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1年9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余建洲: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是农民最好的出路

乌有文章 乌有之乡思想 Today

 

 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出现了崇拜毛泽东热。为什么年轻人会有这种态度?这些出身于农村的年轻人,有的大学毕业进城工作,就是有高学历的也都大多外出务工,他们面临住房、医疗、结婚生子、扶育子女等问题,收入低生存压力大,同时留在农村的父母逐渐衰老,除去要面临养老问题外,更严重的是留在农村属于他们的土地无法种植。即使是有较好工作收入的人,也会考虑留有生存后路,认为农村的土地就是最安全可靠的最后保证屏障。

 目前正在年青人中出现的崇拜毛泽东热,就有毛主席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集体化思想吸引的结果。年轻人的这种思想动向,就是当前农村的基础民意。年轻人就是未来,我们切不可忽视。

  将农民分散承包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体化生产经营,有两种办法可供选择,一是让少数大户承包种植,或者引进私人资本买断经营权。二是像人民公社那样搞集体化种植。

  让少数大户承包种植,或者引进私人资本买断经营权,这种办法的确可以将农业发展起来,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土地承包后的初始投入高,并且效益低,成本回收慢周期长,承包人会将承包期固定很长的时间不变,让大量农民无地可种,而转入其它行业。农民在别的行业发生困难经营不下去后,不利于再回来利用土地发展经济,维持生计。

  其次,私人资本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一方面,为了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承包人会采用掠*夺*性*手段去种植和经营,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推行这种办法势必形成土地生出的利润,首先要满足承包大户或投资人的收益,让少数人发大财,大量农民得到的承包费少,仅能维持温饱,产生*两*极*分*化,极易出现类似于美国那种模式导致的结局。

  第三,国家已经实行以工补农,并且还在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投入的资金有很大一部份都是按土地面积计发,如种粮补贴之类,会直接装进承包人口袋;国家投入的化肥、农药、农业机械、道路、粮食烘晒设施等,用于生产发展的惠农资金和物资,也会通过节约成本,而转化为承包人的利润,让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是惠及农民,而是惠及那些承包的有钱人。

  第四,无论是招投标,还是中标后的经营阶段,一些唯利是图的*私*营*业*主,会不择手段进行运作,想方设法谋取利益,在利益分配上容易*官*资*勾*结,不但损害农民利益,还会增加了又一个*腐*败*滋生点。

  总的来看,让少数大户承包种植,或者引进私人资本买断经营权,这种办法利少弊多。

  像人民公社那样搞集体化种植,私人承包种植的弊端都可以避免掉。然而,也有人担心这样搞,会再出现出工不出力之类的大锅饭现象。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低,即使会有,其影响程度也不会大,因为造成出现这种情况的基础条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

  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状况的基本因素,超过或者低于生产力水平建构的生产关系,都会影响生产的发展。

  五八年一哄而起的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人民公社,就是这种状况的例证。那时关键在于,农村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是空白,所有田间作业,以及围绕农业的劳动,都要靠人力去完成,生产效率低,产出满足不了消费。同时用工多体力消耗大,加上受制于人的思想水平,出现了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等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而八十年代初在全国全部推行大包干,这种不顾实际情况,跟风造势,一哄而起,全部推行的做法,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那时像小岗这种集体生产没搞好,群众贫穷缺吃少穿的地方的确应该搞包产到户。但是那些经过二十多年调整磨合,集体化经营管理和农业生产搞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没必要分田大包干的,完全可以继续搞集体化。这些地方如果继续搞集体化, 估计会发展得更好。我的这点看法,很可能会引起那些护岗人士的反对,我劝他们放弃偏激的*路*线*斗*争思维,将出发点放在两个时期都是为了同一个社会主义目标,从有利于总结经验,面向末来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


  现在生产力的情况,与过去完全不同,电气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已经提高到几乎能满足所有农业生产项目需要的程度,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业生产中的耕、耙、播、施肥、锄草、防治病虫害、收、运、晒、储等所有费力的农业劳动,都可以用机械去完成,只有一些零的辅助性劳动,需要用人工去完成。像工业一样,如今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工厂化生产,甚至可以说,比工业生产还省人省力效率高。

  现在的农业生产已经逐步现代化,管理者或经营者不会像那时的生产队长那样,为大量的人工劳动操劳,只需要掌握好农时季节和田间农情,选择好作业项目、方式和要求条件,不需要去监督大量的劳动人群的劳动效率和质量,仅需坐在办公室里,或站在田头,用电话指挥,就可以完成田间和相关的农业劳动。过去的那种出工不出力的大锅饭,已失去了滋生的环境条件。例如:有一百亩地要锄草,过去生产队要安排六七十个劳动力,至少用一天时间才能将这一百亩地锄掉,生产队长还要劳心费神地去检查质量,督促进度。现在用机械或无人机喷撒锄草剂,只需安排两人辅助一下,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如果五八年刚成立人民公社时,能有如今的生产力水平,就绝对会当时的情况好得多!

  除去将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放在首位以外,我们还应该站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制约、相互影响的高度,来思考制定今天农业改革的措施。如果将思维仍停留在80年代初期就形成的,用对那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所产生的那种过时的固定不变的印象模式,去来思考制定今天农业的措施,远远地落后于今天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和有关负责同志谈话中指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3日的一次谈话中又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他关于农村改革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按照这个理论体系办,我们就能确保农村发展,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方向迈进。决不可以只去推行前部份,一个劲地将农业向*私*有*化推进,而放弃了后部份,“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推行农业大包干的目的。从现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看,完全具备了当年所规划的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的条件,完全可以由低水平的包产到户的集体化,向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种高水平的集体化发展。

  让少数大户承包种植,以及引进私人资本买断经营权;或者像大包干前那样搞集体化种植。这两种办法都有利于搞规模化种植发展大农业,但是也各有弊端。必须以维护农民利益为目的,吸取历史经验,扬长避短,驱蔽取利。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在没有工业,农民的收入来完全依靠农业的地方,就应该排除私人资本去瓜分农民少得可怜的农业利润,像人民公社那样搞集体化种植,将土地产生的利润全部归农民。

  由村领导牵头成立农业股份合作社,搞集体化种植,从便于管理的范围来看,一个村少则几百人口,几百亩地,多则二三千人口,几千亩地,以村为单位最为方便。将农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根据地形、水利条件等自然因素进行规模化整合和农田治理,形成便于现代农业的生产运作条件;

  参加合作社的农民,以土地入股参加利润分配。合作社根据规模设置若干领导和管理人员,负责生产、财务、物资供应等项日常工作。入社农民可以在家参加合作社劳动,也可以外出打工。合作社的劳务用工应以安排在家农民为主,不足再招雇外工。所有人力用工,都尽量采用计件承包制,所支付的工资纳入生产成本。


今日荐书

《毛泽东精神》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移动端:m.wyzxwk.com

投稿:wyzxsx@163.com

微博: @乌有日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