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窜访台湾的真实目的
纵观近代西欧的历史,可以说是英国与法国较量历史。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法国一直是欧洲霸主,国力碾压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原因主要有两点:1、法国拥有欧洲最好的地理禀赋,广袤且丰饶的平原可以养活大量人口,因此在土豆普及前法国一直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法国较早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政府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用于对外战争,特别是拿破仑时期,把总体战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不同时期欧洲各国人口对比:
相比之下,近代英国的人口不到法国的四分之一,由于人力资源匮乏,英国无法维持庞大的陆军,在陆地一对一的情况下英军根本不是法军对手,英法作战时,英国经常会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说,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国力明显不如法国,当时欧洲形成了二超多强的国际体系,即:英法第一档次,但法国实力占优;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荷兰、西班牙为第二档次。
可在近代史上,英国却能在人口资源明显占下风的情况下,屡屡击败法国,成为欧洲的实际支配者。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本原因在于英国的外交政策比法国更出色,通过“以夷制夷、借力打力”的外交手段,英国成功联合其欧洲其他国家,共同对法国进行打压。
18世纪初,英国通过西班牙战争削弱了法国:
18世纪初,当时的法国国王是著名的路易十四,国力达到极盛期。英国巧妙地借助荷兰、奥地利等国与法国的矛盾,组织起一个反法联盟,成功挑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西欧被打成一片废墟,英国则趁机拓展其海外殖民地。战争的结果是法国被大大削弱,不仅丧失了吞并西班牙的机会,还被迫向英国割让部分北美殖民地。
18世纪中叶,英国借普鲁士之手削弱法国和奥地利:
时间来到18世纪中叶,法国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再度强大起来,此时奥地利国力也有所增长,日益成为英国威胁。于是英国选择扶持相对弱小的普鲁士,发动七年战争。在七年战争中,英国出钱,普鲁士出军队,与法国和奥地利打得头破血流。英国也利用法国军队被牵制在欧洲战场的机会,大肆侵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北美、非洲、印度的大片领土。不仅如此,为了筹措军费,法国王室债台高筑,这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埋下伏笔。
19世纪初期,英国多次组建反法联盟,成功击败了拿破仑领导的法国:
英法斗争的高峰莫过于拿破仑时期,尽管拿破仑时期的法国称霸四方,甚至一度准备统一欧洲大陆。但英国还是利用欧洲其他列强对法国的敌意,成功组织起了七次反法同盟,借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荷兰、西班牙等国之手,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雄心扼杀。最终法国被彻底削弱,再也不具备与英国争雄的能力。英国则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力量,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可以说在近代,尽管法国拥有四倍于英国的人口体量,但在各种外交与军事斗争中,法国都输给了英国。英国“离岸平衡”的外交政策大获成功,把法国限制得死死的,空有庞大的国力却没办法完全施展开来。
当然我们也知道20世纪英国最终从世界霸主的宝座上滑落下来,沦为二流国家。这因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德国、美国、苏俄同时崛起,同时对英国构成挑战。如果只是德国一家崛起的话,英国尚有能力应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就联合法国和俄国成功击败了德国。但如果是同时面对德、美、苏三国的崛起,英国就力不从心了。更关键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丘吉尔并没有理解张伯伦绥靖政策的精髓——先把美苏拖入战争泥潭,英国再去坐收渔翁之利,以时间换空间,曲线救国。由于丘吉尔对德强硬政策,英国先于美苏下场与德国开战,最终为美苏做嫁衣。二战表面上看是英美苏联合击败了德国,实质上是美国和苏联借德国之手搞垮了英国,战后大英帝国殖民体系的瓦解,正是美国和苏联的杰作。
如今的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完全继承了大英帝国的精髓,即离岸平衡,以夷制夷。纵观过去500年,英国的外交政策永远只有一个——搅乱欧洲大陆,使之不得统一。这也是为什么当法国、俄国、德国崛起的时候,英国会毫不留情对其打压的原因。
过去100年,美国的外交政策也永远只有一个——搅乱亚欧大陆,使之无法整合。这也是为什么当苏联、日本、欧盟、中国崛起的时候,美国会举全国之力与其对抗的原因。
如果能够理解英美历史上的外交策略,就能对当今美国对华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今国内舆论对佩洛西窜访台湾可能存在一个误判,即认为佩洛西窜访台湾,主要是为了帮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争取更多席位。这种误判同样存在于2018年初,当时特朗普扬言要对华加征关税,国内舆论也普遍认为特朗普这么做只是为了选票,雷声大雨点小。事实上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压中国,这个是美国的长期目标。佩洛西窜访台湾也是一样,中期选举可能只是明线,暗线的话,则跟拜登的全球战略有关。
如今的天下大势,更类似18世纪的欧洲,即二超多强。中国和美国是唯二的超级大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则是较强的经济体。因此如今美国对华围堵战略,会充分参考当初大英帝国对法国的做法,利用中国和其他强国的矛盾,分化离间,以夷制夷。
但与18世纪的欧洲不同,美国在中国周边,找不到足够体量的制衡者。与中国有矛盾的邻国,主要是日本和印度,但二者相对中国来说体量偏小,更没有意愿充当中美对抗的炮灰。日印都想在中美之间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日本想趁中美冲突的机会实现国家正常化,印度想趁中美冲突的机会实现工业化。因此在亚太地区,美国必须亲自下场才能对抗中国,无法单靠印日去打代理人战争,过去英美屡试不爽的“离岸平衡”战略在中国身上没那么容易奏效。
这是美国绝对不愿意的,纵观近现代史,英美很少单独向其他列强开战。比如英国在对抗法国的时候喜欢拉上普鲁士和奥地利、亦或是借助法国和日本的力量去压制俄国、再或者与法国和俄国结盟共同对抗德国。美国也是如此,冷战期间其充分利用亚欧大陆各国对苏联的恐惧,驱使西欧和日本共同对抗苏联。
为什么会这样呢?并不是英美没有单独与其他列强作战的能力,19世纪中叶的英国和20世纪中叶的美国国力如日中天,实力远超其他对手。英美之所以不愿意单独向其它列强开战,一个原因是想借力打力,降低自身消耗;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怕便宜了第三国,因为一旦自己和对手两败俱伤,没有卷入战火的中立国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二战中美国就是凭此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它岂会让其它强国有效仿自己上位的机会。
因此历史上,英美一旦想对敌国开战,都会想方设法把大多数列强都拖下水,让这场战争成为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战争。这样不仅是为了以夷制夷,也能防止其它强国坐山观虎斗。
如果美国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开战,那谁有可能隔岸观火呢?理论上是俄罗斯、欧盟、印度。可以设想在正常时期,一旦中美在亚太地区爆发军事冲突,那俄罗斯可以高价向交战双方出售石油、欧盟可以侵占中美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印度可以承接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中低端产业,三者都能获得巨大好处。美国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它绝无可能在亚欧大陆风平浪静的时候单独跟中国开战。
如果美国决心以武力手段压制中国崛起,一定会想办法把欧盟卷进来,帮美国分摊伤害,同时防止欧盟借此机会坐大。对美国来说,印度和日本体量太小,只有欧盟拥有能制衡中国的体量。当前俄乌陷入持久战,欧盟与俄罗斯均卷入其中,这就给美国带来了策反中欧关系的绝佳机会。拜登政府很可能会在台海复制乌克兰模式,即用切香肠战术,反复试探中国底线,把你所有退路都封死,逼你打第一枪,之后给中国扣上一个发动战争的罪名,使中国被动和俄罗斯捆绑,让台海战争和俄乌战争联动起来,演化为世界大战。
当前的国际形势与2016年南海对峙时期截然不同,2016年德国总理是默克尔、日本首相是安倍,这两个人的特点就是喜欢骑墙,不愿让欧盟/日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那个时候中印之间也并未撕破脸,莫迪一度想在中美俄之间保持平衡。因此2016年美国不敢单独与中国开战,一旦它这样做,欧盟、俄罗斯、印度会坐山观虎斗,日本会出工不出力,那大部分战争成本都会由美国承担。无论战争结果如何,战后美国大概率会衰落,将霸主地位让渡给欧俄印,正如二战后的英国一样。
2022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默克尔已经下台,新继任的德国总理朔尔茨缺乏威望,外交上唯美国马首是瞻。试图在中美之间骑墙的安倍被刺杀,当前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是亲美派,主张对华强硬。中印之间在经历了17年洞朗对峙和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两国关系降到冰点,短期内很难建立政治互信。俄罗斯和欧盟已经率先一步被卷入战争,而且现在来看俄乌战争节奏已经被英美掌控,欧盟完全沦为提线木偶。因此当前的外交环境实则对美国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决定引爆台海局势,是有可能把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并把欧日印都驱赶到反华前线的。
我们也可以看到俄乌战争刚爆发的时候,以及俄乌战争陷入持久化之后拜登对台海形势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俄乌战争刚开始时,英美判断乌克兰可能会迅速沦陷,那个时候欧盟对俄采取绥靖政策,因此拜登担忧的是中国大陆会不会利用这个窗口期收复台湾,如果这样做,两线作战的美国将陷入困局,欧盟则可能会持中立态度。所以那个时候美国经常派驱逐舰穿越台湾海峡,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我国主动出击。但由于俄军作战表现远不及预期,俄乌战争陷入持久化,欧盟也从绥靖转为反俄,源源不断的武器和资金被运入乌克兰。因此拜登的思路发生重大转变,即想引爆台海局势,把中国和俄罗斯捆绑起来,将中美斗争转化为中俄和整个西方之间的斗争,让政冷经热的中欧转向敌对,使亚欧大陆陷入内斗之中。
事实上,美国的对手不仅是中国和俄罗斯,也包括亚欧大陆所有有能力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国家,比如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美国所谓的“盟友”。对美国来说,全球是一盘棋,东亚只是棋局的一部分,它考虑的是全球联动,要在遏制对手的同时还能打压潜在竞争者。
假如中美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那战火可能不仅局限于台海,各个有野心的大国可能都会利用世界形势巨变的窗口期扩张势力范围。
届时,朝鲜半岛可能会出现新一轮冲突,拥有核弹的朝鲜和拥有美式装备的韩国鹿死谁手不好说。
俄乌战争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一旦美军被牵制在东亚,俄罗斯不会再忌惮军力弱小的波罗的海三国。
喜欢左右逢源的印度大概率不会充当中美斗争的炮灰,但它会利用这种宝贵窗口期解决巴基斯坦这个长期隐患,这对我国未必是好事。
中东很有可能会陷入战乱。保守估计,伊朗会加速核武器开发速度;大胆估计,伊朗和叙利亚联军可能会利用美国分身乏术的时机对以色列宣战,铲除美国埋在中东的这颗钉子。土耳其可能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打击库尔德人,扩张在西亚的版图。
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可能会对亚美尼亚发起新一轮攻击。
这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如果对历史足够了解,可以发现无论是三十年战争、七年战争、一战、二战,都是由局部战争,进而引爆成世界大战的。国际形势往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两个头号强国打起来的时候,国际形势会出现真空区,其它强国很可能会利用头号强国无力对外干涉的窗口期采取扩张战略。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今年4月以来美国一直在台湾问题上拱火的原因,其套路和去年美国在乌克兰干的一模一样。2021年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给美国画了很多红线,声明如果美国和乌克兰触犯红线,俄罗斯一定会反制,以图让美国收手。但美国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故意去踩俄罗斯的红线,其目的就是为了逼迫俄罗斯开战,让俄军打第一枪,好把战争责任推到俄罗斯头上。
如今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和去年在乌克兰的做法如出一辙,就是故意踩你红线,逼你开第一枪,好把战争责任推到你头上,并把欧洲和东亚同时卷进来。
假如这次台海出现军事冲突,美国可能不会大张旗鼓地与中国正面决战,因为美军远道而来,补给困难,与中国正面决战它占下风。它会先把台湾省推到前线,充当炮灰。之后,美国的策略可能会分“三步走”:
1、在台湾省设置所谓的“禁飞区”,借助日本基地对台当局提供空天军支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如果想予以反击的话,可能会出现炮弹落入日本境内的事情。届时美国就可以以此为由将日本裹挟进战争之中。
2、利用美国海军远洋战斗能力较强的优势,对中国发动所谓的能源和粮食禁运,迫使中国在经贸上与俄罗斯进一步捆绑,甚至放松对俄武器出口。
3、利用欧俄矛盾和中日印矛盾,以中俄为靶子,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构建G7+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的民主十国,在亚欧大陆两翼围堵中俄,把区域性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
如果这种策略能够得逞,亚欧大陆会陷入战火,美国将自动达成其核心外交目的——制造亚欧大陆的分裂。鉴于中俄都有核武器,这种斗争也未必都是军事上的,如果美国能成功策动欧盟、日韩与中俄经济脱钩,它也能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事实上欧俄在经济上的斗争,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了战争带来的直接损失。如果中欧、中日也实现经济脱钩的话,那其后果可能会远超战争引起的军费开支。总之,无论是冷战还是热战,只要亚欧大陆乱起来,那么远在天边的美国就是最大赢家。
正所谓高手过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中美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比的是谁犯错误更少。既然我们知道美国的目的是把亚欧大陆搞乱,以实现离岸制衡,那就应该反其道行之,在世界局势稳定之前尽量不开第一枪,不给美国升级局势的可能性。无论这次佩洛西窜访结果如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都有可能利用国际形势较为混乱的时机对中国反复试探,这本质上是一种压迫进攻型的外交策略。通过封死你退路,诱使你出手,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美国只是为了选票的话,那只是一个短期事件,影响有限;如果本次中美冲突只是类似古巴导弹危机那种“勇敢者博弈”的话,那也只是面子换里子的问题。但我担心的是,我们会不会低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如果美国采用的是类似40年初对日本、80年代末对苏联、2021年对俄罗斯那样的地缘绞杀的话,那就得当心了,因为它可能会逐步勒紧你脖子上的绳索,逼你犯错。这种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保持战略定力,不被对方牵着走,毕竟时间是站在中国这边的。如何在不激化局势的情况下化解外交困局,考验耐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