图。




上图跳跃到1990年代了,Martin Parr拍摄的。西藏中路的路边上有大老板在接听“大哥大”,那时候的亮点。马路上的出租车是“夏利”,邬达克设计的沐恩堂背后没什么高楼大厦。题外话,我以前有个坏习惯,看到差头牌照号码读出来不舒服的,都不招手的。Martin Parr(1952年-) 14岁时,就立志要当一位记实摄影师,要问为什么这么小就有宏图大愿,他祖父就是一位摄影师,哦,言传身教。



Mads Nissen, 2007年,A man shows 
a board displaying images of goods available, 
as counterfeits, in a nearby backstreet shop.


这样的画面,以前的襄阳路市场外,很容易看到的。襄阳路市场关闭了N年,现在还会在路上看到拿这样传单的导购员,嘴里会吐出几个准确的外语单词。Nissen 1979年出生在丹麦,并在哥本哈根读完了新闻学科。他有instagram官网,也是北欧帅哥一枚。


Paul Lowe 1997年

Pedestrians pass a billboard written in English advertising 

the site of a new shopping centre.


照片信息量大,Paul Lowe1963年出生于英國。


Paul Lowe1997.Morning rush hour for cyclists. 
The newfound prosperity in the country has meant bicycles
giving way to cars. Here cyclists carry their bikes over
a pedestrian bridge in order to get over a highway


用了一点小技巧,慢门拍摄,自行车过天桥,对外国人来说不太可以理解。


A window cleaner suports a colleague below 
while working on a skyscraper.
Known as 'spidermen' the cleaners 
are mostly migrants from China's provinces 
and are paid around GBP 200 per month 
which is the average wage for urban areas.


过了十年,Mads Nissen 2007年又来到上海拍摄报道。标注一下:GBP 200 per month = 2000人民币/月,当年英镑按照1:10。


下面这位马格南摄影师,大家会熟悉一些,日本摄影师Hiroji Kubota,1983年,久保田博二被马格南图片社吸纳为正式成员。



1979年,久保田博二拍摄到的黄浦江上老式沙船满帆航行过外滩万国建筑群。他的作品的名字也叫《中国》,摄影师要搞就要搞大专题。




久保田博二拍摄的外滩1983年国庆节市民观灯人流,他出生于1939 年。


1961年,马格南摄影师勒内·布里(引者注:René Burri)、波特·格林(引者注:Burt Glinn)、艾略特·厄韦特(引者注:Elliott Erwitt)来东京访问,在大学读书的久保田博二因为出色的英语能力成为他们此次访问的向导。之后,厄韦特还给了他一本布列松的书籍《决定性瞬间》,这本书以及之前他遇到的马格南三人组,为久保田找到了职业方向。“那些人使我着迷,而且他们让我有了成为摄影师的想法。”(引自《摄影之友》)


Burt Glinn的上海照片,René Burri的上海照片,Elliott Erwitt的上海照片都是经典之作。附带说一句,反过来给翻成了中文的外国名字找回他们本来的英文名字,还是有点吃力的。




1996年国庆节,南京东路上的人流。



久保田博二1979年拍摄的上海街头小景。Bruno Barbey这个法国帅哥的老照片再来一组,1980年的上海市井生活实况,看了很亲切,电视机是奢侈品,看电视是很重要的夜间娱乐项目,大西洋来的人,姿三四郎等等;结婚挑选金戒指;女生烫个大波浪.....;还有老街区里的弹疙路,前些时候,还专门带北京来的客人走一走桃江路的弹疙路。





Elliott Erwitt1978年来上海,外滩一圈,还是太极拳。下图,小学生上体育课,这些稚嫩的孩子现在都半百年纪了,找找看,自己在里面吗?


Elliott Erwitt,1928 年於巴黎出生,在 1939 年遷居到美國,從年輕的時候就愛上攝影。他在這個興趣上琢磨許久,並曾經到好萊塢的暗房工作過,為了更深入專業,也曾到洛杉磯城市學院學攝影。1948 年,Elliott Erwitt 搬到紐約的時候,他在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學習攝影,並在兩年後完成學業。在紐約期間,他還遇見了名攝影師 Robert Capa (引者注:马格南的创始人之一,战地摄影记者)和 Edward Steichen,1953 年加入了 Magnum Photos。




久保田博二崇拜的Burt Glinn 在上海拍摄的照片,1981年,太极拳,团体的。





上图,Marc Riboud 1993年在上海抓拍到的一个有点怪诞的场景。



马克·吕布镜头下的巩俐。


链接点进去看看


【增补版】巩俐30岁生日那一晚哭了  她和张艺谋恋爱在马勒别墅里结束



马克·吕布(1923年6月24日-2016年8月30日),法国摄影家,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以及《In China》(维基百科)。马克·吕布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从1957年起多次访问中国。



Raymond Depardon 1985年在和平饭店拍摄到的一幅画面,他大概是摄影和摄像都操作的,看工作照。



Bruno Barbey跑得很勤快,中国发展太快了,不记录就来不及了,看照片,他已是老帅哥了。



布鲁诺·巴贝,法国摄影师,曾任玛格南图片社全球主席,现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自1973年跟随时任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与中国结缘,布鲁诺·巴贝多次走进中国,用镜头探索中国,是第一位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的玛格南摄影师(360百科)。



Bruno Barbey(1973年,上海),知道民兵这个历史名词自然懂。



Bruno Barbey(1973年,上海),画家其实也是个工匠,画街头海报更是。



Bruno Barbey (1980年,上海),摄影师觉得排队一定是道理的,几位排队者的神态,有的警惕,有的放松。



Bruno Barbey(1980年,上海)拍摄到了昆曲大师俞振飞,那一年,俞振飞演剧60年,并与李蔷华结婚,双喜临门,李带过来的儿子叫关怀(关栋天),海派清口,和周立波的恩恩怨怨,了解一下。俞曾与言慧珠结婚,言的前夫是白云。


链接点进去看看


老图新趣(9):女明星白光 男明星白云



Bruno Barbey(2012年,上海),角度有点不一样。



压轴出场的是Henri Cartier-Bresson,法国摄影师布列松。不用多介绍,著名照片很多。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后,他坚守着,有评论者写了这样一句话:他记录了中国时代剧变的历史瞬间。当时美国摄影记者福曼也在上海拍摄,他不是马格南图片社成员,他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研究员。路数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一个新时代开始,这两个外国人正在讨论什么呢?


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布列松)。


Shanghai. Young film actresses lent 
their aid to raise funds for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roops 
after the arrival in Shanghai...
Henri Cartier-Bresson (France, 1908-2004)
China, circa 194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