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向|坚守向海发展初心、夯实工程教育根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坚守向海发展初心、夯实工程教育根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01
学院简介
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源于1985年学校创立之初设立的食品工程系,由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对口援建,办学历史先后经历了食品化工学部、食品与化学工程系等变迁,2020年3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脱离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而独立设置,2023年4月更名为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江苏省海洋类优势学科“海洋科学”、江苏省重点学科“生物工程”、校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入选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将于2023年接受工程教育认证进校考查。学院拥有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目前在校本科生571人,硕士研究生238人。
学院依托江苏自贸区和海洋强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区位优势和区域海洋资源优势,坚持产教融合办学,形成了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食品微生物技术、农产品综合利用、食品检验检疫等稳定的学科团队,近5年来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16项,省部级科技项目30项,到账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1件、国际发明专利1件,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项4项,市级科技奖项10余项。
学院现有拥有省科技厅、教育厅重点实验室3个,省发改委省级工程中心1个,市级和校企共建平台多个。拥有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示范中心4个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实验室等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7个,教学科研用房4000余平方米,建有鱼糜制品实训生产线等7条实训生产线和智能感官鉴评系统等工程化实践实训装备,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学院与企业共建22个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了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遵循“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了面向海洋、服务产业、科研协同、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办学37年来,累计培养2000多名毕业生,超过65%的毕业生服务于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食品、生物等相关行业。
02
特色亮点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01
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了“多阶段递进成长”“多主体联合培养”“多平台系统训练”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多阶段递进成长”实现了大一“基础认知”、大二“技能培养”、大三“工程能力”、大四“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模式;“多主体联合培养”实现了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就业导师等多主体的联合培养;“多平台系统训练”通过党团组织、社团协会、专业课堂、学科竞赛、实习基地、实践基地等平台,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职业塑造、学业辅导、科技创新、素质拓展、心理辅导等全方位的训练。“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落实,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课程思政示范教改研究课题2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在“海洋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第二批虚拟教研室)举办的首届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中,有 4 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2021年学生考研率为38.38%,位列全校第2;2022年考研录取率36.56%,位列全校第1;2023年考研率为36.23%,位列全校第3;学院每年均被学校评为考研先进单位。2021届、2022届、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3%。近三年,学院共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省重点)项目9项。同时,还涌现出校先进班集体标兵、校学风建设先进班级、校五四红旗团支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班、校考研先进班级和省优秀学生干部等先进班集体和个人。
考核办法”“学院课程教学资料整理与存档基本要求”“教学资料归档与管理责任追究办法”等教学制度文件,按照文件分别聘任了食各专业课程负责人。
02
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成效显著
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校紫菜产业学院1个,校产教融合重点基地1个。
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建成“渐进式”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1
通过建设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加强校企合作,依托校内海洋学科平台,建立四大实践平台(图2),拥有焙烤食品、精酿啤酒、果酒(黄酒)、饮料、鱼糜制品、肉制品、发酵制品等7条生产线(图3),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出导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2
学院独立设置以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全校获批的3个专业之一)、2023年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生物工程专业2022年获得工程教育受理(2022年全校获得受理的5个专业之一),2023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9月份迎接专家进校考查。2022年获批级紫菜产业学院、2023年获批校产教融合重点基地1个。
成
就
achievement
03
师资力量建设机制不断完善,力量日益强大
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专业技术职务8人,副高专业技术职务13人,博士30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学科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劳模工作室,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人、“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连云港市“52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2人。学院重视教师教学发展与培训,定期组织召开各类教学研讨会、培训会,支持教师参加相关领域教学技能培训、学术会议等。设置教学相关奖项,激发教师教学活力、推进教学改革。
01
引培并举,专业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通过挂职锻炼、柔性引进,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高级职称占比达到73.2%,具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71.1%,聘请企业行业专家15人为兼职教师。教师全部具有工程背景。
02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准绳,有多名教师获评江苏海洋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获批全校首个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
03
打造长效培养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组建课程团队,聘请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等知名教授为课程建设指导教师。出台专业教师访学访研选派实施办法,明确选派条件、支持力度和考核方式。建立新教师培养制度,出台《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教师培养与考核办法》,选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导师和科研导师,对新进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制定培养计划,明确指导任务,定期提交指导总结,提升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专业师资培训,由专业负责人、系主任根据专业师资队伍发展情况制定年度师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通过竞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04
学科建设成绩突出,支撑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学院学科科研海洋特色明显,拥有“海洋科学”省优势学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生物工程”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校重点学科。学院拥有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依托江苏自贸区和海洋强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区位优势,聚焦海洋开展科技创新。近5年学院承担的17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中,涉海项目13项,占比达到76.5%;授权的26件专利中,24件与海洋相关,占比达到92.3%;获得的省部级奖励全部涉海,学院的学科科研工作全面向“海洋”聚焦。
2021年以来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子课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7项,到账纵横向经费2000多万元。2021年以来,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167篇,其中SCI论文88篇(一区20篇,二区33篇)。近三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涉海论文共计107篇,占比达到29.4%;硕士论文中涉海论文共计66篇,占比达到48.9%。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和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活动项目中90%以上的涉海。
END
图文来源|食品院新媒体
责任编辑|刘丹丹
初审|瞿静蕾
复审|吴凡
终审|郭利
往/期/回/顾
学院动向|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成功举办
学院动向|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新媒体发展中心第二次全体大会圆满结束