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霞飞路上喝咖啡吃大菜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2-01-16

著名作家樹棻曾回忆:


當時上海那些有點名氣的西餐館大多都專門供應某一個國家的菜餚,如亞爾培路(今陝西南路)上的喜樂意和葛羅希路(今延慶路)上的碧蘿是有名的法式餐館,....

顺便介绍一下老克拉孙樹棻先生,其父亲孙伯绳,祖父孙思敬(字直斋),曾祖父孙士达(字竹堂),母亲费宝树;孙树莹是他三姐,她和她女儿合著了一本关于自己家族的书叫"上海记忆"(可能有更合调和韵的翻译)。孙先生一生写了55本书,有很多上海豪门、十里洋场的故事。”上海记忆“出版于2017年,那一年,孙伯绳和费宝树所生六个子女仅留下三姐孙树莹和五妹孙树荃。

2017年12月6日香港信报

碧萝饭店,麦小姐专门扒过,链接点进去看看:

延庆路7号碧萝饭店(Piccolo)名流聚餐

今天要重点讲上海西菜馆,后来的红房子西餐馆进驻改了名。连带说淮海中路上曾经的咖啡馆(厅)、面包店(房)和西餐社(馆),前几天,淮海中路老大昌起了个底,有读者留言说那两张”一对男女下黄包车付钱“的老照片来自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谢谢啦。链接点进去看看:

淮海中路老大昌的老底子故事

摄影:張小茵 2015年3月19日

来源:上海通志馆


上海西菜馆。原址淮海中路845号,今红房子西菜馆处。前身是1940年建的华盛顿西菜社,1956年并入宝大西菜社,1976年与复兴饭店合并,改今名(上海通志之第十九卷:商业服务业之第十章:饮食服务业之第二节:西菜行业)


这是介绍红房子西菜馆的传统解说词,说红房子,基本都会引用。我们对一些小细节会去下点工夫,在1947年上海电话号码簿上有记载:


Washington Cafe 

847 Lingsen C ( Av Joffre ) 78168


那宝大西菜社和复兴饭店又是怎么回事呢?


复兴饭店比较好认领,其实就是复兴咖啡馆,我们查阅到老资料显示,1937年就在霞飞路了,可能更早就扎在这里,1947年还在的,起码是十年老店。



上海西菜馆,属于后来西菜行业重新洗牌,请注意复兴饭店地址,霞飞路795号,从老大昌(781和789号)往西,单号一路的咖啡、面包、西菜,异国味道浓郁起来,因为一家连一家,家家都有看家本领,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店家人家。


巴沃(803号,B.B Pavlo,复兴咖啡店老板)、迪迪斯(D.D's,815号)、慕沙咖啡(Mocha Caffee Factory),再到871-875号,还是老大昌地盘,在老大昌的西隔壁不远,过去就是中央运动场(回力球场)附属的公寓楼了,霞飞路947号,过马路就是著名的万兴食品号(955号)和罗威西菜社,975号。



以上资料来自1939年小红本,复兴咖啡馆和罗威西餐社除了行号录登记之外,还花大钱做了广告。广告用语放在今天,肯定通不过,罗威用了“唯一”一词,复兴用了“最佳”.....今天的主角登了场,那个“宝大”需要做些说明,我们发现“宝大”比对过程中,发现的资料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第一,仅仅是“宝大”一词,1941年上海重要人名录里有“霞飞路631号宝大公司:尹宝同经理”,而这位尹宝同早在1920年代就在霞飞路上开设福利面包房,1947年显示出来的英文名为Pao Dah Co.地址未变。

福利麵包公司是第一代掌門人尹寶同先生於1920年代在上海淮海路所創立,由於早年病逝,碩大產業全由遺孀孫秀玲女士一肩扛起,1949年來台之後,於台北火車站附近另起爐灶,邀集當年在上海紅極一時的『老大昌 』法國麵包店的麵包師傅及擅長中式點心的王師傅,由孫女士出資共同成立了福利麵包公司。



第二,因为有老照片,于是,俄国汉学家张霞做了一番研究。“宝大”两个中文字下面的那行俄文是“满洲”的意思,张霞写道:

MANCHURIA

Russians didn't only run large expensive restaurants. Machuria was a modest two-story canteen where poor Russians ate on a budget. There is a photo of Manchuria storefront next to the Warsaw Factory (on the south side of Avenue Joffre, between Rue de Roi Albert and Rue Cardinal Mercier), but I am not 100% sure this is this canteen and not some other business called Manchuria.作者也有点吃不准。

Manchuria canteen was once a site of a gruesome murder: one jobless emigrant (ex-bodyguard) killed another (ex-watchman) with a knife, after a loud argument. It turned out that in the past both men served in the Tsar's army together, and the victim bullied the murderer.作者也喜欢八卦的,仇人在异国相见,一言不合拔出了刀子。


在1939年小红本没有发现宝大(Pao Dah Co.)的影子,也没有发现“满洲”作为饭店的记录,我们也不太敢采信宝大公司和福利面包这一说,我们提出第三点:

罗威饭店1939年登记在小红本上的信息引起我们注意,除了罗威之外,还有一个合伙人叫“蒲莱谷都”,不是我们翻译的哦,葡萄牙语发音转过来的,就写在小红本上,如果多读几遍,用上海话试试,很像“宝大”读音。当年,此人在罗威饭店有一席,他是一个做大理石加工生意的老板(此姓名在同一年行号录重复可能性比较小),住在罗威饭店附近,亨利路(如今新乐路)17号(1947年上海电话号码簿记录)。


最后说一点:同一年,林森中路975号被一家“Perroquet Vert“(法语:绿鹦鹉)使用着,不知道这家人家店名对应”宝大“吗?用”绿鹦鹉“这个词,我们在法国巴黎找到一家同名餐馆,有趣的是,她家有中文介绍。


二十世紀三十-四十年代,法租界霞飛路的中段(即今之淮海路由思南路口至襄陽南路口)是全上海西餐館最集中的地段,由東向西數來有東華俄菜館、檀金山咖啡西餐館、蘭村西菜館、復興西菜館、卡夫卡斯俄菜館、華盛頓西餐館...(树棻:老上海豪門舊夢三景)


《新闻报》1945-3-15

复兴咖啡馆内景一瞥

转引自张霞博客

Russian restaurants of old Shanghai

UPDATE Nov 11, 2015

舞厅职工原先与西菜咖啡业同属一个工会

1947年以后单独成立了舞厅业职工工会

首届理事长是百乐门舞厅侍应生唐宗杰

转引自马军 《1948年: 上海舞潮案


Kavkaz at its later location on 744 Avenue Joffre. The hospitality of the people of Caucasus (Kavkaz in Russian) is legendary. The sign over the entrance said: "Each customer is god-sent." Kavkaz was famous for its hefty meat skewers.张霞在她的博客写道:每一个进店客人都是上天赐予的,此店因烤肉串份量十足而闻名。

淮海中路、瑞金二路口的爱司公寓的设计者是邬达克。下图,檀香山啤酒花园和酒吧的背景很像孙中山上海行馆。


Honolulu Bar and Beer Garden, 
 704 Avenue Joffre


下面选了唐鲁孙写的杂记,馋人哦,只有当年大户人家才会有西餐经历。




还有下篇,稍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