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接触绘本不到两年的90后,我常常羡慕可以读着绘本长大的孩子们。因为在图话书中,世界向ta们敞开。但是,所谓的“世界”也许还要加上“多数人的”这个前缀才成立。比起欧美引进的童书,和接近大多数人生活经验的原创童书,少数民族的文化、传说和生活经历少有人关注,无论在出版还是媒体传播中都处于边缘的位置。但生活中仍有许多契机,让我们对ta们的世界产生好奇。
[蒙古]伊琴诺夫·冈巴特/著
[蒙古]巴桑苏仁·波露茹玛/绘
小活字图话书出品
中信出版社,2016年
去年,因为《小图雅搬家》这部讲述蒙古游牧生活的绘本,我认识了同样关注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小茴。她是小活字的读者,也是4岁女孩赞妞的妈妈。今天,我们想通过对谈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些少数民族主题的绘本、文学作品和影像,反思对异文化的了解如何影响了我们,而对小朋友来说又有着怎样的乐趣和意义。zoon:我想,我们可以先聊一聊,自己是怎么接触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我对少数民族最初的认识来自高中时读过的笔记小说《艽野尘梦》,回想起来,那些异域风情的插画依然如在眼前。
《艽野尘梦》的作者是民国湘西王陈渠珍,他记录了1909-1911年随川军驻藏的见闻。书是文言体,我读得很慢,但每次都有很多收获。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西藏有天葬和水葬的习俗;汉人称藏人作“番”,而高原山区里也有保持着原始生活方式的“生番”,ta们与平常的藏人不相往来,但是定期会有货物的交换……书中描绘的紧张的军事博弈和藏地的人文风情,让我在备考生活中得以喘息,也提供了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可能。小茴:我比较晚才接触到北方少数民族,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看了一本叫《天南》的文学杂志,现在已经停刊,其中有一期叫《新疆时间》,里面有篇叫《斯迪克金子关机》的故事特别幽默好玩。但整个的语言表达又有点无可奈何的样子,比如他每次都要写很长的维吾尔名字,读起来非常有趣,那是我第一次对新疆民族产生了(除了他们食物好吃以外)的好感。
文学杂志《天南·新疆时间》,由小茴拍摄
后来看刘亮程写的新疆村庄,看李娟写哈萨克的游牧生活,我都觉得那些人的轮廓特别清晰,没有一点杂质,但又不是无忧无虑的那种感觉。而是,他们也一样有那么多烦恼,但是总能有我意料之外的解决方法和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那时我发现,我可以通过ta们去关注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清晰的区别于整个网络世界,以及现实世界的生活。zoon:嗯,我也喜欢李娟。我很认同你说的“没有杂质”和“态度豁达”。另外非常吸引我的一点是在游牧和狩猎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性一方面体现在鄂温克人对自然的敬畏:ta们保留着原始的神祇信仰,尊重有灵万物,就像鄂温克作家乌热尔图小说里那位老猎人说的,“谁也不能小看林子,不能小看林子里的一棵草,一堆石头”;也严格遵守自然规律,不打怀孕的母兽和尚未成年的幼兽是猎人群体中不成文的约定。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使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的一个支系,ta们世代定居的地方名为“敖鲁古雅”,意为“杨树茂盛的地方”。2003年开始,使鹿鄂温克人渐渐走出密林,下山定居。《猎民生活日记》是摄影师顾德清在80年代记录鄂温克人出猎生活的田野笔记,20多年后,他的儿子顾桃也开始拍摄最后的鄂温克狩猎生活,代表作为《犴达罕》。
但另一方面,这种关系也与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暴力紧紧纠缠。鄂温克人的饮食结构极度依赖猎获的肉类,在顾德清顾桃父子的笔记和纪录片中,猎杀、剥皮、剁肉既是鄂温克人习以为常的狩猎场景,在我看来也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一遍一遍地提醒我,人只要活着,就不得不向自然索取,也永远无法规避其中的暴力。我想到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们,其实少有机会和自然深入接触。幸运的是,关于鄂温克狩猎文化的作品不只有成人文学,绘本《鄂温克的驼鹿》让小朋友们也有机会了解和森林、驯鹿朝夕相处的鄂温克人的生活。
九儿/绘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著
接力出版社,2018年
《鄂温克的驼鹿》入选了IBBY2020荣誉书单,去年12月还获得了美国民俗学会(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颁发的“伊索荣誉奖”。这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说起来,我们也是因为对鄂温克文化的兴趣聊起来的。我知道你看过很多相关的作品,除了上述提到的小说和绘本,有没有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小茴:关于鄂温克人和ta们的大兴安岭,我最早是在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里读到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是你刚刚说的,「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的生存活动」。我第一次知道,人和自然的关系可以这么紧密。相对于小说里较为诗意的描述,我在顾桃的《忧伤的驯鹿国》看到的是,猎民们的传统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已经不那么纯粹了。ta们不再是打猎,而经常找被下了套的驯鹿。小茴提到的两本书
但我还是能感受到ta们和自然界交流的专属语言。比如「在山底下听到“噢离” (即乌鸦)不断盘旋空中,转着圈叫,想着家里少了两头鹿,就会怀疑鹿是被套住了。」又或者,他们在听猎人何老大讲着几个熊的故事,突然何老大话题一转,开玩笑说「熊瞎子挺有劲,应该抓住它,训练劈拌子!」读到这些片段的时候,我会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丧失了一些远古时期的生存技能。或者说,我身体里那个关于生存本能的古老基因被激活了。颜湘君、皮轩/文
查璇/绘;胡丹/译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12月
除了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之外,我觉得他们的崇拜和信仰也十分迷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山神“白那查”,火神“托博如坎”和保护驯鹿的“阿隆神”。最近我就看了一本关于鄂温克火神的绘本《祭火神》,讲的就是关于火神的传说故事和鄂温克人对火的崇敬和敬拜仪式。
zoon: 谢谢小茴的推荐。聊了这么多,我有一个好奇已久的问题想问你,在你的引导和感染下,赞妞也读了很多少数民族主题的绘本,还经常听着民族音乐手舞足蹈起来。 小茴说,听着这首歌,赞妞的鄂伦春语学得比英语还快。在你和赞妞共读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向她解释少数民族的习俗和生活习惯的?你觉得接触、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对10后的小朋友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这也是很多大朋友想知道的。小茴:我就是按照绘本的内容去讲,但是讲的过程中她会提出各种问题。读《小图雅搬家》的时候,她会问我,我们什么时候去游牧?这时我就引导她去观察。首先你得在草原上,其次,你的房子是可以收起来便于移动的。如果你没有小货车,你得有其他工具来运这些家什细软,骆驼,马匹,驯鹿,或者勒勒车都可以。那为什么要迁徙呢?因为ta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它的生长周期,羊群不能把一个地方的草连根都吃了,这样草不会再长出来了,植被就被破坏了,所以它们得转场。冬天来了,家也得安在背风的地方,不然会被强风吹到,所以ta们又得转场,这些都是迁徙的基本原因和条件。但是我也会反问她,让她自己去思考,比如说小图雅要搬家了,为什么呢? 她一开始说不知道,但是看到一半就会发现,有大灰狼要跟着他们! 虽然这不是根本原因,但是因果关系也能说得过去,也能借此让她练习一下阅读图像语言。有了这些认知基础后,讲起神话传说和民俗故事就会比较容易。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讲「信仰」这么抽象的事物。后来我想到一个养育经验,就是跟孩子说不能摘花踩草的时候,我们都会赋予花草一个人格:你踩了小草,它就会痛;你摘了花,那花朵就离开了她的叶子妈妈,会伤心。小孩听了就不摘不踩了。我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去讲关于游猎民族与自然的故事。我也知道,以后她也许会学到严谨的自然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些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但我还是希望,这些故事能让小孩从小就有敬畏大自然的谦虚心境。
两个关于“马头琴”传说的绘本
说到民俗传说,我想到了赤羽末吉的《苏和的白马》和国内作家鲍吉尔·原野和贵图子的《马头琴的故事》。这两本都在讲马头琴的传说,但故事完全不同,里面有蒙古族民俗的描写,也有人着对大自然和草原动物的依恋,以及更深一点的,关于时间刻度的表达。4岁的赞妞只能看到表面的故事,再深一层的意思还不明白。但她会对这些传说信以为真,那就暂时让她信以为真吧。
《乌仁额吉的帽子》内页图(图源:Behance)
她最早读的北方少数民族启蒙级故事,是我关注了很多年的蒙古族姑娘哈里牙的几本绘本作品。仔细想想,她学的第一个外语词,应该就是「额吉」。出自绘本《乌仁额吉的帽子》。在这本充满想象的童书里,她知道了蒙古草原、放牧、森林里的行走、毡房、猫头鹰讲故事,南方很少见的轻飘飘的蒲公英。我手上哈里牙的6本绘本,都是赞妞从阅读绘本以来,特别喜欢的一套。读起来十分有童趣,毫无负担,也很少问为什么,但有种很纯粹的阅读愉悦感。现在她自己翻的时候还经常傻笑。(图片由小茴拍摄)
至于意义,我一开始只是想让她知道,世界上的人有许多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她看彭懿的《驯鹿人的孩子》。这本摄影图画书以一个查坦儿童为主角,讲述了查坦人住在什么地方,平时会做些什么,ta们的家庭环境又是怎么样的。
《驯鹿人的孩子》内页图(图源:社区关怀工作室)
我记得赞妞第一次看就问我,托克寻哥哥有没有小火车玩?如果我去到,我把我的小火车给他玩,他就把他的驯鹿给我玩,行不行?那会儿她大概快3岁了。我告诉她这里是蒙古国北部,拿出世界地图指一下北蒙古在哪里,找到库苏古尔湖,广州又在哪里。小孩子不假思索,问坐多少号公交车可以去到?
赞妞和《驯鹿人的孩子》(照片由小茴提供)
那一刻我就觉得,她对世界的认识,可以从家门外方圆几公里,拓宽到更大的世界去。不是一下子就到宇宙或深海,而是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我自己也是高中毕业后才发现,生活不只有读书考试找工作。在同一个时空里,有很多人都不走这条「大路」,照样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我希望这些少数民族的故事,能让小孩有相对而言更宽阔的人生观。让她在日后的成长里,除了必须要关注的事情之外,还可以因为这些故事,以及日后有机会带她出去亲眼看见的世界,让她内心能更丰盈,更开阔,更豁达。前段时间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万科公益基金出的《小雪豹:雪山上的朋友》,讲喜马拉雅藏区山林保护人卓玛和稀有动物小雪豹间的故事,赞妞看的时候问他们是蒙古人吗?卓玛幼儿园在哪里?小雪豹是不是能听懂卓玛说的话?《小雪豹:雪山上的朋友》和小茴最近在看的记录侗族木寨的摄影集《歌海》
我又发现,除了第一个问题,我都回答不了她。所以,在带小朋友接触、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的过程中,这件事情的意义就变得更为多面和多元。慢慢持续下去对小孩和大人都会有影响。我也相信这些影响不会只停留在书里,而最终会变成我们脚下的路。
内蒙风景(由小茴拍摄)
小茴 一个4岁小女孩的老母亲,业余时间做个不上道的佛系自媒体,正经职业是帮人做网站的。zoon 小活字新媒体编辑,喜欢世界音乐,非常开心有这次“夹带私货”的机会,希望今年可以去到更北的地方。题图©The Moose of Ewenki, Greystone Books
《小图雅搬家》[蒙古]伊琴诺夫·冈巴特/著,[蒙古]巴桑苏仁·波露茹玛/绘,唐亚明译,小活字图话书出品,中信出版社,2016年。《艽野尘梦》陈渠珍/著,任乃强/校注,胡杨文化策划,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猎民生活日记》顾德清/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敖鲁古雅三部曲》顾桃/导演,2007—2013年。
《鄂温克的驼鹿》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著,九儿/绘,接力出版社,2018年。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忧伤的驯鹿国》顾桃/著,金城出版社,2013年。《祭火神》颜湘君、皮轩/文,查璇/绘,胡丹/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远古的呼唤Awakening》,Schutung Music,2005年。
《苏和的白马》[日]大塚勇三/著,[日]赤羽末吉/绘,爱心树童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马头琴的故事》鲍吉尔·原野/著,贵图子/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哈里牙”绘本系列(共6本)哈里牙/著·绘,暖太阳绘本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8年。《驯鹿人的孩子》彭懿/摄影·文,接力出版社,2018年。《小雪豹:雪山上的朋友》万科公益基金会/著,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歌海》[法]阎雷/摄影·著,后浪图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
这里有远处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