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年前“华亭路”纪录片信息量哈大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1-09-11

上海曾经有过一个电视台,叫"东方电视台",风从东方来......,东方电视台有一档专题栏目,叫《星期五档案》。


《星期五档案》1998年2月开播,每周一期,每期20分钟。是一档立足今天、重提旧事,集时事、新闻、文化为一体的专栏节目。

《星期五档案》第108期节目聚焦了“华亭路”,2000年3月,已经有传言,华亭路服装市场即将关闭。这一市场已经在此地封路经营了16年。



9月3日,我们写了《华亭路服装市场关闭整整二十年了》(链接点进去看看),9月7日,朋友家私宴,我遇到《星期五档案》节目开创者、制片人于其多,她说,《外滩以西》原来是侬勒了弄啊?我说,在找电视台播过的华亭路纪录片,她大声说,是我拍的呀,这么巧。


于其多曾在东方广播电台主持谈话节目

左为上海电视台《智力打冲浪》制片人小辰

拍摄者为上海著名摄影师邬立强

图片选自《1991-上海》,购买请

大力点击下方二维码



于老师,爽气人,圈里都服帖的,有她在的饭局,不冷场的。她立马从手机收藏夹甩过来纪录片《华亭路》,哈哈,我们要找的正是这部拍摄于20年前的纪录片。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


当年的标清电视信号再通过数字处理(压缩),图像有点渣,但看得出当年大概。




华亭服装市场,原名华亭路小商品市场,于1984年10月11日开办。市场面积为800平方米。建场初期,固定摊位100余个,月均成交额60万元。1985年,形成以经营服装为主的市场。

随着个体摊位不断增加,1986年,市场顺延至华亭路、长乐路口,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分为南、北两段,共有固定摊位340只,临时摊位100余只。市场经营者均为服装个体工商户(上海地方志资料库 市级志书-上海专业志-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志第八篇《集贸市场管理》第三章《上海市区名特市场》第七节《华亭服装市场》)。

上海地方志的记录,倒/着/看:华亭服装市场是上海市区名特市场之一,TA归口于集贸市场,其上级单位为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



华亭服装市场以经营款式新颖、时髦的女式服装为主。从价格低廉的水洗布衬衫、花鸡衫,到流行于日本、东南亚的各式裙服、高档的港式夜礼服、巴黎式呢子大衣、雪花牛仔裤、宽松式太空服等,还有与服饰相配的五光十色的首饰、挂件,吸引了无数青年妇女。而流行鞋帽,又令许多小伙子为之折腰。因此,华亭服装市场享有“上海小香港”、“上海服装街”、“领导上海服装新潮流”的美称。外地游客到上海,必到华亭路服装市场观光采购,就连一些外国游客中的妇女,也慕名而来。前来观光购物的港澳同胞称之为可与香港女人街媲美的上海“女人街”。

写得太专业了,服装名称和细节描述,触手可达。下图,雪花牛仔裤。


市场上出售的服装大多是自行设计、加工的,如一度在上海流行的阿美裙、高子衫、扣子衫等,皆出于华亭服装市场个体户之手,形成了华亭服装市场“新、奇、特”的特色。从1985-1987年,平均每个摊主每年投放新产品数十种,.....南京路上10家著名商店经理也慕名来到华亭服装市场取经。


还记得“姿三四郎”吗?电视剧里有两个女生,一个叫早乙美,一个叫南小路高子,南小路高子是富家女,穿着打扮很时髦。华亭路的服装老板硬是刷着爆款剧,做出“高子衫”。




顺便说,“姿三四郎”扮演者是竹胁无我,为他配中文对白的是上海电视台《国际瞭望》节目主持人晨光,两人长得很像。


晨光的真名叫贺海林,与四川电视台当家花旦任艳喜结良缘,任艳调入上海电视台,担任《大世界》节目主持人,并经常在国家级和上海市重大活动做主持。从节目主持人岗位隐入幕后,任艳曾在“SMG/驻/京/办”工作,如今已光荣退休。


本期《华亭路》编导是于其多,制片人亲临第一线采编,厉害的。她采访了多位当事人,第一个出镜的是华亭服装批发市场第一代经营者中的佼佼者,他叫顾大中,摊位003号,这和当年的车牌号一样,数字越小,越是老大。



在顾大中的背后,我们发现了后来被拆除的华亭路76号。顾老板说,他从600元开始做生意,华亭路开办于1984年,那一年,有600元的人,不多的。


万元户这个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的。那个年代万元户是个相当了得的人家。“万元户年代”的1万元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了。那时候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那个年代存款有1000元的就比较少了。工人工资一般是每个月28元左右(百度百科:万元户)。



于其多听华亭路服装市场的人都在说一个叫“王剑功”的个体工商户,于是就跟踪拍摄,原来,他是华亭路第一个打出自己品牌的。不知道"JIAN GONG"还在吗?



2000年,于记者从王老板私家车的前窗看到的街景。街上,普桑是主流产品,现在要在路上看到一辆普桑,不容易了。





听王老板说自己发家史有点意思,先是偷偷摸摸在下班之后贩卖海鲜,后来觉得时间上实在不够,索性就从单位辞职,干起了个体工商户,他从朋友处借了3000元,从华亭路起步,一开始就想明白,做批发,跑量。跑出量以后,做品牌。


王老板太太也起早摸黑跟着他干,不幸得了绝症,38岁去世,说到这,我们看到王老板的眼角有泪水滴了下来。


每一个时代,创业者都值得尊敬。




一个摇镜头,于记者让观众看到了华亭路南段和延庆路东段。



据《上海地方志》之“特色志”之“上海名街志”第三篇《专业特色街道》写:


独具特色的服装街——华亭路


1984年9月,为鼓励、引导非公有经济成分健康发展,增加回沪知青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门路,由徐汇区工商局投资,将原徐家汇肇嘉浜路西端绿地中和五原路上近70个服装摊点迁入华亭路,辟为小商品市场。区工商局先审发个体工商户执照60份,百余名经营服装、鞋帽、饰品的商贩陆续聚集到华亭路南段设摊。

1985年2月,区工商局、税务局协助市场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迎春展销会。同年改称华亭路服装市场。新乐路街道也划出63米长地段,设摊21个,落实了百余回沪知青的就业岗位。区工商局又分批审发执照120份,市场由南向北逐渐延伸,

1986年,在肺科医院门诊部的车库内设置摊位40个,该路两侧弄口也由街道办事处市政管理科安排了摊位。大部分摊位纵深3米,宽度仅1米,半数以上摊位还分成“阴阳面”,即一个摊位,有两三个摊主经营。顾客摩肩接踵,日均客流量逾1500人,双休日经常出现“爆棚”现象,短短的华亭路,解决了2000余人就业问题。


1989年4月,全场旧棚架改建为全塑钢棚架276间,配备统一遮阳布、试衣亭,近淮海中路的入口设置金属牌楼,

1992年2月10日,地铁一号线常熟路站封路开工,为配合工程施工,淮海中路至延庆路的摊位全部拆除,多数摊主移至它处经营,只在市场北段保留少数摊位。1993年1月恢复地面交通,9月始部分原有摊主相继恢复经营,至1994年10月有固定摊位309个,其中注册自营者171个,租赁给他人经营的138个。12月12日,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锦江乐园——上海火车站)开通营运,地铁带来滚滚人流,华亭路又火红起来,而且势头越来越旺。

至2000年,市场固定摊位400户,其中服装364户、小商品34户、花木1户、其他1户;临时摊位46户。市场月税收达26万元,工商管理费、服务费月收入17万元。1985年1月至2000年10月,共纳税2293余万元。

为了改变露天市场的先天不足,还路于民,恢复华亭路的原貌,改善市场购物环境,徐汇区人民政府采纳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2000年1月始,实施华亭路服装市场入室工程,.....

华亭路的服装市场搬迁了,然而,它那琳琅满目的时尚服装,新、奇、特、廉的经营特色,却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仅仅做了分段,这是华亭路16年大事记。





华亭路85号,一个新建筑,一个老建筑,自真锅咖啡离开华亭路之后,后来的商家都时间不长,先后有日料高粹舍、酒吧堂会和医美等。



摄影:程泓 2021年9月10日


昨天看到武康路、安福路口的马里昂巴咖啡馆改造完成,建筑设计师有意让一楼全腾空,引流。华亭路85号的新建筑是不是也拷贝不走样?


华亭路85号目前在售,商用。再看看华亭路20年前还是棚棚相连的模样。



谢谢《星期五档案》,谢谢于其多老师,《星期五档案》后来归并到了SMG纪实频道,改名为《档案》。制片人于其多后来从电视台辞职下海,文化产业。听她说,最近在策划制作“上海小镇故事”。



节目结束,老规矩,定格在台标。 东方电视台台标是东方白鹳于初升的红日前展翅高飞,寓意上海的发展越来越快。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