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安古镇”纪事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1-12-26

FFC如今是一个专用名词,但响亮度与开封菜(KFC)还没法比,有限范围里,FFC多少被标签为一种淡淡的历史失落感,骨子里的芳香感,这个词来自李欧梵专著《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 1930-1945》。



我们常在西区游荡,尤其在武康路和安福路一带。这一区域,我们亲切地叫:武安古镇。我们常在ins上巡游,因为亿万人的单反或者手机镜头在世界各地,拍啊拍,再上传,我们对着“上海”大标题做了一些有效搜索,感谢所有摄影者,是你们给上海这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定了格。


下图,武康大楼的侧面,这需要在兴国大厦有关窗口观看。


邬达克是字谜爱好者,在大光明电影院留下了很多邬达克字符,如果仔细研究武康大楼,空中顶俯,可以看出大楼造型可能是“邬”的半边“ 阝”。顺便说一句,“邬达克”三个中文字,是Ladislav Hudec亲自认可。


摄影:originalmissmei 2017年9月9日


上图,左侧新公房还有故事,记得有一次我们采访延庆路老住户Gigi,就约在武康庭喝咖啡,采访结束后,顺着武康路去地铁10号线,当路过此地,Gigi突然指着新公房说起了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的事情,她妈妈就被隔离在这房子里,新公房刚建成未交付呢,她说,她想妈妈的时候,就跑来这里遥望。


下图,2019年,还可以在此地航拍。照片背景上还可清楚看到静安、黄浦和浦东的高楼。眼下的绿地,其中有宋庆龄故居,一栋值得参观的百年大宅。


摄影:andysheng37 2019年2月6日


下图来自谷歌地球。



如下,从武康大楼的"船头"拍摄徐家汇恒隆广场双子楼,我们更看重楼下的夜之谧,白天打卡的潮人游客散去,拍摄者此时才推开落地窗户,在小阳台看夜景。记得以前遇到一位译制片配音老师,她住过武康大楼“船头”,她说太吵了。


摄影:makkaveev 2019年5月20日


上图,也有人从兴国大厦探头,发现楼下是露天菜场,十多年前。


有大胆的业主和设计师合作,在“船上”闹出动静,一间网红书房利用层高,做出了复式结构。


摄影:stellar_works 2017年8月8日


书放满后,ELLEDECO杂志上门来采访了。我曾跟随著名作家徐锦江先生(《愚园路》作者)去拜访,发现业主是我的师弟,但人家已从媒体转行做投资去了,风生水起。


当众人放下纸质书本,习惯起数字化阅读,熊先生却为太太和自己建起一座图书馆之家。


我们来学习学习,对家居设计有启发作用,有理想的人在FFC安置了度假屋,我们曾采访“大沪繁花”艺术空间主持人王勇先生,他强调城市会客厅和乡村会客厅概念,度假屋不在郊外而在闹市,没想到。熊先生说当初来看房的时候,他一眼看中就下定,他说,原屋主是一位著名演员。


“这个家的设计核心并不是某种空间样式,而是通过对于阅读行为的思索而串联起来的空间整体。”4米多的充足层高,让设计师可以在立面结构上做出一些丰富的变化,也为屋主开辟出一块更为安静私密的读书角(《在上海的武康大楼里,竟藏着一个图书馆之家!》家居廊杂志 2017-07-06)。



下图,平视武康大楼,来自FFC深耕十多年的地产经纪公司“荣禧”,创始人曾是媒体从业人员。


摄影:homechannelshanghai 2019年12月9日 

链接点进去看看:

HOMECHANNEL爱德华小哥哥邀您俯瞰大上海


武康大楼对马路有宋庆龄故居,车库里还存放着两辆乘用车,绝对稀世老款,一辆是斯大林1952年赠送宋庆龄的吉姆牌高级轿车,一辆是红旗牌高级轿车。宋庆龄故居的门牌号码为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居住之前有两位外籍房东,一个是上海领江公司排名第一的大班Capt. L.R Ball(有些资料将Ball写成船王,不妥);另一位是德国外科医生Dr. Alfred Vogel Virnich,中文名字费纳煦。之后还有两位中国人曾是屋主,一位是朱博泉,一位是蒋纬国。


摄影:ericzxw 2020年1月2日


武安古镇,除了武康路,还有安福路。安福路上大宅门有好几处,最为人熟悉的是小穆安素(F.P.Musso)旧居,后来的吴国祯宅邸。我们经过一番查找,发现原始房东是R.B.Mauchan,江南船坞机器厂(江南造船厂前身)工程总监,这也就比较好理解此花园洋房的窗户带有轮船图案,寓意“一帆风顺”。安福路最神秘的是“启庐”,爱菊小学对面的绿色大门难得开启一下,目前是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官邸。


安福路201号花园走一圈,不多见。黑白照片是美国《生活周刊》记者Mark Kauffman采访吴国祯一家时拍摄,吴市长打开了官邸大门,随便拍。


摄影:larrynodarse 2016年1月19日 


如下这个城市坐标,是我们本次游荡的的终点,武安古镇的潮人聚集地,如果说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已人声鼎沸,安福路、武康路口亦热气腾腾。安福路322号以Rac最有名,很多人不知道内部有个西班牙式大洋房。



当然,此地元老级别的咖啡馆马里昂吧,也是前媒体人开设。今年五月一日前一晚,结束营业,目前安福路55号被包裹,我们将见证“HARMAY話梅”大手笔。


摄影:howeyfan 2014年10月4日 


《魔都这6家高龄咖啡馆,每一家都出道10年+!》(公众号《上海小资美食发布》,2019-11-25)里有一句话比较让我们有同感,咖啡馆开得时间长了,有一批聚拢在一起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我在演员程泓和老制片何总的介绍下,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中有电影制片人、导演、话剧制作人、作家、画家、广告人等。


每一家都在魔都立身10年以上,见证了魔都咖啡圈更迭的它们,其中的情怀早已超越了咖啡本身。(马里昂吧)2005年12月开业时,安福路还不是文艺小资青年的聚集地,马里昂巴见证了这条网红小马路的萧条、兴起与爆发。


摄影:shengq 2015年2月19日

摄影:karenkarenyang 2015年3月27日

摄影:tinylittlejoy 2016年7月16日

tinylittlejoy 写道:对花地砖真是爱不完。


摄影:shengq 2016年8月19日

摄影:elvahsiaomumu 2017年5月6日

elvahsiaomumu写道:

古典歐風搭配現代感工業風氣氛的

十年老牌咖啡館,好喜歡。


链接点进去看看:

程泓告诉我:马里昂巴今晚告别武康路55号


摄影:raffaele_871219  2018年11月24日

摄影:weianc 2020年2月28日


老板陆晓逊曾在《东方早报》任职记者,被问及为何选择开咖啡店时,他坦言:“其实就是想拥有一家自己的咖啡馆,当时上海生活成本低,我可以开大一点的咖啡馆就开了。”店名致敬了1960年的法国电影《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文艺的安福路特别搭。


前不久,夏广建接受《上海路客》采访,透露不少秘闻。链接点进去看看:


马里昂巴咖啡从男生宿舍风格到文化地标


安福路、武康路当年和徐家汇路(Sicawei Road,,今华山路)、善锺路(Route Say Zoong,如今常熟路)有关系,看看1918年地图,两条小马路交界一下,分叉小路如五原路、湖南路都还未辟筑呢。福开森路曾经通到肇家浜,链接点进去看看:


没想到1913年的福开森路有辣么长



下图为武康路12号,从美国宾大留学回国的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系大教授谭垣旧居,2001年我们与此宅擦肩而过,不可惜,此宅自身无缺陷,但历史心理方面的暗示不可忽视。链接点进去看看:


武康路12号:路过错过但不可惜


摄影:biabis 2017年10月4日


下图为安福路322号永乐宫内的西班牙式别墅,没有了花园。


摄影:sandywchen 2019年10月12日 


下图,安福路、武康路口,整个大楼的外立面改造后,现代感十足,但总有一些压迫,不舒服,好在我们平时在马里昂吧只平视着路面,看花枝招展,看争奇斗艳,看嬉戏、看亲昵;狗儿最惹人喜欢,马里昂巴是宠物狗集聚地。



摄影:jingyii_lu 2019年12月14日


未改造前的样子比较普通。


摄影:linxiuwei 2014年4月21日 


不远的将来呢?


摄影:GU桑 2021年7月16日


关于武安古镇,漏不掉安福路249弄,链接点进去看看:


安福路249弄:老业主名单一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