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淮海中路1893号:霍肯多夫不是俄国贵族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2-01-15

像我们业余上海老房子史料挖掘者的最大优势,可能就是:大胆说出自己的考证和猜测,不怕错。所谓“大胆假设、小心考证(胡适提出)”的事情会想得比较少一些,没啥顾虑。



邬达克对于上海近代建筑的贡献有目共睹,但也由于历史资料“缺失”(其实是躲藏在某个角落),其建筑年谱有些仅有一个名字、一个路名,很多历史学家做过仔细梳理,慢慢地建立起完整的、权威的一张邬达克建筑作品表单。


其中有五张表单值得关注:


①《近代哲匠录》

(赖德霖、王浩娱等编著)


②上海城市规划馆城市主题展

《符号上海:当艺术遇见邬达克》

(2016年8月2日-2021年10月16日)



③同济大学副教授华霞虹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



④来自《邬达克 László Hudec》论文

由意大利学者

卢卡·彭切里尼 LucaPoncellini和

匈牙利学者

尤利娅·切伊迪 JuliaCsejdy合作完成

中文翻译华虹霞和乔争月




我们找到了第五张表单,来自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一份PPT。



邬达克建筑年谱里,优秀上海近代建筑很多,年谱分独立开设打样间“之前”和“之后”两个阶段,也有分“中国业主”和“外国业主”,反正,都是有钱的企业和个人来委托邬达克做建筑设计。百年大计,建筑师要靠谱。


整理出的邬达克资料中,最可信赖的是1933年和1935年《中国名人录》关于邬达克的那些字句,应该是经过当事人认可,或者本就是自己撰写。



我们看意大利学者和匈牙利学者写的论文小标题,写得有点意思的:


邬达克与罗兰·克利

(1919年-1925年)


为不同品位与追求量身定制

邬达克与外国业主

(1925年-1932年)


 远离一切生硬老套的旧样式

邬达克与中国业主

(1926年-1933年)


 在折衷主义与表现主义之间


我们采用赖德霖、王浩娱等编著《近代哲匠录》里邬达克建筑年谱(附有一个英文版),这就十分便利于我们在英文范围内做检索,但看似明白的关键词也真遇到麻烦,英文不能少一个字母。《近代哲匠录》写道:


1918-1919 I. S. S. Housing Development, Rtes. Ratard, Pottier, Mayen, Lafayette, and Avenue Joffre;1920 Residence of I. S. S. Managers (M. Beudin, later M. Speelman), Rt. Pichon;1920-1921 Heuckendorf's Residence, Avenue Joffre;1921 McTyeire School, Edinburgh Road;1922 M. Madier's Residence, Rt. Pichon;1918-1919 Sir Robert Hotung's Residence (formerly Wm. Katz), Seymour;1923 Du Pac de Marsonlies' Res, Rt. Delastre····

Heuckendorf's Residence在哪?
Heuckendorf是谁?


邬达克创业前,给美国建筑师却里(目前大多写“克利”=R.A.Curry)当助理。1921年《中国工商名录》还有这样一条信息:邬达克:美丰银行大楼项目助理。


这期间,他和老板一起为大麦田(也译为“麦地”,H. Madier)设计豪宅,陕西北路上的何东大宅和太原路上的逖百克大宅也归到了邬达克建筑年谱内,存疑的,今天,我们只关心霞飞路的Heuckendorf's Residence。


Heuckendorf=霍肯多夫?


当我们用英文检索时,发现资料也不多,仅有一条《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Monthly Review)1923年的短消息指出,有个叫Heuckendorf的人,是英美烟草公司的(第25卷第406页)。是他吗?他在英美烟草担任什么职务?应该是上海大班吧,要不然怎么能住这么大的宅子?


历史故纸堆里有啥?一番小周折,原来人家叫Heuckendorff,用Heuckendorff检索就出来不少史料。


A.T.Heuckendorff :Director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Company(China),Ltd

r.add.705Avenue Joffre

o.add. 22Museum Road


1922年至1924年,霍肯多夫大班居住在霞飞路705号,1925年和1927年的《中国名人录》他未登记住址。



来源:http://architect.hudecproject.com/
en/gallery/huckendorff-residence/


要表扬一下在中国呆了50年的著名新闻记者鲍威尔(J.W. Powell,注释①),他主持的《密勒氏评论报》记录下了很多大事,也保留下来很多小事,1929年,一则地产消息带出了霍肯多夫:


The handsome residence property of A. T. Heuckendorff, located at No. 1415 Avenue Joff re in the French Concession, Shanghai, was sold on June 18 for Tls. 140,000. The property consisted of an English-type residence and some 13 mow of land(The China Monthly Review, 第 49 卷)。


霍肯多夫大宅,1929年的地址是霞飞路1415号,当年6月18日挂牌卖出,14万美元,这个大宅子占地13亩。下图,来自著名画家张安朴。



霍肯多夫的故事还没完,他和霞飞路结缘。


我们查到1918年《字林西报之行名录》(The North-China Desk Hong List),霍肯多夫大班住在霞飞路610号。我们推理,霞飞路610号的大概位置在如今的淮海中路、华亭路口。理由是约瑟夫(R.M.Joseph)大宅(淮海中路、东湖路口)当年地址为霞飞路510号。


A. T. Heuckendorff has retired from the British-American Tobacco Company, (China) Limited after 28 years service.(The China Monthly Review-第67卷 第279頁,1933年)


鲍威尔写下这段话的时候,一定有点小伤感,1933年,霍肯多夫从服务了28年的英美烟草(中国)公司退休。


On March 11, 1926, Arthur Thomas Heuckendorff was married at Honolulu, Hawaii, to Ruth Randolph Carter, daughter of Cassius and Ruth (Birch) Carter. Mrs. Heuckendorff's father was a lawyer and a member of the famous Carter family of ..


摄影:娄承浩 2019年12月

来源:1947年上海行号路图录


当我们站到霍肯多夫大宅北进门前,进户车道敞廊很体现大宅气派。对照老地图看一眼,无论当年左軚还是右軚,回旋自如,这样的设计,我们也曾在英国乡村俱乐部(斜桥总会,南京西路651号,已拆除)老照片上看到,现存的南京西路722号春兰集团办公楼(注释②)和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办公楼(注释③)都有如此设计。



进户门敞廊的优点,遮挡风雨让大班回家不湿鞋,也让他的大户朋友们身穿盛装,无所顾及上海黄梅雨季。邬达克后来给颜料商吴同文设计私人住宅的时候,将车道打造成了建筑亮点(注释④)。





霍肯多夫大宅的花园已荡然无存,南面起了一个五层楼公房,整个院落四周搭建了各式简易房。


大宅南面造型比较简洁,非对称,突出了角楼造型,这样的造型可看出原始业主的一种“船长心态”,270度的宽视野,犹如在巨轮的驾驶舱,你可以想象有一位拿着望远镜的老船长,时刻观察着海面动静。邬达克满足了业主的“驾驭”和“征服”的心愿,强化了北立面和西南角楼,原始底层外廊拱门还可见,外廊是当年大宅标配。





屋顶很复杂,假三层上的老虎窗三个块面不死板。


感谢朋友圈的地产经纪人无人机拍摄


此宅地址一直在变化,从霞飞路705号(1927年前)到霞飞路1415号(1929年)再到淮海中路1893号。1929年,霍肯多夫卖房后,此地做了领事馆或者公使馆。


查阅《字林西报》行号录,1930年7月号刊登着瑞士领事馆在此地;1930年11月13日《新闻报》报道了土耳其公使馆搬入此地;1931年1月号的《字林西报》行号录记载,此地是土耳其公使馆。


目前此宅是部/队/产/权,曾有一位/解/放/军/工/程/兵/中/将居住在此。


摄影:凯迪克 2019年12月22日

摄影:娄承浩 2019年12月



注释①

延庆路149号:

《密勒氏评论报》主笔J.B.鲍威尔上海旧居


注释②

南京西路722号老洋房110岁了


注释③

汾阳路20号:去看看尼西姆旧居


注释④

铜仁路333号吴同文宅:旧影细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